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餐桌禮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問題,尤其是孩子他們雖然小,但是俗話說:由小看老,

孩子的餐桌禮儀是孩子品質的一種表現。中國、美國、韓國的孩子具有的餐桌禮儀有著讓人驚訝的差別,家長絕不能小看孩子的餐桌禮儀。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中、美、韓三國的孩子在飯桌上有什麼區別?

1、中國:家長追著餵飯

中國式帶娃的吃飯方式就是“孩子跑家長追”。每到飯點家長就準備好碗筷,開始和孩子開啟奔跑模式。出現的景象往往是孩子瘋狂地玩耍,在家長的叫喊中偶爾吃幾口,一頓飯往往會持續一個多小時才結束。

對於孩子的餐桌禮儀也很少教育,大部分家長都是孩子只要吃飯了就可以,對於禮儀一點也不重視更不會去培養了。這就出現孩子在一些場合上“格格不入”的現象。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2、美國:孩子吃什麼,自己做主

美國是一個嚮往自由的國家,對於孩子的用餐教育也採用“自由”的教育模式,即自己的餐飲自己做主。美國的家長對孩子的餐桌禮儀的教育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就是:“餓了就吃,如果你不吃那就是不餓”

美國的餐桌禮儀與中國恰好相反,這會讓孩子形成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玩耍一邊吃飯。並且自己可以決定想吃什麼,讓孩子可以擁有一個良好的用餐禮儀。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3、韓國:飯前感恩

他們會在飯前感恩並在飯後說一句:“我吃好了表達禮貌”。韓國是一個禮貌性很強的國家,對於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也是從細節出發,他們會要求在用餐前進行感恩。這樣的用餐禮儀會培養他們的教養,提高道德思想。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孩子的飯桌禮儀要儘早教導

  • 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譁

孩子好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要禁止孩子敲打碗筷、大聲喊叫之類的行為。這些行為家長一旦縱容孩子,將會給孩子造成日後不禮貌不尊重人的行為,並且是不可逆轉的影響。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 保持自己的餐盤整潔

用餐時保持餐盤整潔是餐桌禮儀的一個體現,整潔並不是不用餐具,而是板正不要弄得餐具附近一片片的飯菜、湯水。採用少量多次地夾菜方式,避免出現狼吞虎嚥的用餐現象,是一種禮貌的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吃飯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繪本,繪本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一些習慣繪本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能給孩子傳遞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要比家長反覆管教有用得多。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 不要在吃飯時大聲吧唧嘴

孩子遇到喜歡的食物不免會吃飯誇張一些,家長要教導孩子吃飯不要大聲的吧唧嘴,採用細嚼慢嚥的方式吃飯。如果想要表達開心的情緒,可以微笑但不要去吧唧嘴。吧唧嘴不僅會沒有禮貌還會影響到別人的進餐,讓人產生反感。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 不要在餐盤中翻來翻去

在餐盤中翻來翻去是一件很沒有禮貌的事情,家長要教育孩子吃菜從自己一邊夾菜。尤其是在多人用餐時在餐盤中翻來翻出的會影響別人的進餐,可以夾入自己餐具中輕輕的翻動,不要直接在菜中進行。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 長輩落座後才能上桌吃飯

尊老愛幼是自古以來的優良習俗,用餐時要讓長輩先入座小孩子再入座,不要因為小孩子年齡小就讓他們肆意妄為。孩子的習慣是從小細節養成的,家長要教導孩子長輩優先的用餐禮儀,並且用餐時要尊重長輩,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往往是人品評價的關鍵,而教養最常見的體現就是用餐時的禮儀、是否具有公德意識。用餐行為一旦形成想要改變是不容易的,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他們的餐桌禮儀。

現在有不少家長都知道給孩子買繪本,繪本作為教育的媒介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益處。我家孩子從2歲起就開始接觸繪本,餐桌禮儀也是藉助繪本教會他的。這套《公德意識養成早教書》就是其中之一。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全套書共有10冊。分為旅行、花園、遊戲、外出、吃飯等10個公共環境,用具體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在不同的公眾場合應該怎麼做。生動有趣的故事避免了枯燥,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大方面培養了孩子的公德意識、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小方面糾正了孩子的禮儀行為,讓孩子更招人喜歡。

#母嬰好物推薦#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對比,差距不是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