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五年 年均減貧一千萬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江西省崇義縣鉛廠鎮義安村村民黃承平、吳冬蓮夫婦正忙著在自家果園裡除草。“今年產量在7萬斤以上,按目前果商最低每斤2元的收購價,收入超14萬元,刨去成本利潤在8萬元左右,達到小康水平了。”看著壓彎枝頭的美國糖橘,黃承平露出微笑。

2015年,黃承平一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段時間,駐村幹部經常上門給我打氣,鼓勵我走出困境,讓我突然醒悟:必須重新振作起來。”黃承平說。

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2015年年底,黃承平通過產業扶貧信貸通向銀行借了8萬元,種上美國糖橘,2019年第一次掛果就賣出近6萬元,當年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看到脫貧有望的黃承平越來越有幹勁,2019年年初,他開始學習三黃雞養殖技術,籌劃著在果園散養三黃雞,今年養殖規模增加到600羽,預計收入超3萬元。

在黃承平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開始養殖三黃雞。為更好地引導村民規範養殖,當地成立了三黃雞養殖協會,村民一致推舉黃承平擔任協會會長。舉辦培訓班、教大家打預防針、代購雞苗、聯繫銷售,黃承平忙得不亦樂乎。如今,當地三黃雞養殖規模已達近萬隻,一條新的致富路展現在村民面前。

黃承平的脫貧故事,生動展現著貧困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力和信心,也映射著我國“十三五”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壯闊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指引下,我國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5年到2019年,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5575萬人減少到551萬人,年均減貧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5.7%降至0.6%,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解決,創造了人類反貧困史的中國奇蹟。

這是脫貧攻堅事業蹄疾步穩的五年——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加速推進,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不斷提高,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這是脫貧攻堅投入不斷加大的五年——“五級書記”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幅超過20%,2015年到2019年我國每年減貧1100萬人以上。通過脫貧攻堅的大量投入,長期困擾農民群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和住危房等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貧困人口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

這是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的五年——貧困地區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硬件改善,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全部完成,貧困地區農網供電可靠率達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8%……

一組組數據,一張張笑臉,鐫刻著脫貧攻堅給一方又一方百姓帶來的深刻改變。

“當前脫貧攻堅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關鍵節點。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需奮勇。我們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克服疫情影響,開展掛牌督戰,鞏固脫貧成果,保持政策穩定,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表示,“十三五”期間,精準扶貧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社會化動員體系、監督及考核評估體系日益完備。通過脫貧攻堅,貧困地區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解決,為構建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十三五”時期的脫貧攻堅實踐經驗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借鑑,為推動世界減貧及國際合作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今年年底我國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創舉。展望“十四五”,在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要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在總結脫貧經驗基礎上,作出階段性謀劃,形成長效機制,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