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作者簡介:落小羽,喜歡看書、看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關注我,一起長知識!

說起李清照大家應該都不會覺得陌生,無論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亦或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閒愁”……每一句都是經典。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封建制度的古代,作為女子能夠脫穎而出,實屬不易。“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中華文壇幾千年的女詞人幾乎沒有幾個,有才有貌,又有人格魅力的更是鳳毛麟角,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個。

李清照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名字更是到了太陽系,1987年國際天文學家選取了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一。這樣一個古今中外如雷貫耳的名字,要怎麼認識她呢?我們不妨從她的出身、她的經歷、她的選擇和她的情懷,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名人”。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少女情懷總是詩: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的詩詞成就有多高?她可以與蘇軾,辛棄疾,陸游媲美,與陶淵明,杜甫,李白等各個時代的開創者比肩,她創作的易安體,連辛棄疾都仿效。

李清照出生在山東章丘明水鎮的老家,那個時候正是北宋盛世,人才輩出,其中司馬光,黃庭堅,王安石,蘇軾等,都是被後輩讚歎的人。而李清照的父親,姓李名格非,曾經被收於蘇軾門下,後世稱他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格非為人清廉公正,兩袖清風,可謂是明如鏡,清如水,李清照一出生,李格非就對她寵愛有加。李清照的母親也是飽讀詩書,在如此的家教之中,李清照從小開始,就日日薰陶於書香之中,勤讀百家經典。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等到16歲,李清照隨父親進入汴京,成為了一個異鄉人,一家人意味著要拋棄原來的生活。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真可謂一朝喪母在人前,寄人籬下定今生,雖然吃穿用度樣樣不愁,也有眾多年紀相仿的姐妹相偎相伴,但哪裡有自家的輕鬆和自在?而李清照比黛玉幸運的是她成為異鄉人時,身邊尚且有家人陪伴,母親王氏雖是繼母,卻是賢惠通達,而父親李格非原本就對她寵愛有加。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人生最美好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就是少女時刻了。少女時光點綴了李清照的整個人生,從此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閃耀。此刻的李清照肆意歡笑,此時此刻能有一段完全放鬆,只屬於自己的時光真好。這一首不足四十字的小令,將李清照當日盡興遊玩的美好時光完全保留下來,絲毫不扭捏矯情,想必李清照當時寫作時,也是玩到了極致。

少女時的李清照是不諳世事的,早期的詩只有靈動沒有哀愁,那時候她細弱的肩膀上不需要承載那些多愁,這樣也好,他可以在有限的時光裡帶著童真,帶著那樣一場歡喜,待她成年遇到真愛,等她經歷滿身風雨,睡夢中也可回憶年少的這段美好時光。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人生若只如初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7歲正是朝氣蓬勃,青春襲人的年紀,少女的情懷中多了一次敏感細緻的心思,情竇初開的年紀,女孩子總愛從古典的書籍中尋找那種朦朧未知的情緒與感動,渴望遇一人白頭,成就一段曠世奇緣。

這一年李清照只有17歲,在這般美好的時節,她的心裡忽然有一種莫名的寂寞。此時的她渴求天地間一個男子來愛,渴求得到一份真心。而此時李清照已經有很多作品問世,也不乏被身份尊貴的學者津津樂道,同在汴京的趙明誠自然從他人口中聽過她的大名,此時的趙明誠已經對李清照生出一股傾慕之情。

趙明誠正就讀於太學,他的父親乃是當朝尚書趙挺之,家境殷實,身份顯赫,但是趙明誠不愛仕途,生平最愛收集金石書畫,閒時逛古玩市場,他更喜歡研究東坡詩文,每每閱之都做認真的摘錄。當時李格非對趙明誠也是十分歡喜,這一對有緣人終是相遇,也許這世間最美好的姻緣無不是上天的巧妙安排,所以才有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有了梁山伯和祝英臺,有了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了楊絳和錢鍾書……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十分甜蜜,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李清照的每一天都沉寂在幸福中,一對伉儷,鶼鰈情深,新婚以來感情更是如膠似漆。趙明誠當時在太學上學,每月只有初一、十五可歸家,即便太學畢業後為官,也不可能在家中天天和李清照一塊,但他們的精神上有一種高度的契合,因此時間相伴便沒有那麼重要。

趙明誠和李清照才學出眾,他們最幸福快樂的事情就是一起創造一些詩歌,收集一些古玩字畫,但是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兩人雖然都是官家子女,但二人的父親卻都出自寒門,其實並沒有多少錢,趙明誠當時在太學期間根本沒有經濟來源。

雖然在經濟上不寬裕,但李清照為了滿足丈夫的心願,時常省吃儉用,想盡各種辦法。《金石錄後序》記載說:每到趙明誠歸家的那天,夫妻二人便笑著挽手上街一起典當衣物,如此換得五六百錢,然後欣喜若狂的去有名的大相國寺,那邊有個很大的文玩市場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每逢相聚必去的地方。

好景不長,趙挺之去世。趙家被查抄,趙明誠帶著李清照一同回到了青州老家,從此開始了一段賭書潑茶的“美好時光”。雖然青州這段時光是被迫的,代價很大,但也算因禍得福,李清照跟趙明誠度過了一段對於李清照來說美好的日子。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金石錄後序》中記載說,在青州的那段日子,每得到一本珍貴的書籍,夫妻兩人就一同整理成冊。整理古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然而李清照和趙明誠卻能從中尋得樂趣,吃完飯兩人一同坐在“歸來堂”中。燒上一壺好茶,開始比賽,規則是,在一堆書史中誰能迅速指出某一典故,出自哪本書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就可先品茶,李清照心思縝密,博聞強記,在此方面總是略勝一籌。

小小的庭院充滿了歡聲笑語,或許是情緒太為激動,只聽哐當清脆一聲響,茶盞翻倒在地,茶水潑了一身,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雖然這是屬於他們夫妻間的小小生活樂趣,沒有石破天驚的故事,然而卻如此動人,值得銘記一生。《金石錄》見證了這對平凡夫妻完美的愛情信念,也賜予了李清照後半生最貴重的回憶。

自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十幾年來,夫妻二人雖無子嗣,感情卻依舊美好如初。日子就這樣安寧的過著,似水流年與世無爭,現在看我想此時李清照應是極為歡欣的,雖然到青州讓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由此得到的這些快樂,也可以彌補那段傷心。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家國破碎身飄零: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在青州的10年雖生活清貧,但是李清照最快樂的日子,她與趙明誠日夜相守,寸步不離,賭書潑茶,閱盡人間春色,作為一個女子,她一生的訴求在這得以圓滿。畢竟誰不渴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呢?沒多久,趙明誠重新得到朝廷賞識,因此他匆匆離開青州,重返汴京,從此一個在繁華的汴京,一個在青州,兩人開始了分離的生活。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時的李清照被迫和趙明誠分離,常常以淚洗面,世間誰不曾有過這樣的渴望:我一生渴望被收藏,免我驚,免我擾,免我私家流離,免我無枝可依,免我流離他鄉,免我死無人葬,因為有這樣的擔憂才會有黛玉含淚葬花的傷懷,她說“今日花落儂收藏,明日葬儂知是誰?”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李清照也是一個女子,趙明誠離開一年以後,李清照踏上了尋夫的道路。她擔心“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重現,最終李清照的擔憂終成事實,她不只見到了趙明誠的妾室,還見到了他蓄養的歌妓,一切都變了。此時回想起當年的那個少年,想起“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自己,李清照覺得心臟開始隱隱作痛,她無依無靠,那時終於懂得愛情,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充滿了命運的偶然。

沒過多久,憑藉著相同的愛好,趙明誠又回到了李清照的身邊,但是很快北宋滅亡。趙明誠和李清照徹底的告別了家庭生活,如今國家遭受此重創,個人的命運被推至時代面前,只能辛苦度日,傾巢之下安有完卵,靖康之變結束了北宋王朝,也改變了他們夫妻的命運。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年少的時候,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剛正不阿,耳濡目染,身為一介女流李清照卻養成了男兒般的豪爽氣質。如今身處亂世,國家也是用兵之計,一些官員貪生怕死,她又無法上陣殺敵,只能寫一些詩詞,以表憤慨,但是沒有讓她想到的是,他的身邊就出現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典型,更令她心寒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的丈夫趙明誠。

趙明誠得知城裡暴亂的時候,他將責任全部推給了即將到任的江寧知府,而他和其他人則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走了。作為朝廷命官地方,父母應該報效朝廷,護一方百姓周全,但是趙明誠此舉,肯定是愧對百姓。從法律上講或許不能指責他,因為他畢竟已經被調走,但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他真的是狼心狗肺。

李清照得知這件事情以後痛心疾首,但她亦是歷經磨難的人,最終選擇了原諒。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李清照便等來了趙明誠身患重疾的噩耗,這一年他49歲,而李清照只有46歲。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人生實苦,可以哭泣,但絕不退縮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一次或多次的滅頂之災,佛曰人間有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而李清照前後經歷了多次。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才名,通書畫,懂金石,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巾幗不讓鬚眉。李清照經歷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的喜怒與哀愁,既有“知否”的閒情逸致,亦有“生當作人傑”的豪情壯志,這或許才是真的不枉此生。

她中年時失去了丈夫,這一生沒有後代,後半生隨風飄零。光陰流逝花開花落,容顏易老,人生聚少離多,就是這樣,才要趁著得意之時盡情歡唱。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的大災難,面對光陰的刻薄,心胸也變得坦然,她雖不能承受這莫名的孤寂,卻一直堅強,面對歲月的刁難,她雖哭泣,但始終沒有後退,沒有投降。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趙明誠去世以後,李清照痛哭失聲,肝腸寸斷。魯迅先生曾說: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那些失去愛情或愛人的女子,結果是怎樣的呢?三毛失去荷西成為一隻孤獨的鳥,最後用一根絲襪結束餘生;張愛玲失去賴雅,她最終離群獨居;楊絳失去錢鍾書還失去了可愛的女兒,他提筆寫下《我們仨》。但是李清照呢,她又該如何度過餘生?

李銀河說:小波離去已經七年了,七年間,樹葉綠了七次,又黃了七次。花兒開了七次,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這花開落之間匆匆過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開,永遠地枯萎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非常虛弱,但他身兼重任,保住少量文物,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闖入她的世界,對李清照非常積極主動,一段時間後李清照和他再次結婚。最終發現張汝舟是一個巧舌如簧,另有目的的卑鄙小人,他看上的是那些珍貴的文物。

李清照:半生煙雨,半世桃花,一支妙筆生花寫盡人間喜怒與哀愁

張汝舟在發現這個文物不給自己之後,便對李清照非打即罵。為了離開張汝舟,她做了一個果敢而大膽的決定就是離婚,此時距離他們成婚不過百日,有想法,而且敢行動,這就是李清照。

為了保護他們收藏多年的文物,李清照不得不繼續逃亡,那樣的日子異常驚險,為了跟隨朝廷,李清照一路走來扔了衣服,拋卻被褥。經歷重重磨難,最終她得償所願,把珍貴的文物進獻給了朝廷。

懷著對死去愛人的無盡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的孤苦淒涼中,李清照悄然離世。李清照的這一生,有過令人豔羨的如詩般的愛情,賭書潑茶的情趣,但是也經歷了愛人的離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但是她一直心懷家國和天下,在那個時代,她把酒賞花,將她的風骨訴諸文字。

最後想說,時光錯落,生活終究不是童話,那美好的姻緣,終究成了往事,她也沒有辜負一代詞宗的美譽,成就了那個既能書寫閨房樂趣,又能激發愛國情思的巾幗女英雄。她是歷史上最燦爛的鮮花,留下的這些詞告訴我們一個她的視角下的人生,讓我們一生都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