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別以為相親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是主力軍。


在北京有一個小公園,面積不大,只有一個長廊和一條綠油油的小河——因為河中生菖蒲,所以叫菖蒲河公園。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每到週二和週六,這裡會成為全北京最著名的老年人相親角,上百位 40 歲到 80 歲不等的大爺大媽,聚集在這裡,一起跳舞、打牌和相親。


場內最受歡迎的是北京大爺,有房有車,有戶口,大部分還有可觀的退休金和收入,是含金量頗高的搶手貨。


久而久之,這裡還形成了一條相親鄙視鏈:有房有錢的北京大爺處於絕對的頂端,而沒房沒錢的外地阿姨和“老小夥”則居於鄙視鏈的末端,中間是被北京大爺忽略卻又被外地阿姨仰視的北京大媽。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雖然知道這裡魚龍混雜,但也不得不如此,老伴總比保姆強啊。但老年人挑老伴的標準,一點都不比年輕人低。


比如之前一位56歲的李阿姨。


李阿姨來菖蒲河公園老年相親角相親已經10年了,卻沒有成功,她覺得公園相親不靠譜,大多數相親者都是外地人,她不想找外地的,首先對對方不瞭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不想去遷就對方,阿姨要求對方要有房、有退休金、有醫保,如果達不到要求,找不到自己待著也不找外地的。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李阿姨是地道的北京人,她稱從一個普通土著女同胞的角度出發,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在不遠嫁,嫁必離家近,相互照顧都很方便,想回孃家,一會就能到,但從來也不打算招女婿。然而找北京本地人,多半都不用買房,生活輕鬆,如果都是拆遷戶,那就是強強聯手了,更好了。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雖然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大家對待擇偶地域的要求越來越開明,但基本上對還是分為旗幟鮮明的兩派,

作為一個本省土著,你願意找外省人結婚嗎?下面是來自知乎網友的回答:


不願意找外省人結婚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一頭活豬

不願意。非歧視。


結婚,那是要生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如果都大相徑庭,那挺彆扭的吧?


現在大家結婚的年齡都在三十郎當歲兒了吧,將近三十年的生活經歷,有些東西是深入你身體和思想裡的,並不是一句相互磨合就可以規避的。倆人兒吃不到一起,聊不到一起,那怎麼一塊兒生活呢?


還有一個,北京是執行計劃生育最嚴格的地區之一了,誰知道娶了一個外地姑娘,是不是還要對她的兄弟姐妹負責。就算沒有兄弟姐妹,來北京都住自己家裡,偶爾一兩次還可以,多了,這我也受不了啊,身邊兒就有這樣兒的例子,而且還不是一個,家都快成駐京辦了。


所以就算我是河南人,湖南人,廣東人,新疆人,上海人,我也願意娶一個本地,本省的。


願意找外省人結婚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書包

我是北京人,老婆是江蘇人,結婚快20年了,家裡沒有任何人反對。有意思的是兩個不錯的同學非常反對,都是八輩老北京,住衚衕的。


一個同學說了兩句經典的話。


一句是“你可是北京人,最次也得娶個郊區的,怎麼能娶外地的?”


一句是在知道了我老婆的工作和收入後說“她應該把工作讓給你,她在家生孩子就行了。”


當時讓我想起了“圍城”裡,方鴻漸的媽媽知道了兒子掙的比兒媳婦孫柔嘉少,就跟老頭子唸叨,說應該讓兒媳婦把工作讓給自己的兒子。


快一百年了,我還能在一個年輕的北京人口中聽到當年鄉紳老太太的想法,當時我笑笑說我做不來,同學說不就是在那坐著寫寫字嗎?


很多答案裡都在說房子,都在說資產組合,這些確實重要,生活習慣也確實有所不同,但是我想不要因為這些錯過了好姻緣,畢竟結婚是物質的結合也是精神的結合,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要給自己太多所謂傳統上的束縛。

北京菖蒲河老年相親角:有車有房不敵戶口一本


其實無論哪的人,內心都更願意找本地的人結婚。畢竟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是兩種生活模式的碰撞。本身本地人在一起更多生活理念生活習慣相同,好磨合。尤其一線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其他城市農村在北京上海的第一代生活都比較難。所以北京土著在擇偶標準上要求本地人無可厚非。


但是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現在人口流動大,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各地很多有夢想有才華的人,當然反過來說有夢想有才華的可不都在一線,在工作生活中可能很多從小生活遠隔千山萬水的人相遇相愛。所以北京人和非北京人結婚的也很多,愛了就愛了,哪管什麼地方的人?


沒有感情的時候,只談條件相親或者構想自己未來伴侶的時候會有條條框框,但是真遇見對的人,這些地域問題可能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