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不知道各位初看標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念頭是不是 “放什麼屁,我背井離鄉,在外拼搏,就是為了給吃了一輩子苦的雙親一個更好的生活,讓我不回家看父母,是讓我顧自己快活嗎,那我自己在家鄉更快活,還要在逼仄的城市城中村奮鬥什麼!” 相信很多城市裡的“外來”年輕人,都或多或少懷抱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內心裝著雙親,在城市裡跌跌撞撞地孤獨奮鬥著。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和工作壓力,時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但即使城市裡的我們被生活折磨得多麼疲憊不堪,一旦有空間時,我們時常想到,要回家看看父母。我們想確認父母身體無恙,生活無憂,畢竟他們是我們在城市奮鬥的原因之一。

只要父母無恙,我們就又能堅定信心,在城市繼續奮鬥。但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回家看望父母后,不但沒有讓父母開心,安心,放心;反而讓父母更傷心,擔心,憂心。這是為什麼呢?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我們從自己立場出發,買了各種東西,帶著錢,回家看望雙親,希望雙親一切安好。但有沒有想過,這是不是雙親最想要的呢?有沒有從雙親的立場想過,他們希望看到什麼?

我們總想回家看望父母,你是否有曾想過,讓父母看看自己!

有一位讀者,述說了自己的故事。他20來歲學校畢業後來到城市,在城市裡無親無戚,一路靠自己摸滾打爬,工作壓力大,時常加班到深夜,壓力大難免失眠,有時候也打遊戲到後半夜。所以精神狀態一直比較差。但他沒忘記家鄉有他的念想在,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父母身邊,一有節假日就常回家看望父母。但他發現回家看望父母后,剛開始的一兩天還挺高興,之後就不開心,總擔心自己在城裡過得不好。他回城工作後,也不放心他。這反而讓他覺得看望父母過後,反而心裡多了一件事,而且漸漸地還覺得父母總覺得自己沒長大,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似的,反而小有摩擦。本來回家看望父母是件好事,但結果卻不是自己設想的那樣,一直很苦惱怎麼才能讓父母放心自己,也能讓自己在城市輕裝上陣。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後來跟該讀者聊了過後才發現對方回家後,也依然保持城市裡的生活狀態。本來在城市時就精神狀態不佳,回家後依然生活不規律,深夜才睡覺,有時也打遊戲到很晚,偶爾還和朋友在外喝酒到很晚才歸家,甚至有時未回家。父母對此也沒少提醒他,但他覺得這些都只是小事,自己能處理好。

說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明白沒有。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都是他們的心頭肉,只要自己的孩子過得好,甚至他們犧牲什麼都在所不惜。如果孩子過得不好,即使給他們金山銀山,也如草芥。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在外打拼的遊子,回家看望父母自然希望父母能開心,安心,放心。但我們經常做的只是給於物質層面的東西。我們是否也考慮,讓父母看看自己。讓他們看看自己的孩子,其實過得很好,生活規律,精神良好,性格比以前活潑,懂事了,會給父母分憂,能承擔責任,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再不用擔心他的生活與未來。當父母能感受到這種精神能量時,他們自然會開心,也會安心,也會對你放心。父母在家鄉,心態好,精神好,自己也放心,更能在城市裡沒有負擔地輕裝上陣。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而做到這些呢,可能要付出點努力。回家前幾天是不是開始努力養好精神呢,不運動的自己,也運動運動。這陣子堅持早睡早起,三餐規律,減少應酬,養好精神狀態。回家後,也保持規律生活,多幫忙做點家務,陪父母上街買菜,逛街;給父母說說自己的工作,哪怕他們聽不懂,說些有趣的見聞。教父母一些新奇的東西。對父母一些傳統的東西,多包容。讓他們看到他們的孩子能做事了,會提責了,能帶領他們,也能包容他們。心裡也會覺得欣慰。

這並不是說,你要在父母面前做樣子,或者裝著理解他們。只是說,假如回家看望父母,是希望他們開心,安心,放心。除了回家看望他們,通過物質證明自己,是否也考慮回家讓父母看看自己,通過精神層面表達自己。父母是我們在城市奮鬥的原動力之一,他們安好,我們才能安心在城市奮鬥。大後方穩定,前線作戰才能義無反顧。

因此,請不要只是回家看望父母,也讓父母看看你吧。你才是他們的所有!


請不要再回家看父母了,試試這樣做更好

愛,是本能,也是技能。愛需要技巧,猶如火需要控制溫度。愛本技” 將持續為您提供各種完善自身的方法,讓您與人交往更融洽,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