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情調(原創散文)

確切的說,我並沒有真正接觸過所謂小資情調的人。我是一個還在為生活而辛勞的人,在我周圍也是一些和我一樣忙於生計的芸芸眾生。即使認識一些暴發戶,生活在錢的包裹下也是粗糙的。我也認識一些有所建樹的文化人,未見他們把生活過得像盛開的玫瑰花,生活在他們的手裡是嚴謹而有秩序的。小資情調的人,是我從報上看到的一群。他們有錢,把生活過得花團錦簇。他們有品味,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既是美好的又是詩意的,他們做到了魚和熊掌兼得。在生活中享受著生活,讓我豔羨,因為他們不為錢發愁。

任何事物,追本溯源,終有考證。小資情調不是現代人的產物,更不是現代人的標榜。把小資情調弄到極致,且名聲大噪,古人似乎更勝一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老先生把勞作看作休閒,生活在抒情中洋溢出的小資情調似乎無人可及,做到了高山仰止的境界。南山在眼前,我在東籬下采菊。青山綠野,茅棚小屋,提著竹籃去採菊,荷鋤帶月歸。辛勞之餘可以遠眺,遠眺可以抒情,而且引領到詩的境地。可見老夫子不為俗物所累,擺弄著小資情調。詩聖杜甫一生流離顛沛,窮困潦倒“床頭屋漏無干處,雨勝如麻未斷絕”杜老先生的困苦無法托起他的閒情雅緻,小資情調也就蕩然無存。小資的意思我一直不明白。是不是“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充其量是略有盈餘,比不上日進萬金的老闆們。盈餘要有所發揮,於是要擺弄,找情調,追求浪漫和個性。守舊的老人說有了幾個錢就瞎折騰,那是老者的落伍和衰朽。小資情調的人注重的是生活質量和生活過程,選擇享受,試圖擺脫生活本身的凡俗。但囿於個人主義的狹隘,侷限在極端個人世界的精神層面。

居處要有山有水,叫回歸自然;在四季如春的室內,做一些肢體動作,叫時尚運動;去劇院聽不懂的歌劇,叫高雅;白開水不喝,要飲專門調製的咖啡,一勺一勺的細細的吸,叫品味。衣服要去專賣店裡買,連襪子和小褲衩也是,這叫檔次。我常常在街頭看見一些衣飾精美,頭髮梳得一絲不勾,提著各種名牌包優雅得體的紅男綠女,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小資情調的人?我想應該是吧。從他們的神采,從他們的氣度,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脫離了凡人大眾的俗氣。

小資情調的人大抵是浪漫的,凡夫俗子的生活大都是現實的。就像詩仙和詩聖,同處一個時代,兩種不同的人生,詩也就寫成了不同流派和風格。浪漫的人滿腦子都是風花雪月,現實的人成天想著柴米油鹽。所以我們看到的情景是:李白寄情於青山綠水,杜甫愁眉苦臉在破舊的茅草屋前。李白的灑脫是不為生活所累,詩也就超越了現實,杜甫的現實是源於他的困頓,他所關注的是和他同樣境遇的天下蒼生。

在苦難的深淵裡還能以大愛心繫天下,我以為是大資了。他們是思想的巨人,是靈魂的聖者,我們為這些人喝彩。他們鄙視了物質,構築了精神。

不必以金錢為基礎,用愛的姿態投身到生活中去,這或許是小資情調的人無法達到的。

小資情調(原創散文)

(備註:所有的作品都是筆者原創,但是在其他網絡平臺發過,有的在報刊上發過。也有的作品被他人剽竊。曾用網名和筆名:草靈子,葉海文,拂塵,草原風笛聲等。在今日頭條上發出,希望能結識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