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与珍贵史料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音乐(9)
向阳光
一、专家学者
隋唐时期是音乐人才辈出的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载入史册的名字达数百人之多,见于载录的有白明达、裴神符、康昆仑、段善本、李管儿、曹刚、裴兴奴等。他们各有特长,如“曹刚善运拔若风雨,而不事扣弦。裴兴奴长于拢撚,下拨稍软”(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其中白明达和裴神符也是著名的作曲家,他们都是祖籍西域少数民族的家传乐工,由于长居中原,创作上已深受汉族音乐的影响。如白明达所作的《春莺啭》、裴神符所作的《火凤》等都是具有“清商乐”传统的“法曲”风格。此外,还有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万宝常(①杰出的音乐理论家——八十四调理论;②优秀的作曲家——应手成曲,无所碍滞(风格:吸收外来音乐的音调和手法,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③出色的乐器改革家——琵琶“改弦移柱之变”)、祖孝孙、张文收;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唐玄宗李隆基,
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①作曲方面: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龙池乐》、《得宝子》、《春光好》、《秋风高》、《光圣乐》等100余首乐曲;②音乐演奏方面:演奏羯鼓最为出色,并且善于吹笛、弹奏琵琶;③排练与指挥方面:组织太常乐工300余人排练器乐合奏);歌手有永新、念奴、张红红;琵琶演奏家有段善本、雷海青等等,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繁荣的景象。
唐代琵琶曲甚多,但都没流传下来,本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批唐代留存的琵琶谱,我国学者任二北、叶栋、何昌林、唐朴林、陈应时,日本学者林谦三、平出久雄等均曾加以研究。日本的林谦三、我国的叶栋、何昌林、陈应时等均有这些琵琶谱的全部译谱,但因原谱的节拍节奏记号不够明确,各人理解很不致,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又宋代赵彦肃曾传有唐开元时所用“风雅十二诗谱”,该谱用律吕字记声,未记节奏。
这一时期特别流行的乐器有筚篥、羯鼓、横笛等,同时还出现了轧筝和奚琴两种早期的拉弦乐器,对我国乐器和器乐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珍贵史料
1.《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有关乐律宫调理论的通俗读物(专著),成书于久视元年(700),由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武则天之命编撰。该书10卷,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可惜已失传;
2.《羯鼓录》,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这是一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录,记载了羯鼓的由来、羯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对于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3.《教坊记》,唐代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代教坊起源、制度及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章。是研究唐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4.《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所撰。内容涉及音乐、歌舞、杂技诸多方面,记载唐歌唱家、演奏家等唐代音乐见闻录。全书有40个条目。是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史料。《太乐令壁记》,唐代刘贶著。是一部记叙太乐令官秩创置变化沿革的著作,包括有关朝廷音乐活动的事项;
5.《通典·乐典》唐代杜佑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历史典章制度的通史。共200卷,其中7卷为《乐典》。内容较为系统,涉及历代音乐制度、律学、乐学、乐器学、歌舞、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外来音乐、乐舞奏议等方面,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