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外牆防水砂漿施工方法解析

外牆抗滲是現在建築施工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本著物資循環應用,減少對自然環境破壞的目的,新型牆體材料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新型牆體材料普遍存在空隙率大、吸水性強、抗滲能力差等缺點,施工工藝尚未完善,導致外牆容易發生滲漏水的現象,尤其高層建築向北邊的外牆更易滲水。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建築外牆的滲漏。

導致滲水的原因

在高層建築外牆施工中,由於施工操作不當,而造成的防水砂漿層裂縫、空鼓、脫落等質量問題,主要原因如下:

1.沒有按規定分層抹灰,按照防水的要求,抹灰應分5次進行,而施工單位為了搶進度,採用一遍成活的抹灰方法。

建築外牆防水砂漿施工方法解析

建築外牆防水砂漿施工方法解析

2.基層處理的不好。外架管孔洞眼沒有堵塞好,牆體表面的灰塵汙垢及灰漿清理不徹底,未提前對基層灑水溼潤,牆體處於乾燥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施工,砂漿中水分快速被基層吸收,勢必造成空裂、強度降低。

3.抹灰砂漿配合比不準確,砂漿標號過大。這樣不僅造成材料的浪費,還導致砂漿的收縮裂縫。

4.水泥砂漿壓光後,外刷一層素灰,素灰與水泥砂漿收縮程度不同,致素灰面層乾裂。

5.施工後養護不良,溫差及風乾造成抹灰面層收縮產生龜裂紋。

施工方法

1.工藝流程:搭防雨棚——掃除牆面灰——基層處理——提前兩天灑水潤溼牆體——釘掛鋼網——吊垂直套方找規矩——定位標筋——抹底層砂漿——防水砂漿施工——防水砂漿養護

2.施工方法:針對防水砂漿滲漏產生原因,從根本上避免防水砂漿層的滲漏。

1)

基層處理

清理基層工作關係到與基層防水砂漿膠結強弱和耐久性是保證不空鼓,不透水的關鍵。基層為砼面時:首先將凸出牆面的砼剔平,鑿毛後用鋼絲刷刷滿一遍,將腳手架孔洞填塞堵嚴,砼表面不平整處用砂漿抹平,淋水溼潤。清掃表面塵土、汙垢,用10%火鹼水將基層面油汙刷淨,隨後用淨水將鹼液衝淨晾乾。整平清理工作完後,用掃帚將摻有107膠水的水泥砂漿甩到牆上,其甩點要均勻,終凝後澆水養護,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粘到砼光面上.並有較高的強度為止。基層為加氣砼砌塊時:提前兩天淋水,在批灰前1小時再次向牆面淋水,充分溼潤牆體,減少由於牆體(加氣砼砌塊)吸水性強,吸取砂漿中水分,致使砂漿流動性差,而造成砂漿與牆體粘結力不強,容易形成脫落及分層的現象。水滲透深度以8~10mm為宜,淋水後用10%的107膠水泥砂漿刷塗一道,並用1:l:6砂漿修補缺稜角處。

建築外牆防水砂漿施工方法解析

建築外牆防水砂漿施工方法解析

2)

掛網施工

基層處理好後,即可進行牆面掛網。掛網範圍一般在易出現裂縫部位,即各層樓板上、下部位及有構造柱等不同材質砌體範圍內。以防止由於不同材質收縮效果不同而產生的收縮裂縫,依靠釘鋼網拉結效果,減少牆體的不規則裂縫,達到抗裂防水要求。鋼網為21線規格鍍鋅鋼絲網,孔徑1.2×30px,採用1.5水泥釘按400×400釘入加氣砼砌塊。

3)

垂直套方找規矩、定標筋

從頂層開始即用託線板檢查牆面平整垂直程度,大致決定抹灰厚度(最薄處一般≮7mm),在牆的四周上角各做一個標準灰餅,遇有門窗垛角處要補做高程標識,大小125px見方,厚度以牆面平整垂直度控制,根據這些灰餅用託線板或線錘吊垂直做牆面及四周的灰餅標識,厚度以垂直為準,間距為1.5m,掛上通線,然後根據磚的規格尺寸,分層設點定位。橫線以樓層為水平基準線高圈控制,豎向線以四周大角為基準線控制在上下標識之間抹寬為250px的砂漿衝筋,用木槓刮平,厚度與標識相平,待稍剛乾後即可進行抹灰施工,使其灰底做到橫平豎直,同時注意找好接線窗臺等飾面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線。

4)

防水砂漿施工

摻10%的107膠水泥素漿刷塗後,緊跟著分層分遍抹1:1:6底層砂漿。厚度為8mm,隔天澆水養護,抹灰厚度不宜太厚,以防止牆面空鼓或出現裂縫。待第一遍水泥素漿六至七成干時即可進行防水砂漿施工。防水砂漿分二層施工,第一層8mm厚1:2水泥砂漿摻入水泥用量3%的防水粉;第二層7mm厚l:2水泥砂漿摻水泥用量3%的防水粉,隨抹隨用木抹子搓毛,隔天澆水養護。各灰層之間間隔時間應加以控制,不宜太快,以防開裂,影響砂漿和易性及粘結強度,造成空鼓、開裂。

5)

特殊部位的作法

防水層的留茬:要留階梯形退茬,茬子層間退茬50毫米;防水層接茬:首先應把茬口處理乾淨,然後在茬口均勻塗刷水泥漿一遍。層層搭接,層次分明,抹後壓光;陰陽角處的防水層:必須做成圓角。陽角直徑一釐米,陰角直徑5釐米為宜。

6)

防水砂漿養護

防水砂漿的噴水養護,是防水抹面工程保證質量的最後一道關鍵工序。這項工作如做的不及時不認真,就會使水泥漿水分被蒸發掉,而出現於縮裂紋現象;外牆每層砂漿抹完8~12小時後,用噴霧器少量噴水養護,夏天還可適當提前進行這項工作。24小時後,即可大量澆水養護,保持經常處於潮溼狀態。養護期一般在14天以上。

防滲堵漏的處理

堵漏可用硅酸鈉(水玻璃)與水泥按2:1比例配製水泥膠漿。要嚴格控制水泥膠漿的凝固時間,由拌合到使用為1~2分鐘。堵滲漏的幾種方法:

1、先堵大漏,後堵小漏。

仔細觀察和找出滲漏水的原因和部位,作出標記,然後進行處理。

2、慢滲。

大面積慢滲(無明顯水眼)約在3~5分鐘左右,才發現有溼痕現象。相隔一段時間,集聚成一小片水。其處理方法。可先將明顯漏的部位用硅酸鈉與水泥按1:2的比例拌成膠漿堵漏止水。對滲漏不明顯的部位將裂縫用氯化鐵防水砂漿按重量1:2.5:0.03:0.5(水泥:砂子:氯化鐵防水劑:水灰比)一一勾縫處理,遇有漏水處防水砂漿不能粘合時,可任其沖掉.待砂漿凝固後,可再用硅酸鈉與水泥拌合堵眼止水。

3、快滲。

漏水現象比較明顯,擦乾表面後,立即出現溼潤,水很快集聚一片,並順流而下。此時,就將漏水處用鋼絲刷刷掉一切汙垢。用二人操作,一人在前邊往牆上澆刷硅酸鈉,一人在後邊用幹水泥粉抹擦。如此往返交替數次後,牆面水珠即可消失。

4、急流。

漏水現象特別明顯,形成一股水流,順牆面急流而下。採用“直接堵塞”處理。先將漏水處用砧子剔成內大外小的水眼,用水沖洗乾淨,把水泥與硅酸鈉在灰板上隨拌隨堵,迅速地用勾縫的長抹子或鐵小抹子用力堵塞漏水孔眼,並向孔壁四周擠壓密實。使膠漿立刻與孔壁緊密結合(如果原孔眼繼續有微滲現象時,說明沒有徹底堵好應廢除,再重新堵住),可馬上抹氯化鐵防水砂漿,一般僅抹完第一次防水砂漿並凝固後,就不再滲漏。

5、小裂縫。

可順縫剔3釐米深槽,寬2釐米,洗刷乾淨,用1:2(硅酸鈉:水泥)的快硬淨漿嚴密堵塞於槽中(1.5釐米厚),擠壓密實,然後再在表面抹1:2.5:0.5:0.03(水泥:砂子:水:氯化鐵防水劑)防水砂漿1.5釐米,並抹壓密實。

以上防水砂漿的施工方法,根據施工現場觀察,能適用於高層建築。通過釘掛鋼絲網及抹防水砂漿的雙重作用、雙重效果,對不同材質砌築的牆體,材質收縮效果不同而產生的不規則收縮裂縫,起到拉結、抗裂、防水作用。在施工中,嚴格控制砂漿的水灰比和配合比,控制好砂的細度模數,可以有效地提高砂漿的和易性、粘結力,增強砂漿的密實度及強度,達到較好的防水效果。的膠粘劑,因其強度形成是由強漸弱,不太適合在鹼性、強鹼性材料中使用。因此水泥製品應慎用化學材料、否則,砂漿會隨著化學材料而“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