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涂爾干的《自殺論》:社會與自殺的關係

埃米爾·涂爾幹是實證社會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社會學的古典大師,在研究社會秩序與規範的過程中,

涂爾幹發現了社會結構與自殺率的關係:一個地區在一個時間的自殺率是穩定的。

他認為自殺率反映的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體的社會性質即社會有機體的總體現象。病態發展的社會、社會失範、社會控制的強弱等都是影響自殺的因素。

個體的自殺事件,並不能完全由個體心理學來解釋,很大程度上更應該分析社會性因素的影響。

涂爾幹在書中批判了以個體心理學解釋自殺現象的傳統理論,建立了用社會事實的因果關係分析自殺的理論,闡述了社會與個人的關係,認為當個體同社會團體或整個社會之間的聯繫發生障礙或產生離異時,便會發生自殺現象。

在《自殺論》導論部分,涂爾幹對“自殺”這一概念做出了明確的界定,人們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並指導會產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殺。簡單來說就是死者主觀性選擇死亡。


簡談涂爾幹的《自殺論》:社會與自殺的關係


自殺有利己型自殺、利他型自殺、失範型自殺和宿命型自殺 4種類型 。前三種自殺類型是最為主要的部分,接下來我們將各種類型一一分析與探討。


第一種自殺類型叫利己型自殺,這種類型的自殺是根源於社會太弱,社會整合程度較低。

譬如一個狼孩,我們只能稱之為生理上的人,而不能稱其為一個真正的人,就在於他和社會距離太遠,脫離了社會生活,沒有社會所給予的人的因素,比如人的思考方式、理念規範和道德意識等。

現代社會有種的懲罰模式叫“關禁閉”,我們把一個正常的人關進去,一段時間後,他就會逐漸受不了,感到痛苦直到崩潰,因為他斷離了與外界的聯繫,他會感到不安與痛苦;但是如果進去的是狼孩呢?

他未必會崩潰,因為他有著自己的世界,他沒有對社會產生聯繫,也沒有和外界產生依賴,與安於囚禁的動物似乎沒有任何區別。

這種利己型自殺多為離群索居的人和知識分子,他們缺乏與社會、外界的聯繫,與社會斷層,只生活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裡面,不能理解社會和他本身存在於社會的意義,只感覺到厚重的虛無感,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從而感到抑鬱,走上自殺的道路。


簡談涂爾幹的《自殺論》:社會與自殺的關係


第二種類型是利他型自殺,和利己型自殺相反,利他型自殺發生的原理在於社會太強。

在某些原始部落,或者是封建落後的山村,我們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他無力勞動,對生產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還得依靠家裡子孫贍養,給家庭造成了負擔,這時候他就不得不被家人送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任由其自生自滅。

這種行為方式變成了當地的一個默認的準則,甚至成為了老人義務——不給家裡添任何麻煩。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在於部落的強制性控制,使得這種行為模式認可成為每個人必須遵守的法則,老人即使主觀上想活著,但客觀環境和社會氛圍仍會制止。

除此之外,至今我們社會依然存在著一個階層長期存在著利他型的自殺——軍隊。

軍隊凝聚力極高,軍人身上有著養成服從和被動習慣的職責,認為國家安危和人民利益高於自己的生命價值,這種思想與公眾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背道而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引誘自殺的溫床。

比如“董存瑞炸碉堡”事件,董存瑞手拿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為保護軍隊的安全甘願犧牲,以自己的生命終結來換取整支隊伍的安全,這種自殺行為就是傳統的利他型自殺。


簡談涂爾幹的《自殺論》:社會與自殺的關係


第三種自殺類型是失範型自殺,原因是社會變化過快與社會失範。

在社會處於穩定的狀態時,社會往往會規定每階層的慾望限度。

比如春秋時期的禮樂制度,諸侯、士大夫、平民在欣賞舞樂上的有著巨大的要求差異。然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不能做到像動物一樣安於現狀,沒有超越本身手段和方式的慾望。

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說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就是這個道理,與傳統社會限制慾望不同,現代社會鼓勵人們追逐慾望。

尤其是社會處於失範之時,社會變化過快,社會動亂導致社會規範不能發生實際效應,規範失效,就會導致人的慾望無限膨脹,從而引起激烈的競爭,因為激烈的競爭中處於弱勢的一方必然會失敗,這種失敗結果和無法滿足內心慾望的落差就會引起失範型自殺。

第四種類型是宿命型自殺,原理在於強硬的社會規範制度。

社會道德規範最重要的功能在於給社會成員指明生活方向,因此,一旦規範鬆弛就意味著削弱了對個人慾望的限制,就會導致慾望的膨脹。

不切實際的慾望得不到滿足,經常遭受失望和挫折的打擊,生活也喪失了目的和意義,人們心中充滿了悲觀和否定情緒,無法面對各種失望和挫折的打擊,會傾向於自殺。

但如果規範的約束成為一種負擔和壓抑,言行舉止都要受到限制,整個人生就會塗上一層宿命色彩。如離婚率對女子自殺率的影響,這就是宿命型自殺。

通過對涂爾幹《自殺論》中的四種自殺類型分析,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自殺與社會的關係,自殺事件並非僅僅是個人因素,還很大程度取決於社會,一個地方在一段時間的自殺率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象。

社會學的科學內涵就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我們應該針對社會性自殺問題,去多加學習社會學理論,以小見大,用現象剖析本質,從而深刻理解社會和解決問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