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今天就不囉嗦市場情況了,直接上宏觀筆記。今天要研究的,仍是全球範圍內的核心國家,德國。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片:德國VS英國

來源:百度地圖

對德國,之前我們已經研究了兩次。沿著此前的研究,我們繼續覆盤1995年的德國證券市場。

經歷了1994年的震盪行情後,我們通過調整持倉結構的方式面對市場,而在1995年4月,發生了一些變數。增長指標突然提示了經濟下行的拐點,此時,證券市場的表現比較糾結,經歷了一輪10%左右的下跌。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增長先行指標

來源:Wind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4到1995年一季度德國DAX指數走勢

來源:Bloomberg 併購優塾

注意,這輪下跌其實大概率是難以規避的。其他增長相關指標上也沒有提前的警示信號,而從此前的市場調查來看,大家對經濟的判斷仍然很樂觀,只是證券市場下跌後,對市場的預期才開始下降。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5年一季度ZEW調查

來源:Bloomberg 併購優塾

作為活躍在德國市場的對沖基金,此時大概率也無法識別出這輪快速的回撤,那麼,此時就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思考:多頭要不要減倉?

注意,經歷了此前多個市場在宏觀波動中的覆盤,我們對不同經濟體的倉位決策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在消費為主驅動的經濟體中,倉位選擇上偏向於逆向投資,即,只要抵押品不發生風險,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可以加倉,在上行衝頂的過程中小幅度減倉,過程中可以靈活配合一些期權對沖工具。


在投資為主驅動的經濟體中(比如俄羅斯),很多時候需要順週期投資,一方面要審視抵押品風險,另一方面在這些國家中,不能與週期為敵。

因此,這個時候,看到宏觀警示信號,首先我們要檢視抵押品風險。我們發現,德國的房價一直都比較平穩,主權也很穩定。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其週期特徵比較平穩,只要政策適當對沖,經濟會自然修復。

因此,此時我們主要關注兩件事:

1)德國願不願意出政策對沖;

之後反饋來的很快,我們發現,1995年4月初,德國下調了短端利率,此時的短端利率在4.5%左右。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5年德國短端利率

來源:Bloomberg 併購優塾

2)消費有沒有復甦態勢

下調完利率後,我們來看零售的變化,首先,零售數據出現了一個顯著的上調,從我們處理過的6個月移動平均線來看,也能看到上行趨勢,很明顯,刺激是有效果的。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5年德國零售增速及趨勢

來源:Bloomberg 併購優塾

注意,增長警示、消費數據、利率數據在4月基本都是可得的,經過上述分析邏輯,我們認為這樣的風險警示邏輯並不意味著要減倉,如果有空餘倉位,可以加倉。

多頭倉位的決策並不複雜,隨後,我們再來看結構,這部分的覆盤和思考中,我們大量借鑑了近二十年中Fama, French, Asness等對於因子的理論和研究,具體的因子理論和編制方法可查詢論文,下文會簡要提及。

由於我們覆盤時採用的是自上而下視角,用宏觀研究來指導風格選擇,而宏觀研究很難在時間窗口上做到細緻,因此,目前我們還是儘量避免短期的戰術性風格輪動,而是放眼於較為長期的戰略風格選擇。

根據上一篇對德國市場的覆盤,在此前1993年這一輪抄底中,我們應該長期重配的風格是價值因子,即買入低估值的股票。原因是,當時德國長短端利率倒掛,金融體系流動性收縮的確定性很高,不支持高估值的股票估值繼續擴張。

但此時這一輪抄底中,金融體系傳導流暢,德國央行還進行了降息,流動性寬鬆的確定性較高,因此,估值擴張的概率較大,所以,這一輪中,重配的風格不應當是價值,而應該是成長。

除了價值,我們當時可選的大類風格一般為三種:小市值、動量、防禦。

在上行行情中,防禦風格其實也可以不用考慮,那麼,主要就看小市值和動量。在德國1994年的覆盤中,我們曾闡述過小市值因子的一個問題,流動性起來後,並不代表小市值一定能起來,還需要觀察需求是否足夠強,不論是目前已有學者的研究還是我們自己的觀察,小市值因子的超額收益,在宏觀層面,需要比較高漲的需求,即通脹

但這輪波動中,降息之後,通脹並沒有明顯抬升的態勢,因此,當前的數據,並不支持向小盤切換。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德國1995年通脹和利率

來源:Bloomberg 併購優塾

接下來,再看動量。

動量和價值一樣,是市場上被關注最多的兩個風格,也是市場有效和資產定價研究的焦點。在實際感知中,動量投資和價值投資往往是比較對立的兩種風格。

動量投資中的“追漲殺跌”代表熱門交易,而價值投資中的買入低估值、賣出高估值往往代表冷門交易。根據AQR的研究,絕大多數資產內部,動量和價值因子收益顯著,且負相關。

因此,對於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其實在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上升到理念之爭,反而由於收益特徵負相關的屬性,甚至還可以將價值和動量進行一些配合。

比如,1993年至1994年一季度超配價值時,可以少配或者不配動量因子,這段時間,如果配置動量因子,對超額收益會有負貢獻。所以,可以嘗試採用

動量反轉的思路來配合價值投資。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3年一季度至1994年一季度價值與動量

來源:AQR 併購優塾

而1994年一季度至1995年間,少配或者不配價值因子時,這段時間可以高配動量因子,同時可以採用PEG、DCF等方式尋找估值相對合理的標的,來增厚動量投資的超額收益。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4年一季度至1995年價值與動量

來源:AQR 併購優塾


事後回看的角度來看,上述推論是可行的,因為在這輪行情中,其他alpha因子的表現均乏善可陳,小市值成長股表現較差,低波動(以公用事業為代表)表現不穩定,而等權配置的情況下,其實也並沒有提供超額收益。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1994年一季度至1995年各因子收益率

來源:AQR 併購優塾


分析完上述後,我們也能夠得到一個在證券市場上行時,宏觀層面對於風格配置的戰略指導方案。

首先仍是以宏觀思路的演繹為抓手,在增長、流動性,這兩個主要的宏觀環境方面找到確定性的邊際方向,不論正反。

當增長確定,流動性不確定時,方案在1994年的案例覆盤中有過詳解,低波動和均衡配置比較合適。

當流動性確定,增長不確定時,第一步,價值和動量之中有一個因子要超配,第二步,根據流動性的方向來決定動量和價值的組合方式。

這篇偏重於從宏觀角度對風格因子進行研究。看著比較枯燥,但其實是基金投資中可能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甚至這個領域還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主題。


研究至此,我們做一個總結:

1)在消費驅動的成熟市場中,只要避開極端風險,大多數時候不需要做大規模擇時,反而非常適合做逆向投資,因為消費驅動有正向螺旋的韌性,能抵抗多種風險。因此,宏觀投資在常態化下更多的是用於指導結構的戰略變化。

2)在震盪市中,均衡配置因子能夠帶來一些超額收益。但在上行的牛市中,均衡配置並不能貢獻超額收益,牛市中往往會有一類比較強勢的風格主導,只有判斷對這個主風格,才能在牛市中獲取超額收益。 (對內地市場來說,比較典型的,就是去年的電子、醫藥)

3)如果對沖基金在多頭端想要做出超越寬基的超額收益,甚至持續的絕對收益,那麼,必須客觀的看待每一種大類風格。從研究員角度,往往因為對一兩個因子具有偏執型的偏愛,而忽略了更多看待市場的視角。因為,尤其在牛市中,往往只有一種風格很強,因此,牛市一方面會考驗策略工具箱的廣度,另一方面也會考驗風格的判斷能力。

4)不相關、正相關和負相關的風格之間可以進行一些組合,比如價值和動量的組合,存在一定的基本面邏輯,且長期在各個市場穩定,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基本規律在調整我們的組合風格

5)微觀研究的過程中,往往會放大不同體系之間理念差異的矛盾,但宏觀研究的過程中,往往能夠淡化不同體系的矛盾,因此,宏觀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去組合不同微觀、中觀擴機,通過不相關、甚至是相反的知識體系,能夠更好的管理風險。

總結完成後,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過去一年中,A股市場中動量和價值,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效應。


近一年來,滬深300動量因子和價值因子的表現如下,黃線為IC值,代表因子對下一期收益率的預測能力,IC值越強,因子的預測能力越強,收益率也越高。

我們能夠發現,雖然內地市場中動量因子時常反轉,但動量、價值兩大因子仍然呈現了比較好的反向關係。

動量因子——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滬深300成分股近一年動量因子IC

來源:Wind 併購優塾

價值因子——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滬深300成分股近一年價值因子IC

來源:Wind 併購優塾

關於動量因子,我們摘錄了一篇代表論文中的部分內容,為“Value and Momentum everywhere”(Asness,Moskowitz, and Pedersen,2013),作為投資策略視角的補充。

投資者對動量效應存在諸多質疑,針對質疑,AQR挑選了10個經典誤區進行了解讀。

誤區一:動量效應的收益極其微小且非常短暫。實證研究證明,動量投資策略的收益顯著且穩健,比市值效應和估值效應有更加顯著的超額收益。

優塾注:在成熟市場中,動量因子收益均為正數,我們猜測,這一方面可以被行為經濟學原理解釋,一方面也與近十年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有關。

宏觀風險事件筆記:德國1995覆盤

圖:全球UMD因子

來源:AQR 併購優塾

誤區二,持有空頭的投資者能從動量效應中獲益,多頭則不能。AQR分別測算了動量效應的多頭和空頭收益,經風險調整後的alpha及超額收益證明了,動量在多頭空頭均適用。

誤區三:小盤股的動量效應比大盤股更為顯著。實證檢驗無法證實小盤股比大盤股有更強的動量效應。

優塾注:Fama,French,在”Size, value and momentum in international stockreturns” 中也得出了相近的結論,具體數據和計算過程可以查詢論文。


另注:將本報告拉到右下角,點擊“在看”後,在公眾號後臺回覆今天日期“0423+論文”可查詢論文。


誤區四:

動量投資策略的收益難以覆蓋交易成本。我們通過大量實際交易數據的檢驗證明,在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動量策略仍能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

誤區五:動量投資策略會帶來沉重的稅收負擔。雖然動量策略的換手率很高,可能會帶來較高的稅收負擔,但事實上,追漲殺跌的本質讓其傾向於避免短期資本利得的頻繁兌現,反而對應稅投資者有利。

誤區六:動量效應更適合作為股票樣本池的篩選指標而非直接選股指標。AQR更推薦直接將動量作為選股因子。

誤區七:投資者應對動量效應的消失保持高度警惕。部分投資者認為,動量效應是投資者信息不充分反應的結果,隨著市場有效和套利資金的湧入,動量效應會消失。過去20年,交易成本不斷下降,對沖基金和主動共同基金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動量效應並沒有消失。


優塾注:從宏觀框架延伸來看,動量和價值有一定的負相關,但價值在流動性寬裕的環境中不適,因此,只要流動性持續邊際寬裕,成熟市場上的動量效應可能仍能持續。


誤區八:投資動量策略的波動大,可信度低,不穩健。動量策略有穩健的收益,且與其他常見策略相關度低,在組合中配置部分動量策略,可以提升組合的穩定性。

誤區九:動量投資對時間窗口,即製作因子的區間很敏感。AQR認為不論是各種方法還是各種窗口,做出的結果其實都比較相似

誤區十:動量策略背後沒有經濟學原理。AQR認為,動量效應背後的經濟學原理為行為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