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隋唐运河商丘段:一条河的使命(2)

今夕申遗始于何夕

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被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出土的大量文物所吸引。(2007年摄)

2006年12月,文化部启动隋唐大运河申请世界历史遗产工作,开始在全国8个省、直辖市对隋唐大运河进行考古发掘。商丘有幸成为参与者和发言人。

2007年7月,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商丘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考古勘探调查指挥部,拨付了专项经费,组织6个调查勘探队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特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借助遥感、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考古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经过第一阶段的考古勘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隋唐运河商丘段的位置走向情况,探明运河商丘段的长度,部分了解了运河河堤的宽度以及河床的宽度、深度和坡度,征集到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收集了一些与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不仅为隋唐大运河申遗提供了基础材料,而且为制定运河保护规划提供了依据。

同年12月14日,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徐匡迪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考察团来商,就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保护和申遗工作进行考察,徐匡迪等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对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保护以及商丘古城的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3月,为进一步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同时勘察商丘市地下文物资源,商丘市文物部门组成了“商丘古城大运河码头考古队”,并开始实地勘察。10月锁定在睢阳区古宋乡周边地区进行考古钻探。至12月,历时7个多月,最终在古宋乡叶园村附近发现了被掩埋一千多年的大运河古码头遗址。据发掘现场初步判定,发掘处为河流与码头的边界部分,该段运河呈西北、东南流向,运河宽约100米,水深20米。时任大运河考古调查队领队、今商丘市博物馆馆长王良田断定:“一边是河岸,一边是生活区,判定应为古码头。”另据发掘现场判断,大运河古码头遗址位于运河北岸,码头南北长约52米,东西长约150米,算上附近仓库等附属物,码头总面积约在24万平方米左右。另在南岸还发掘出一个码头,面积16万平方米。

当时在古码头遗址,还发掘出了船板、青砖、瓷片等遗物。在挖掘出的众多遗物中,一枚刻有“熙宁元宝”字样的古钱币,有力地印证了考古专家对该码头年代的推测。但在已经挖掘出的遗迹、遗物中,也出现了两处让考古人员暂时无法解释的遗物、遗迹,给古码头遗址多少增添了一丝神秘。一是不明船板,一是不明烧土。

今天勘定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北岸占地约24.5万平方米,南岸占地约24.8万平方米。在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自西向东流经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至今,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仍保存有宽20-30米、长20多公里的运河水面。隋唐大运河为商丘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当年于商丘古城南2.5公里的商丘码头汴河遗址,发掘出大量隋唐时期钧瓷、汝瓷、哥瓷等多个窑口的瓷器,为科学研究大运河隋唐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1年8月,商丘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商丘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为大运河商丘段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将有力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开展。

国家将于2014年对包括大运河商丘段在内的整条大运河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下,商丘码头汴河遗址已进入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