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現代社會,汽車成為人們出行越來越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國內汽車數量的劇增,

也帶來了交通、汙染等一系列的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曾提到過,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會嚴重。

這並不是錢易教授自己說的,而是早年間美國學者對錢易的提醒。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話不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吃飯問題若放在十幾年前的中國,那還是值得探討的。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吃飽飯”根本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那為何一個清華的教授還存在著這樣的憂慮呢?如果我們從汽車著眼細細探究,會發現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汽車帶來的問題之一——土地佔有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就曾說,吃飯問題是中國的首要問題,而這個問題從未得到真正的解決。

的確,就當時的數據而言,當時全國的糧食產量只有1.132億噸,而整個國家的人口為5.4億人,人均糧食佔有量僅有209公斤原糧,許多人根本就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時間來到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發表《誰來養活中國———來自一個小行星的醒世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生產的糧食只能滿足42.5%的需求,其餘57.5%的糧食要靠進口滿足。

他推測,中國的糧食短缺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但轉眼滄海桑田,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對比起新中國成立之初,糧食產量增加了1萬億斤,單產增加了4倍多,在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人均糧食佔有量還翻了一倍多。

我國從人們普遍吃不飽到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再到糧食生產供需總量平衡,糧食不再依賴進口,甚至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糧食出口國。

中國在糧食生產方面能有如此大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雜交水稻的問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無疑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大功臣。人們對他的至高評價普遍是:他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然而,我們常常忽略的是,雜交水稻需要廣袤的耕地,才能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

如果有足夠的耕地,憑雜交水稻產出糧食的效率,中國人吃飯根本不成問題。可如果汽車總量不斷增多,那就讓人擔心了,因為汽車帶來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便是土地佔有。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汽車數量增長,相應的配套設施自然也會不斷增長。停車場、公路、加油站等等設施,都會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土地資源卻是有限的,就如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保持交通設施的正常運轉,一定的耕地就一定會被佔領。

以前若站在遠山之上,放眼望去是大片的密林和耕地,現如今佔據我們眼球的,是縱橫交錯的公路,可供種植的耕地越來越少。

人們會為了一條公路毫不猶豫地毀壞耕地,卻不會為了一片耕地去放棄一條公路。

我國現今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嚴重的人多地少,這是我國要面對的巨大壓力之一。

耕地問題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問題,同樣地關係到整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如果沒有廣袤的耕地,糧食的生產是一個問題。錢易教授提到,如果中國平均四人有三輛汽車, 配套設施所需要的土地達到2900萬公頃,這個數字的概念也就是和水稻的種植面積一樣。

因此,如何平衡交通發展和耕種問題?汽車帶來的土地佔有問題是否存在有效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是發人深省的。

汽車帶來的問題之二——環境汙染

現代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城市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這些帶來的永遠是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其中,空氣汙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機動車的排放是造成空氣汙染的重要因素,甚至在某些地區是首要因素。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行駛在路上的每一輛車就像一個個移動的爐子,這些汽車不斷排放CO2、CO、HC、O2和微粒PM等汙染物,而擁堵時汙染物的排放量會更高,例如,當車速維持在10-20km/h時,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是車速在30-40km/h時的1.55倍。

空氣汙染的問題直接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每年因為空氣汙染而得病死亡的人更不在少數。

為此,人們要付出代價還有經濟的損失。而除了空氣汙染以外,汽車數量增長還會帶來一定的水汙染和土地汙染等問題。

然而,環境汙染的致命之處還有對糧食的汙染。中國的確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糧食安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是困擾著人們的問題。

小麥屬於禾本科,這個科種的植物對空氣中的顆粒物,都有較強的吸附作用。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如果一個糧食產區長期位於易受汙染的地段,那麼久而久之必定會帶來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因為水、空氣、土壤等等,都是汙染的源頭。而在高度工業化的現代社會,我們很難保證食物都是生長在淨土的。

環境汙染除了造成食品安全問題之外,對糧食的產量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植物會在低質的空氣下生長緩慢,我國的糧食產量也就是小麥和水稻的產量自然就會下降。

總而言之,世事都是一環扣一環的蝴蝶效應,如果深究汽車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放到糧食生產的角度也是值得深思的。

堅持可持續發展

我們也許不用過度擔心汽車造成的吃飯問題,因為按照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未來必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

危言聳聽?美國學者:若中國每4人有3輛汽車,吃飯問題將很嚴重

汽車可能也不會再行駛於道路上,而是像飛機一樣滿天飛。這樣一來,汽車帶來的種種問題,必定有所改善。可錢易教授的話,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我們應當看看眼前的情況,將錢易教授的話放到更大的層面——關於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先汙染再治理的路子是行不通的,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否則終究會走向自取滅亡。

汽車的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我們無法完全不使用這一交通工具,但我們可以減少使用、減少購買,以減少資源破壞和環境汙染,這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

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為此在現實生活中付諸行動,方能構建一個美好的家園。一個金錢和鋼鐵構成的帝國,永遠也比不上那一畝三分田和潺潺流水帶來的安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