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迫症該怎麼辦啊?

清新小豹紋



無論強迫症狀的程度如何,我們先明確以下原理。

一,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是人體對自己的保護,是有意義的,即使它並不是最佳的自我保護方式;

二、強迫行為的根源是強迫思維,即潛意識與顯意識的對抗。

如果有人不停的洗手,雖然他的理性也就是顯意識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必要的,但他卻無法停止這個行為,因為就種強迫行為背後有一種更強大但不被察覺的潛意識控制著它。當你努力停止強迫行為時,就會造成兩股意識的衝突並引發焦慮。

我們可以把控制強迫行為的潛意識理解為後天建立的某種習慣思維。不斷練習某個動作會越來熟練甚至無需意識控制,比如走路,成人可以一邊走神一邊進行,而剛剛學習嬰兒就因為還沒有將這個行為潛意識話而必須集中注意。同樣的,當我們不斷重複某種思維時,這股思維就可以像本能一樣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自動運作。

為什麼我們會形成一段思維並熟練到進入了潛意識呢。這和生物的最大本能即獲得自我存在有關。所有生物都有維護自身存在的本能,這種本能最開始僅僅體現在維護肉體安全方面,比如動物在受到攻擊時激發保護反應。但進化到了人類,由於思維能力的壯大,人類可以提前採用某些方式來規避還沒有發生的危險,比如為了防止車禍傷害提前綁上安全帶。感到的危險越大,激發這種保護方式的動力就越強;而一旦某種保護方式有效,人類就會更多的重複這種方式,甚至形成類似本能的反應。

明白了原理,我們就可以分析一些強迫行為、思維背後的運作邏輯了。如果一個人毫無必要的重複洗手,就說明他的潛意識已經習得了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就是說,潛意識認為這種方式能保護他,也確實通過它獲得了安全感。這表現為,當人們完成了強迫行為後,他的壓力會獲得部分釋放,雖然很快他又會因為這種怪異的行為而更快積累壓力。

換個角度,“洗手能保護我們”這段潛意識還同時認為 “不洗手我會很危險”。此時請注意,其中的洗手不一定是實指而是象徵意義,它可能實際上代表著“不乾淨我會很危險”“不純潔我會很危險”“不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乾淨的狀態我會很危險”“不優秀我會很危險”等等。 不同的人會對洗手賦予不同的象徵。一個成長在極度嚴厲家庭中的孩子因為有一次見客人時有點髒而被父母重重責罰,那麼這個孩子的潛意識中就可能形成“如果我不保持乾淨,我就會失去父母的愛”這樣的思維。而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所以當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被男、女朋友拋棄等導致孤立和喪失安全感的事件時,就可能因為激起記憶中的雷同事件,而開始洗手。在幼年的那起事件中,他還可能因為洗手而獲得父母的諒解從而得到安全,但成年後的事件中就不能了。但潛意識並不會分辨其中的區別,它會因為執著曾經的洗手行為獲得的安全感而習得壓力事件下的洗手行為,並在下一次壓力來臨時再一次強化。

再舉一位網友第一次出現強迫行為的過程為例。這位朋友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他一直在學習一個人寫的關於如何讓心理強大的帖子。當他看到那個帖子中的“如果只從理智上而非心理上認同這些道理,那麼就無法獲得進步”的字句時,他突然出現了強迫行為,開始強迫性的不斷的閱讀同一段文字。

這個例子說明,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引發強迫行為,只要那種情況激起了人們的不安全感,且這種不安全是長期存在且有較高強度。所以上述例子中的強迫行為背後的邏輯是“我必須馬上學習到這個帖子中的道理,否則我就永遠無法擺脫心理問題”。從心理層面獲得某些體悟是很難的,所以他的潛意識就選擇了不斷重複閱讀這種似乎是有效的方法。

當然,和其他強迫行為一樣,潛意識選擇的行為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洗手並不能解決不被人愛的問題,不斷的閱讀某段文字也無法獲得更深的體悟。所以,強迫行為只能讓人更焦慮,更因為這種不正常行為而喪失安全感。

總結一下:強迫行為是潛意識為了緩解來自幼年或長期存在的心理焦慮,而這種焦慮來自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的喪失根源於過去,且一直沒有解決。

潛意識運用了往往是幼年習得的幼稚或表面化的方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這種方法只能在表面上解決問題獲得微弱的問題已經解決的安全感,但理智很明白的知道它是無效的。

人們會因為強迫行為的出現加深不安全感,從而導致強迫程度的加深或變異成一種更嚴重的強迫行為。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推測強迫行為的解決方法:強迫行為的根源是長期的不安全感,只要消除了不安全感,強迫行為自然消失了。我們需要獲得以下認知:

(1) 強迫行為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方式,並不是壞的東西。我們可以把控制強迫行為的潛意識當成一個小孩、一個過去的自己。雖然他的行為比較幼稚,但就像一個孩子拿著自己儲蓄罐中的全部硬幣去幫助瀕臨破產的父母時,我們更應該感謝這個幼小的自己而非痛罵他,排斥他,讓他帶著這些沒用的幫助滾蛋。

(2) 我們之所以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幼年的我們無法保護自己,必須依賴外來力量,甚至不惜犧牲自我意志努力迎合、獻媚能保護我們的人,比如父母。但現在的我們已經足夠強大,足夠保護自己了。我們可以輕鬆的克服幼年的我們無法克服的危險。我們感到不安全僅僅是因為內心那個幼年的我們在害怕,此刻的我們已經可以毫髮無損的面對這種感覺。

(3) 每一次在不安全感、焦慮感出現時面對它們。就這樣勇敢、平和、微笑的面對它們。一開始,潛意識中幼年的我們會大喊大叫,讓我們逃避,但每一次勇敢的面對都會讓我們明白一件事:這些負面情緒遠比我們想象的弱小。一開始我們很可能敗下陣來,沒關係,我們可以還是用幼稚的方式逃避不安全,只要每一次都先嚐試著面對就好。很快,內心的小孩就會長大,直到他和現在的我們合二為一。

(4)當強迫行為出現時,應對它的核心原則是: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繼續使用強迫行為,因為它是無意識控制的,無法用意志層面的努力直接消除。可以簡單的把強迫當成本能,就和過一段時間肚子就會餓一樣。這樣的認知會消除強迫引發的自我譴責。想一想,你會因為不得不吃飯而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嗎;在強迫行為沒有干擾我們的時候,堅持用理性而非幼稚化、逃避式的方式去解決所有的現實問題。現實生活才是意志可以發揮作用的戰場,逐步解決現實問題才是真正消除強迫行為的捷徑。

有一位曾經的強迫症患者說的好:我感謝強迫症,如果沒有它,我不會這麼瞭解過去的自己,不會成為一個如此完整的自己。

面對、接受、理解過去的、幼稚的自己,用更理性、積極的方式面對而非逃避壓力是解決所有心理問題的方式。


娛樂一哥小林


有強迫症怎麼辦?

有強迫症怎麼辦。比如鎖門了,要再擰幾下看看到底鎖上了沒,寫過的身份證號要核對好幾遍才放心,總是懷疑事情沒幹好,這樣好累啊,搞得效率很低。怎麼改善呢

這是很常見的強迫症或強迫症狀,如果偶爾的擔心門沒鎖好,再看一下鎖好了,就去上班了,這樣幾乎沒有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也沒有什麼痛苦,就是正常的,但如果反覆看,一看就是多少次,幾個小時,內心糾結,痛苦,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就是強迫症了,需要系統的調整干預。

首先要清楚,強迫症是手刺激驚嚇形成的條件反射,本質就是焦慮,只要消除焦慮,就能消除症狀,達到康復水平。

焦慮源自不合理認知,條件反射,和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性格,從這三個方面調整,就可以康復。


霍體清


我身邊有個朋友也有強迫症,我明白強迫症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

下面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強迫症

一、強迫症的特點

強迫症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行為,很多強迫症患者明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但總控制不住自己。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像有什麼事沒有完成,渾身都難受,坐立不安。

強迫症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伴隨焦慮、抑鬱、恐懼、狂躁等現象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強迫觀念”就是患者大腦中產生的沒有用處卻不可自拔的想法。

比如出門後,總是懷疑自己的門窗沒有關好,心裡七上八下的,腦子裡反覆地想著這件事,同時內心很焦慮。

強迫行為最常見的就是重複而過度的清潔以及檢查行為,比如出門前總要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檢查家裡的門窗,多次確認沒有什麼問題才能安心出門。

強迫症患者有時候,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強迫行為。

據估計,全球約有近2.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被強迫症所困擾,以強迫觀念為主的強迫症佔所有強迫症總數的50%~60%。

值得注意的是,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並不代表患上了強迫症。

只有當一個人的強迫觀念或行為非常嚴重,即使明確知道這麼做不對,也無法控制,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才可能是真的患上了強迫症。

強迫症的強迫觀念和行為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反覆發生、持續存在、明顯焦慮和痛苦。

如果一個人只是偶爾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而且自己可以控制,完全不會影響到生活,那麼就不能夠認為這個人患有強迫症。

得了強迫症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打個比方,假設你正在製作一份呈交給甲方的報告,其中有幾行英文,如果左右對齊,英文字母間的距離就會過大,但如果左對齊,右邊就會顯得很不整齊,無論怎麼調整你都覺得不好看、不完美、不舒服。

強迫症患者的體驗就是這種不舒服感覺的加強版,會忍不住想把報告調成“完美”的樣子。

我有個開便利店的朋友,她是個典型的強迫症患者,貨架上的貨必須經她手才滿意。

如果有其他人幫她的貨架上貨,她怎麼看都不對勁,一定要去重新整理一下,哪怕整理過後的佈置跟之前一模一樣,她也覺得非常的必要。

就算是在生病的時候,她也要拖著虛弱的身體,把她看不順眼的貨架整理好,才可以安心去休息。

那麼強迫症是怎麼產生的呢?

二、產生強迫症的原因

強迫症不是別人強迫你幹什麼,而是自己強迫自己,但自己又沒辦法控制的一種難以理解的行為。

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認為強迫症是由於患者的防禦機制不能處理強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慮,當本我的情慾和攻擊本能與超我的自我控制和調節發生矛盾時,自我如果不能用理性機制來調節它們的衝突以及由衝突所引起的焦慮時,就會出現強迫症狀。

這個有點難理解,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動物本能,比如人的吃喝拉撒這些本能的行為,這些本能是隨性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是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的。

超我則是經過批判和控制後的自我,像神一樣按照道德良心去限制動物性的本能衝動。超我通常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依靠家人、老師的教育形成的。超我的意識裡有廉義禮恥,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

而自我就是本我和超我協調下的結果,它會根據周圍環境來決定我們的行為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周旋,達到一種平衡。在這三者的相互作用下,我們的心理活動就產生了。

本我和超我的協調並不總是會順利,如果一個要往東,一個要往西,就會產生衝突。

而強迫症就是在本我和超我發生衝突時出現的,因為本我和超我的衝突在人的潛意識領域,所以自我很難發現它們。

但是自我能感覺到莫名其妙的恐慌與焦慮,恐慌與焦慮從意識中分離出來的時候就會出現癔症的表現。如果焦慮被人用理智強制隔離,就會出現強迫症狀。

簡而言之,就是自己不能察覺的潛意識裡,發生了衝突,讓人產生說不清道不明的不安和焦慮,當我們用理智去強行控制的時候,就產生了強迫症。

強迫性聯想或者強迫對立思維,是出現強迫症的徵兆。

比如,看到別人不好的事,就會聯想到這種事情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並因此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這種情況頻繁的發生,很明顯,這是強迫症的徵兆。

再比如,看到一個好的事情,你立即想到了壞的一面。看到晴朗的天空,馬上想到要下雨的壞天氣,類似這樣立思維頻繁地出現,也是強迫症的徵兆。

強迫症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是思想和意識的對抗,你越是用理智去反抗強迫症,強迫症就反彈地更厲害。對付強迫症要反著來,讓它“順其自然”。

日本森田正馬教授創立了一個叫“森田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對治癒強迫症有一定的療效。

森田療法的精髓——“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森田理論要求人們把煩惱等當作人的一種自然的感情來順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納它,不要當作異物去拼命地想排除它。

情緒是不由自己控制的,傷心的時候,沒辦法控制傷心讓自己高興起來,開心的時候也不可能把悲傷的情緒調動起來。對於自己不能左右的情緒,不要用理智去控制,順其自然地接受。

1.順其自然

人的情緒都有一個客觀的規律:喜怒哀樂任何一種情緒,都會遵循同一個發展過程,即從發生——高潮——消失的過程。這個發展過程是客觀的,也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情緒既然發生了,必然要經過了高潮,才會逐漸自然消失。就好像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一樣,是一種正常的和自然的現象。

如果違反情緒發展的自然規律,強行控制強迫症時的情緒,就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強迫症沒有控制住,反而越來越嚴重。

根據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精髓,學會放手,跟強迫症和解,讓它慢慢退出自己的生活。

2.為所當為

為所當為”,其實要分散注意力,不要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抗強迫症這件事上。

你越去關注痛苦,它越會折磨你,比如我們不小心把手掛了一道傷口,如果很忙的話,根本不會注意到它,也不會覺得疼。

但是一旦注意到它了,那疼痛的感覺就會馬上襲來,想忽略都不行。

從森田療法的角度出發,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與強迫症的抗爭中,那麼他就會一直處在痛苦之中。

他也不能用心去做其他的事,手上的其他事容易被弄得一團糟,加重強迫症的痛苦。

不如放棄想要控制它的想法,任其自然發展,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不過,森田療法並不是神丹妙藥,在實施的過程中,並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強迫症不會馬上就治好,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慢慢治癒的過程。

結語:強迫症並不可怕,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強行去控制,一切會慢慢好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