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哪裡的粉最好吃?

全國哪裡的粉最好吃?

長沙辣塔粉店米粉

最近長沙的朋友空運來一碗粉,吃的太開心了,有心為此寫點什麼。

看大眾點評的記錄,關於粉最早能追溯到一五年時候,這一年冬天和阿妹去桂林,凌晨四點在當地一家24小時粉店吃了碗粉。

那時我應該不是十分有胃口的,但是來了桂林怎麼能不吃?廣西和湖南一樣,各地的人都愛吃粉,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北海豬腳粉、卷粉,每一個都特地去到當地嚐鮮了,且每一個都很喜歡。

桂林米粉比起相鄰城市的粉,好處在於輕。我是這樣理解“輕”這個字,首先,店家做法簡單方便,顧客等待時間短,吃法簡單隨意。桂林的米粉少湯,淋一勺滷汁便成樣了。滷汁是提前熬好的,至於其他佐料,有商家酌情添的,也有顧客自選的,這樣做起來,一家老店一早上賣出一千碗粉是非常容易的事。

在桂林和陽朔待了好些日子,每天早上都吃不同店的米粉,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市內明桂的老字號。那是走前吃的最後一碗,下午三四點,太陽從窗子裡斜斜的照進來,幾個老頭老太太坐在店裡,外邊都是遊客。桂林旅遊已經很出名了,消費卻沒因此漲上去,七八塊一碗的滷粉上頭蓋著幾片肉,極具生活韻味。

隔壁柳州的螺螄粉是我的心頭好,無論在哪裡,我總是時不時想念。家裡總是買來不同牌子的粉,好歡螺的,螺霸王的,還有長沙本地螺鼎記的。我都無法跟你形容這碗來自柳州的粉在長沙有多火,這裡常年排著長沙最長的隊,外頭食客端著一碗粉,就著一張凳子蹲著就能吃。

而說起螺螄粉的做法,絕不是面上看著一團大雜燴那樣簡單,湯底很重要,螺螄本身就是極鮮的東西,同酸筍搭配在一起味道獨特。記得當時採訪長沙螺鼎記創始人的時候,他聊起自己家鄉味道,說起到柳州那邊一句諺語,“一個螺獅九碗湯”,選材之獨特,說明當地人對食材本源是十分看重的。

我吃螺螄粉,總要點一個大份,要加量的腐竹、廣式香腸、花生米,偶爾還要虎皮雞爪和豆泡,把自己撐個半死。

如果說桂林米粉是輕的,那螺螄粉一定是重的。首先,那粉就極其難煮,相比桂林米粉,螺螄粉的粉彈性嚼勁十足,煮熟是相當不易的。其次,不論多喜歡,我絕不會拿這一碗粉做早餐。那樣大一碗,又鹹又辣,做夜宵才最適,過去在長沙,我也確實只在晚上才去那裡吃粉。尤其夏天時候,店裡沒有空調,太陽落下去才能涼快點,那時候點一碗粉,配一瓶冰的豆奶,或者隔壁學校買來的奶茶都是極愜意的事。

我雖然愛極了這碗粉,吃的頻率卻並不算高,作為正兒八經的湖南人,論天天吃的自然是家門口的米粉。去年去天津時候,問當地朋友,哪裡的煎餅果子最好吃?

他回答:“家樓下的”。

我當即就笑了,這像極了過去別人問我:長沙哪裡的粉最好吃?想來想去,那樣多的老店、網紅店其實都一般般了,千好萬好都不如離家最近的那個好。

不過硬要我說幾家長沙米粉,也是說的出來的。比如最便宜,德雅路那位大姐的玉林粉店,最特別,湘春路那位老頭的辣塔粉店。我最喜歡的,坡子街邊上四姐粉店。過去夜裡在解放西喝到三四點,散了時候在四姐家點一碗魷魚炒碼的粉,最最愜意快活。

湖南各地的粉都不一樣,說長沙米粉最好,其它地方是不服氣的。比如常德牛肉粉,過去那些年,它已經走出國門成功申遺,名氣絕對是各地米粉裡最大的。往南的衡陽滷粉也有意見,市中心紫竹林那家,響噹噹的開了那樣久,論出名不帶上它?郴州魚粉就更不必說了。都講三湘嗜辣,這一堆粉裡頭,誰能辣過郴州街頭那碗蓋滿紅油的鮮魚粉?

作為一個湖南人,以各種身份吃遍各地的粉,我也不敢輕易去排名,只能說各有各的心頭好。而同樣一碗粉,在湖南叫米粉,在廣東叫河粉,自打我來了北京後,很多朋友同我說:你們的河粉真是好吃!

每次我聽完簡直要翻白眼。

從外形來說,河粉和米粉差別不大,只是米粉更厚實些,河粉更寬薄些,做法上說,河粉炒著比做湯更入味。廣東宵夜裡常點“幹炒牛河”或者“溼炒牛河”,新鮮牛肉切薄片炒粉,配一瓶啤酒,簡直不要太享受。廣東的粉也很多樣,平常第一印象自然是腸粉,米漿淋一籠屜,配雞蛋、新鮮豬肉、臘腸等等,上汽蒸一會兒便好。廣州早茶裡的腸粉和潮汕的腸粉還不大一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分別一試。

都說吃在廣東,食在順德。一八年夏天,為了尋一碗正宗糖水,我背了一盒健胃消食片前往順德尋味。根據網上各種推薦和當地人介紹,諸如金榜牛奶、大陳燒鵝、細妹牛雜這些老店都一一吃過了,還有各式早茶,每一家店都仔細試過,實在是胃容量不夠,撐到極限。粵菜是八大菜系裡最為精緻講究的,對食物追求其本味,且嶺南身處熱帶,物產豐饒,雞有雞的吃法,魚有魚的吃法,海鮮有海鮮的吃法,真是富貴人間才有的人生百味。

嶺南最終讓我驚豔的地方在汕頭,外人都知道有珠三角,有香港澳門,對潮汕總是忽略和遺忘。潮汕包含了潮州、汕頭、揭陽三處地方,客家文化是其中特色,只要在那裡生活些日子,便能感受其中一二。潮汕人絕對是廣東人中最懂生活的,走到哪兒都有無處不在的功夫茶,無處不在的粿條,無處不在的新鮮牛肉。而潮汕豬雜河粉是除螺螄粉外,我心頭的那顆最明亮的硃砂痣了。

豬雜河粉,從名字便能猜出來一二。豬雜,即豬肉、豬肝、豬心、豬肺、豬大腸,有些地方還配上新打出來的豬肉丸或者魚丸。一碗粉上來,蓋滿了各種紮實的新鮮材料,叫人慾罷不能。粉湯是極乾淨的,像礦泉水一樣清澈見底,味道卻並不寡淡,一口下去滋味兒十足。

潮汕牛肉最出名,從開滿了全國的八合裡就知道,潮汕人把吃牛肉發揮到了極致。牛身上每個部位都有細分的名稱,除了手打牛肉丸配火鍋,吃早餐的時候,來一碗花趾牛肉的粿條也極鮮美。

南方愛大米,米粉就是米碾碎了做出的各種形狀,寬的扁的,圓的細的,各有千秋。在湖南吃粉的時候,老闆總要問你:七圓的還是七扁的?總的來說,湘北扁粉居多而湘南圓粉居多。我當然更愛扁粉,但也有特別的時候,比如南方人愛吃炒粉,而我最喜歡的一碗炒粉就在江西,用圓粉炒制。

去江西倘若不吃一碗江西炒粉,實在不能悟透當地人的生活。都說湖南人愛吃辣,實際上,隔壁的江西和貴州都比湖南人更吃得辣,江西人做菜是極可怕的,辣椒比例要佔去五成。我過去有一位江西好姐妹,宜春人,每每回長沙便帶來當地特產的圓米粉,用雞蛋、圓白菜炒,味道是極好的,就是辣的一言難盡。

湖南另一邊的貴州就更不必說了,除了辣,還特別酸,這種酸和山西人用醋來調和的酸還不太一樣。過去貴州屬蠻荒地帶,缺鹽,而當地人勞動量大,就用酸辣的食物提神。去貴州嚐嚐酸湯魚和各種少數民族吃食是極好的,貴州遵義羊肉粉必吃,那羊肉味道不敢說全中國最好,但和北方草原上馴養出來的確實不一樣。而其它地方,如貴陽、凱里、銅仁各處特色不一,早餐也都以粉為主,樣式各有千秋。

圓的粉在湖南各地叫粉,跑到雲南便換了個名字,叫米線。很多年前,我在麗江生活過一段日子,常常同當地一位納西族婦女出門買菜。在古城外邊的菜市場,有一家叫肉圓米線的店,當地人最喜歡去那裡,店面裝潢是極普通的,或者說沒有裝潢。十塊錢一碗的米線,實在是分量十足,上頭蓋滿了碎肉的碼,當地人吃的極高興。

我對那種高興印象深刻,那是一張無憂無慮的臉,沒有被生活碾碎的臉,那種高興的、無憂無慮的享受一碗米線的愜意,也只有麗江這樣世外桃源的地方才能有。

離了那裡,我再也沒經歷過完全放下心思的日子,即便是去年在島上過的那一個月也不能。當下,每每面對食物時候都是懈怠的,縱使面前放著山珍海味,又幾時能心無旁騖的、毫無雜念的對待它?

有部紀錄片,叫早餐中國,每次點開看都叫我滿滿感動。裡頭沒有濾鏡的畫面,沒有刻意煽情的劇本,那種煙火氣真是人間天堂。

過去有位拍紀錄片的朋友問我,最喜歡那種紀錄片形式,我毫不猶豫回答美食。他有些驚訝,又有些好笑,這與我本人多少相違背。我熱愛美食,熱愛美食紀錄片,卻並不會做飯。且現在、此刻至將來,也並沒有挽起袖子,將廚房研究透的意思。

我只是想,如果能有機會,如果生命能多一點自由空閒的時間,便多到些地方,多體會點人生百味。吃一碗粉都能寫出這樣長的文章,而過去的許多個枯燥的日子卻不能。追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每天研究那些高尚的詞,那些金融海嘯、娛樂至死都失去意義,那都是與你無關的東西。

要問我人生理想,大約食色人間才最有意思。

而當下,只盼望這疫情快點過去,我實在是想非常之想出北京透透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