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華美旗袍承載不下曠世的孤獨———漫讀張愛玲

張小笨

“笑,全世界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從小讀著張愛玲的文字,那麼些經典的句子,反反覆覆咀嚼。直到今天,才看懂,她是多麼的孤單、多麼的通透。

張愛玲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女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在自己的愛情裡,活在自己的文字裡。

她出生名門,卻恰逢亂世,所以一切的榮華富貴,對於她來說都是一場煙花。童年的富貴繁華、少年的敗落破碎,在張愛玲的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屬於遺少型的少爺,張愛玲母親是新式女性。

1930年,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

張愛玲的童年,從父母離異開始,變得陰暗破碎。因為,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番再婚了。

後母很不喜歡張愛玲,總覺得她孤僻不合群,冷漠難相處,所以對她百般刁難虐待。而張愛玲,對後母保持著應有的禮貌,儘量小心翼翼。但是,衝突與矛盾還是一觸即發。

那年夏天,日軍突襲上海,戰爭爆發。張愛玲害怕,思念母親,跑到母親處住了一段時間,去之前忘記告知後母。於是,回來後,後母打了她,她欲還手,但是並未成功,卻被父親毒打,關了起來。父親對張愛玲越來越不滿意,經常對她施暴,用花瓶砸她,還揚言要用打死她。

一直計劃著要逃跑的張愛玲,總算重獲自由。在母親的資助下,她考入了香港大學文學院學習,她成績優異,連獲獎學金,並考取英國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激烈無法前往。而且香港學習也沒有持續到畢業,三年以後,也就是1942年,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張愛玲未畢業即回上海,從事文學創作為生,與姑姑張茂淵為鄰。

就在這段時間,她發表了幾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傾城之戀》、《心經》等。

短短一年的時間,張愛玲轟動了上海灘。一時間,大街小巷,人人皆知張愛玲這個才女的存在。23歲的張愛玲成名了,正如她自己所說“成名要趁早”。

原來,破繭成蝶,只在剎那間。

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1943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並於1944年8月秘密結婚(婚禮上只有炎櫻和胡蘭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場)。這一段,大家都是熟悉的,我也不必贅述。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市一座庭院的草坪上,躺在藤椅上翻讀《天地》第11期的胡蘭成還未讀完張愛玲的小說《封鎖》,就已經被作者幹練細膩的筆調所震驚。一回到上海,胡蘭成立即去拜訪張愛玲,然而,他碰了壁,從門縫中塞進了一張紙條,留下自己的電話,悻悻而歸。第二天,張愛玲給胡蘭成打電話,告訴他要上門拜訪。

張愛玲在給胡蘭成的第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提的字是:“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是她愛的告白,這花是張愛玲全盤託付的心。

但胡蘭成畢竟不是一個專情的人,所有的女性都只是他的備胎而已,包括張愛玲。

很快,胡蘭成離開上海去了武漢,很快又迷上了一個年輕貌美的護士;在逃亡杭州一帶時,他化名張嘉儀,與一大戶人家的姨太太以夫妻名義逃到溫州同居,躲過了別人的注意。

張愛玲作為胡蘭成的第一備胎,對胡蘭成牽腸掛肚,但當她隻身一人從上海到溫州去找他時,只能和胡蘭成還有他的情人一起待了20天,臨行前,張愛玲對胡蘭成說了寥寥幾句傷心話:“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胡蘭成在逃亡的時候,大部分的費用都是張愛玲寄給他的,但是他本性難移,習慣性把張愛玲當做第一備胎。最後張愛玲給他寫了一封分手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也是不看的了。”

而胡蘭成對張愛玲的確也是一往情深,他待她如何?我們無緣置喙,但是他在武漢差點被炸死,爆炸、生死一瞬間腦海裡竟然只來得及蹦出一個詞“愛玲”。

我們都以為,和胡蘭成分開後,張愛玲真的凋零了。但是,在《小團圓》中她親自告訴了我們,她這一生最愛的,不是胡蘭成,而是桑弧。她用“初戀”來評價自己和桑弧的那一段感情。那麼,到底誰是桑弧?

桑弧,1916年12月22日出生於上海,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寧波,中國內地導演、編劇。

1946,30歲的桑弧經柯靈介紹認識了張愛玲,隨後便邀請她為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張愛玲很快就寫出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從此,他們開始了合作,兩人合作了多部電影而產生感情。

但是張愛玲終究像她筆下的大多女性,沒有得到畢生的真愛。他們的傳奇很快塵埃落定,有人說是因為桑家父母反對。有人說是因為張愛玲太理性,覺得他們無法開花結果。

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最終,桑弧娶了一個圈外女子,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去了香港,此後,張愛玲與桑弧再未見過面。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張愛玲和胡蘭成就是這樣。所以對桑弧,她愛過就足矣了。

1955年,張愛玲離港赴美,在美國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一個美國的三流編劇,賴雅。

對於張愛玲與賴雅的結合,不少人更替張愛玲感到惋惜,以為一個年長張愛玲30歲的美國三流作家,晚年貧病交加,他能給張愛玲什麼呢?的確,似乎沒有帶來什麼,除了一個被馬桶沖走的沒有出世的孩子。

不知道什麼原因,張愛玲會打掉那個孩子,它才四個月。失去了這個孩子,註定了她的一生會孤苦伶仃。

果然,74歲獨居的張愛玲逝世於洛杉磯寓所,人們發現她離開的時候,已經是一週後。

對於婚姻,張愛玲似乎並不排斥,但是兩段婚姻都沒有給她帶來幸福。也許,她要的只是體會人生,一段傳奇的人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她成功了!

張愛玲生活在一個傳奇的年代,過著傳奇的一生。

我們愛她,因為她的文字,因為她的理性,因為她的通透,因為她的孤單,因為她是張愛玲!

張愛玲敏感到了極致,看透了上海市井小民的心態,看透了亂世愛情的不歸,看透了人間百態肆意妄為……

但她唯一看不透的大概就是自己的全世界!所以,最後她的這段傳奇終究沒有圓滿的收場。

華美的旗袍承載不了曠世的孤獨一一一漫讀張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