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也要發衛星了,背後還有個宏大構想

當越來越多力量開始琢磨汽車產業,而汽車產業裡最敢想的,正在琢磨「上天」。

在太空互聯網領域,馬斯克的太空野心已眾所周知,那就是構建一個超大的人造衛星星座群,為全球數十億人口提供高速的互聯網連接。2020 年 1 月 7 日,SpaceX 第三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後,特斯拉的市值亦隨之一飛沖天。截止 2020 年 1 月中旬,特斯拉市值已突破千億美元,超越了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成為僅次於豐田,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汽車公司。

而在中國,商業航天的民營勢力又有新角色的加入。極客公園(id:geekpark)獲悉,吉利在 2018 年戰略投資的民營衛星企業時空道宇,將在今年首發兩顆低軌衛星。早在 2011 年,李書福就釋放出「紮根地球的同時,還應放眼宇宙」的基調。隨著吉利的入局,一場新的商業較量或將拉開。


從地表到太空,吉利的衛星新基建

當前,衛星互聯網已成為通訊領域科技競爭的新焦點,包括微軟、亞馬遜、波音在內的國際巨頭紛紛入局,全球進入到了以衛星互聯網為核心的太空競賽 2.0 時代。

在今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的範疇,大通信的「星時代」序幕開啟。有人預測,2020 年將成為中國商業衛星的元年。

如今,吉利正在構建未來智慧立體出行的生態版圖。除了佈局新能源科技、共享出行、車聯網、無人駕駛、車載芯片、激光通訊等技術領域,而低軌衛星也成為吉利戰略部署的新發展要素。

實際上,早在 2018 年,李書福就把觸角伸向航天領域,就把衛星項目作為吉利「新基建」的重要投入之一,並完成了對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時空道宇的戰略投資。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勢力在 2014 年日漸崛起,而時空道宇是中國成立最早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其聚焦低軌衛星研發,定位於 AICT(航天信息與通信) 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

與融資型航天民企不同,時空道宇背靠吉利,並由李書福擔任董事長,不僅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內部對項目的重視程度也可見一斑。

雖然時空道宇在業內相對低調,但實力不容小覷。其百餘人的衛星研發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國家隊,其中不少是中國航天系統工程、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家,人均擁有超過十年的衛星研製經驗以及國家級重大衛星型號項目經驗。

區別於 SpaceX 的低軌寬帶衛星,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更偏重導航功能。過去幾年,車企主要圍繞電動化、智能化這兩大方向去進行技術迭代,不過終極目標都是瞄向自動駕駛。而當下,自動駕駛當下遇到的瓶頸之一就是高精定位如何落地的問題。

李書福也要發衛星了,背後還有個宏大構想

吉利在構建「天地一體化」的智慧城市出行

據普華永道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將有 50% 的汽車實現無人駕駛。而擺在大家眼前的客觀現實是,中國在高精定位方面的發展還不夠充分。北斗、GPS 系統的民用定位精度在 5 到 10 米,無法用於車道分辨,自動駕駛技術需要至少達到實時釐米級的精度。不難推測,吉利之所以發射衛星,直接關乎吉利自動駕駛戰略的落地進程。

有觀點認為,吉利佈局低軌衛星的原因,一是導航和車聯網與吉利有較強的協同效應;二是頻段和軌道位置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先到先得,通過「新基建」率先佔坑有利於吉利未來在遙感、物聯網等汽車以外領域的進一步拓展;三是提升科技感和品牌形象,擺脫「四個輪子+兩個沙發」的固有印象,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有衛星,也有商業配套

根據吉利的衛星初步規劃,今年將發射兩顆低軌衛星用於先期驗證,並由領克宣佈與時空道宇共同啟動雙衛星發射計劃。如果兩顆驗證星首發成功,吉利將進入高精定位系統的商用驗證階段。

據瞭解,兩顆首發星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研發,目前各分系統正樣產品目前已生產齊套,關鍵載荷也完成了地面應用驗證,性能指標滿足設計預期。

正式發射前,時空道宇還要做轉入衛星裝配後的各項環境試驗,如模擬衛星隨火箭上升階段狀況的振動試驗、模擬衛星在近零下 270℃的太空運行狀況的熱真空試驗等。這兩顆衛星預計將在 6 月份進行星箭合體試驗。完成這些試驗考核後,衛星在符合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按計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

李書福也要發衛星了,背後還有個宏大構想

首發星成功之後,時空道宇的衛星監控平臺也會進行商業驗證

除了對低軌衛星的硬件佈局,時空道宇還推出了國內首個航天 AI 數據雲平臺 OmniCloud。吉利方面介紹,OmniCloud將航天 AI 數據、工業互聯網等行業進行融合,以通信、導航、遙感三大衛星技術為核心,以衛星信息服務為內容,提供衛星雲產品、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等在線服務。

待時空道宇兩顆衛星正式投入使用後,將為用戶提供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內的各項業務,這些業務產生的海量數據在經過 OmniCloud 平臺後,將實現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

李書福也要發衛星了,背後還有個宏大構想

時空道宇 OmniCloud:衛星平臺設備實時監控

天基作為地基的有效補充,已成為業內的普遍共識。控股時空道宇之後,吉利成為了全球第二家一手造車、一手造星的企業。儘管吉利方面暫未公佈低軌導航衛星的在軌數量和後續的發射計劃,不過根據國內做類似業務公司的表述,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要實現基本功能,總投資大約在 2 到 3 億美元的區間範圍內,衛星組網預計需要 2 到 3 年的時間。這對於年收入近千億,淨利潤近百億的吉利來說,整體投入是完全能夠承受的。


本文作者:包校千

責任編輯:靖宇

圖片來源:吉利衛星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