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創建兒童友好社區的示範點 黃浦區孩子們收穫歸屬與幸福的小天地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金朝暉上海報道 在綠意盎然的小農場裡當一回辛勤的小園丁;作為兒童議事會的代表,積極建言獻策;與爸爸媽媽一起讀一本好書,感受文字的獨特魅力……對於生活在黃浦區的孩子們來說,這些樂趣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日常。不久前,黃浦區五里橋街道、打浦橋街道、豫園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作為上海市首批創建兒童友好社區的示範點,接受了專家團隊的評估驗收並全員通過。兒童友好社區為0-18歲兒童提供了安全溫馨的室內外活動場地、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同時還開展了許多個性化服務,這些家門口的好去處,成為了孩子們收穫歸屬感與幸福感的小天地。

上海市創建兒童友好社區的示範點 黃浦區孩子們收穫歸屬與幸福的小天地

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童趣盎然的快樂家園

兒童是天真無邪的,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此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婦女兒童工作做出重要論述,《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等也特別強調了婦女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2019年,上海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聯合提出了在上海市創建兒童友好社區的意見。黃浦區五里橋街道、打浦橋街道、豫園街道、瑞金二路街道成為了首批積極響應者。

兒童友好社區以兒童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為陣地,通過加強管理、整合資源和優化服務,以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服務為兒童打造一個環境友好、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此增強兒童及其家庭對社區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箇中心,多個站點”這是兒童友好社區的網絡佈局模式。四個街道動足腦筋,根據自身特點、特色,因地制宜,為孩子們精心打造了一個個童趣盎然、充滿活力的快樂家園。

南北兩個兒童服務中心,這是五里橋街道兒童友好社區的特色。兩個中心以中山南一路為界,馬卡龍色的南部中心溫馨可愛,那裡有寬敞明亮的室內活動空間,有能跳房子也能打籃球的下沉式廣場,還有能種蔬菜瓜果的wuli小農場;北部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未來,那裡會設置兒議會會議室、繪本閱讀區、科技展示區、家庭劇場等,趣味十足。

順著兒童服務中心外的箭頭與地面上的彩色小腳印,便可以來到瑞南居民區“童趣”兒童之家。這片彩色的小天地是專為0-6歲兒童設置的,兒童趣味室、親子閱讀角,讓孩子們一邊遊樂一邊學習;穿過彩虹斑馬線,來到麗園居民區“童樂”兒童之家,這片150平方米的戶外活動場地適合0-18歲的孩子盡情撒歡;鐵一居民區“童閱”兒童之家同樣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繽紛的繪本閱讀館是知識的海洋,香氣怡人的烘焙教室、活力滿滿的健身房,一來到這裡,孩子們便樂不思蜀。

打浦橋街道的兒童友好社區特別注重品牌意識,其針對社區兒童及家庭的不同需求,打造了“鄰里童友匯”品牌。300多平方米的兒童服務中心設施齊全,有大活動區、繪本閱讀區、表演展示區,還有兒童美育區、書畫傳習室等。早教班、童萌繪本閱讀、童萌劇社、快樂營寒暑託班等不僅讓孩子們享受童趣,學到知識,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大同“童心園”、蒙西“童智園”、匯龍“童匯園”組成了打浦橋街道兒童友好社區多元化的活動陣地。大同“童心園”內不僅有閱讀和玩樂區,還有心理輔導室和小小議事廳;蒙西“童智園”內設有明黃色調的繪本閱讀區、寬敞的形體健身區,室外近150平方米的低碳花園”陽光充足,孩子們可以通過踩腳踏車的方式為小花澆水,還可以利用雨水洗車;匯龍“童匯園”設計巧妙,這裡有自然觀察角、樂高小屋、觀察牆,還會不定期開展“童友發展匯”的培訓與活動。

豫園街道是典型的上海老城廂,雖然轄區面積很小,但兒童友好社區依然螺螄殼裡做道場,為孩子們呈現了別樣的天地。

兒童友好社區以河南南路為界,設立了東、西兩個片區的兒童服務空間陣地。兒童服務中心暨東片區兒童之家,場地和文化活動中心共享,這裡設有服務低齡幼兒家庭的親子早教活動室、母嬰室、家庭衛生間,服務學齡兒童群體的兒童閱覽室,以及烘焙教室、乒乓室、舞蹈房等場所。基於豫園街道的人文底蘊,兒童服務中心內還設置了老城廂歷史文化記憶陳列展,孩子們可以瞭解老城廂文化的根脈,認識、體驗和傳承傳統文化。西片區兒童之家設有兒童遊樂區、自習教室等,不僅是親子家庭休閒玩樂的場所,還組織過愛心義賣、趣味運動會等各種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

瑞金二路街道處於上海最大的歷史風貌保護區——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內,因此,兒童友好社區也充分利用了該區域的歷史文化資源。

設在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內的兒童服務中心足足有五層,內部設有科普教室、國防教育展廳、親子苑、兒童圖書館、多媒體影院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在那裡看書、看電影、打乒乓、學舞蹈、練琴,還可以在戶外打籃球。

“科學瑞金”是瑞金二路街道的一大特色,由此,兒童友好社區中的科學會客廳不僅是特色兒童之家,也成為了孩子們探索科學知識的活動基地。科學會客廳分為戶外休憩、室內休閒、微展覽、會議廳四個區域,並設有燈光投影、翻翻書、VR遊戲、多媒體視頻等多個互動版塊。2020年5月,瑞金二路街道聯合轄區內上海市科協、瑞金醫院等,共同建立了“瑞金紅色科普聯盟”,將科學會客廳打造成為社區科普第一站。童閱童創共益空間是另一個特色兒童之家,該空間分為閱覽和親子互動兩大區域,曾經舉辦過繪本閱讀、遊戲類益智等活動,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溫馨、舒適、愉快的“悅”讀空間。

個性化活動,我的陣地我做主

兒童優先,全面優化整合資源,在多元化空間的基礎上,舉辦個性化活動,這是兒童友好社區的建設宗旨之一。正因如此,四個街道不斷頭腦風暴,拓展創新,在兒童友好社區這片陣地上,孩子們不僅玩得樂、學得多,而且還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成為了小主人。

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了解各自區域內的兒童友好社區,方便快捷地選擇自己的專屬空間,四個街道為孩子們特別定製了有趣可愛且極具實用性的兒童友好社區地圖。這些兒童友好社區地圖不僅列出了兒童服務空間與場地,還印有轄區內為兒童提供服務的主題商業、戶外運動場地、博物館、醫院、學校等詳細信息,將兒童友好社區的“朋友圈”儘可能擴大,使這些場所成為孩子們學習、活動、遊戲的安全空間。

更別出心裁的是,四個街道還為各自的兒童友好社區打造了活潑可愛且辨識度極高的“兒童友好大使”。五里橋街道棕色的“五里熊”憨態可掬;打浦橋街道的男寶和女寶有著特別好聽的名字——“浦浦”和“匯匯”;豫園街道的“豫寶”是一隻胖乎乎的小象;瑞金二路街道的兒童友好大使同樣也是一對小寶貝,他們分別是男孩“瑞兒”和女孩“小金”。

為了讓各個年齡段的兒童能在兒童友好社區內有所收穫,四個街道推出了許多專屬活動,覆蓋轄區內0-18歲所有兒童。

五里橋街道在深入社區居民,傾聽他們的心聲後瞭解到,轄區內缺少高質量的社區活動,同時親子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間較少。為此,兒童友好社區結合場地特色內容,為0-3歲兒童舉辦了親子活動、木偶劇演出;為4-6歲兒童開展科普達人、垃圾分類小達人等活動;為7-12歲兒童開展禁毒宣傳、科創公益課堂;為13-18歲兒童開展了四葉草環保公益、蒲公英天地兒童閱覽室等活動,同時鼓勵家長一同參與。

與五里橋街道一樣,打浦橋街道在對居民進行走訪與溝通後發現,轄區內0-6歲幼齡兒童家庭對公益親子活動場地和科學養育類講座需求較高;6-12歲兒童更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及展示自我的平臺;12-18歲少年兒童則偏向於科學溝通、情緒管理以及對社會現象正確認知的需求。於是,兒童友好社區為親子家庭相繼開展了18個月以上兒童的早教班、0-3歲兒童的童萌繪本館、4-6歲兒童的童萌劇社,以及6-18歲兒童的快樂營寒暑託班等特色項目。

豫園街道全面瞭解了轄區內親子家庭的需求,在遵循兒童成長髮展規律和發展心理學的基礎上,制定了“兒童需求清單”,並梳理和整合了相關工作與資源,制定了“服務項目清單”。針對這兩張清單,兒童友好社區的配套服務與活動應運而生,面向2-3歲幼兒家庭的親子早教,於每年暑假開展的“愛心暑託班”“七色花夏令營”,以及推廣兒童閱讀體驗的“閱享小辰光”公益項目,孩子們“對號入座”,找到了自己最渴望參加的活動。

瑞金二路街道兒童友好社區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需求,開展成長安全、親子關係、學習教育、社區參與等多個方面的創建活動。針對0-3歲嬰幼兒,街道每年都會舉行春、秋季免費早教活動;閱家庭成長計劃則針對4-6歲學齡前兒童,通過閱讀父母加油站、親子閱讀指導等專題活動,指導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正確方法;針對7-12歲學齡兒童,街道聯合派出所等,定期開展 “黑網吧及非法出版物”等專項整治工作,並通過與轄區內中小學合作,開展“禁毒小報”製作評比、反邪教宣傳教育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們學法、懂法、正確用法;家庭教育四進項目適合13-18歲青春期兒童,通過舉辦“隔代教養的藝術”“青少年生涯規劃”等培訓講座,樹立科學家教,涵育時代家風。

每個人都是社區的主人。為了充分調動積極性,為兒童搭建參與社區綜合治理的平臺,四個街道的兒童友好社區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兒童議事會,通過小組討論、聽證會、評估會、志願者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開動小腦筋,發揮主人翁精神,為社區發展獻計獻策,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童議劇場是打浦橋街道兒童議事會的特殊表現形式。孩子們以保護社區環境為主題,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成為了超能小英雄。通過雷神之錘爭奪戰、英雄見面會、世界在我腳下等活動,孩子們發起了“英雄聯盟倡議”,形成“美麗打浦,由我守護”提案,圓滿完成使命。

“豫”見代表,則是豫園街道搭建的“大小對話”平臺。該講堂邀請了人大代表、學校校長、社會工作者等,與孩子們暢談並討論了促進少年兒童成長髮展,“童”創兒童友好、“童”享幸福家園的想法,同時還就如何為兒童建立保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度身定製,精彩絕倫的特色服務

除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四個街道積極回應和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引入了兒童最需要、最缺乏的服務項目拾遺補缺。每個街道都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和親子家庭的特殊需求,為孩子們度身定製了許多個性化的特色服務。

五里橋街道通過調研發現,社區內親子家庭的托育需求較大,而街道內營利性托育機構普遍收費高昂,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於是,五里橋街道引入了“上海市浦東新區民辦愛綠幼兒園”,為轄區內2-3歲的戶籍兒童提供看護服務。如今,五里橋社區托育園已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的兒童服務品牌,工作人員全面把握3歲以下嬰幼兒發展特點,設計了許多生活化的小遊戲,孩子們通過浸入式的方式,在玩樂的同時學會了許多知識和成長的道理,不僅身心得以全面發展,同時解除了父母的後顧之憂。

除此之外,五里橋街道兒童之家還引入了專業的親子閱讀機構,建立了親子閱讀俱樂部和親子悅讀館,以此提升孩子們的閱讀水平。“趣!不正經閱讀”“暖!爸爸親子閱讀日”“聊!家有’爛書’”等創意活動,讓孩子們在書本中汲取知識、收穫快樂,通過互動,也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眾人拾柴火焰高,打浦橋街道十分注重培育兒童服務志願者隊伍,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將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得更好。

打浦橋街道的童萌社由20位志同道合的社區青年志願者媽媽組成,她們奉獻愛心,發揮特長,利用週六休息時間,通過繪本、繪畫、音樂、遊戲、運動等形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活動期間,家長們也學會了科學育兒的新知識、新技巧。2020年,童萌社結合繪本繪畫內容,讓孩子們瞭解了大量藝術大師的作品,激發了他們的繪畫興趣。童萌社志願者媽媽們結合線上、線下,為社區兒童開放繪畫教學,孩子們發揮想象,創作了一幅幅生動的作品。

與此同時,兒童服務中心內還有一支由初高中學生組成的青少年志願者隊伍,他們利用寒暑假時間,為託班的小學生輔導功課,教他們做紙工,還要安撫“淘氣鬼”“愛哭包”。雖然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志願者們從不懈怠,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豫園的小商品市場赫赫有名,但隨之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由於小商品市場來滬務工人員忙於生意,對子女疏於照護,一到休息天,孩子們就在商場裡亂跑,造成了許多安全隱患。

針對這一情況,豫園街道依託現有資源,特別推出了“小候鳥”愛心陪護班,以緩解看護難、監管缺失的問題。看護班上,志願者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策劃了有趣且有意義的活動,漢服表演就是其中之一。孩子們穿上漂亮的漢服,在老師的帶領下翩翩起舞,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老師們還結合節令和當下熱門話題,推出了地球一小時、環保節能齊動手、災害防護小課堂、向勞動人民致敬、喜迎母親節等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環保,懂得感恩。

紅色資源多、科普基地相互穿插,這是瑞金二路街道的一大亮點。瑞金二路街道充分利用社區內名人故居多、名人故事多的優勢,將轄區內紅色革命舊址、遺蹟“連點成線”,打造了“走讀瑞金”項目,為社區兒童開辦“紅色課堂”,併為居住和求學在瑞金的青少年提供社會實踐機會,通過“聽、學、講、演、走、觀”等方式,讓孩子們走出校園、走入社區,在實踐體驗中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

瑞金二路街道與時俱進,結合“四史”主題教育學習,與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周公館等單位成立了“紅色陣地聯盟”,推出“人文+科普”五大主題、九條尋訪路線。2020年暑假,“紅色陣地聯盟”組織嚮明初級中學、清華中學、私立永昌學校等200餘名學生開展了“紅色行走+科普學習”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們學習紅色歷史,繼承革命精神,崇尚科學真理,爭做新時代接班人。

通過個性化服務,四個街道的兒童友好社區充分激發了社區創新力,形成了本土特色,推動了兒童友好社區模式、項目、服務等內容的優化與完善。在這片安全、快樂、溫馨、友好的小天地裡,孩子們陶冶了情操,收穫了喜悅,感知了成長的美好,家長們也有了最放心的託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