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章貢共青團

有態度 有溫度 章貢青年都在關注

關注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引導青年、少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現團區委運用新媒體,緊密結合黨在贛南蘇區的歷史等黨史內容,開設“贛州團青FM·團團學黨史”黨史誦讀專欄,共讀黨史,重溫過去,感悟使命,激勵青年、少年力行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今天,由共青團贛州市章貢區委團幹盧瓊為我們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作品:《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誦讀者:盧瓊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贛州團青FM 團團學黨史。大家好,我是來自共青團贛州市章貢區委的盧瓊,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在興國縣茶園鄉教富村,每當夕陽餘暉映照時,總有一位老人佝僂著身軀,腳踏門沿,深情遙望遠方,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語:“才蓮,你還好嗎?你在哪裡?你可知道,我在家裡等著你呀……”在無盡思念中,老人等啊、等啊,一等就是70餘個春秋!

1920年初春,年僅9歲的池煜華“嫁”到興國縣茶園鄉教富村,成了李才蓮的“童養媳”。1928年除夕,兩人正式結為夫妻。婚後第三天,丈夫便離家參加革命。婚後聚少離多的日子裡,池煜華用稚嫩的肩膀,一邊維持一家老幼的生活,一邊挑起家鄉革命的重擔。白天,她下地耕田,上山砍柴;晚上,她趕做軍鞋,擴紅支前,她用積極的工作來沖淡對丈夫刻骨的思念。

1933年夏天,池煜華步行三天,前往寧都縣探望丈夫。分別時,李才蓮贈給妻子一面小鏡子,叮囑她說:“如果哪一天,有人說我犧牲了,你千萬不要相信!無論如何,你要等著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會回來,回家接你。”池煜華接過丈夫手中的鏡子,莊重地點了點頭:“放心吧,我等你!”

1934年秋,中央紅軍主力實行戰略轉移,李才蓮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池煜華聽說李才蓮在瑞金打游擊,便決定去尋找丈夫。她踏遍整個閩贛山區,逐村逐寨、挨家挨戶地尋訪了一年,但還是沒有找到丈夫。她只好回到家裡,等候丈夫勝利歸來。

在滄桑守望的歲月裡,每天清晨,池煜華總要對著鏡子,梳理她長長的思念;傍晚,總要踩著門沿,眺望遠方的山路。10年、20年過去了,30年、40年過去了,烏黑的青絲被歲月染成了滿頭白髮,高高的門坎上踏出了一道深深的豁口。朝朝暮暮,春去秋來,為了一句莊重的承諾,伴隨她的是26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孤獨和思念。

而在悠長時空的另一端,池煜華苦苦等了一輩子的李才蓮呢?1935年5月,年僅22歲的李才蓮在瑞金銅缽山壯烈犧牲。但池煜華始終不相信丈夫犧牲,每天執著地唱著“說了等你就等你”的悠悠山歌。2005年,老人走了,陪伴著她的依然是那面被歲月斑駁了的老鏡子,她用一生的韶華兌現了莊重的承諾。

故事來源:2018年6月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永恆的初心》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跟隨黨的腳步 牢記黨的歷史

在黨史中遨遊 與革命先輩對話

傳承紅色基因

汲奮鬥之力 歷青春芳華

編輯 | 黃地招

審核 | 朱炳燈

監審 | 李仲冬

-章貢共青團官方微信-

-zg_gqt-

團親FM | 黨史誦讀:《紅土地上的望夫石》

有你想看的精彩

團親FM | 黨史誦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團親FM | 黨史誦讀:《“捱罵”之後》

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 | “四史”知識競答(第1期)

青年大學習 · 一起學黨史:一切為了新中國,一切為了人民

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贛州市章貢中學第十屆校園歌曲合唱大賽(京九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