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電影《自閉歷程》海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曾說過:“你內心肯定有著某種火焰,能把你和其他人區別開來。”

不是每個人都能讓心中的火焰肆意燃燒,而某些特別的人,卻做到了。他們是那麼地與眾不同。


01星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我是坦普·葛蘭汀,有些與眾不同。”

電影《自閉歷程》的開場是女演員從門裡走進了一個特別的房間,她大聲地喊出了這句臺詞。

對,是喊。她的打招呼方式跟別人的語氣和動作都不太一樣。甚至,在別人看來,有點怪異。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一般人與人打招呼都會微笑地看著對方,用盡量謙和的語氣說著“你好”,而這個女主角與別人見面時,幾乎是在高喊著,眼睛也不看對方。她的行為、關注點和思維方式也總是跟別人不一樣。

在姨媽的農場度過短暫的假期之後,她跟著母親去到了大學。當她們走過長長的宿舍走廊時,她看到別的房間裡,都是嬉戲打鬧的同齡人。到了自己的房間時,沒有室友,以為自己被區別對待。引起她的抓狂,開始發脾氣,母親只好退出房間,讓她自己安靜一下。


母親靠在門上閉上雙眼,疲憊地回憶起女兒坦普小時候被確診自閉症的情景。回憶,總是會提醒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麵對真實的問題。

尖利地大叫,發瘋地抓狂,不喜歡玩具和洋娃娃,不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等等跡象,讓醫生確診坦普患的是自閉症。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孤獨性障礙, 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和興趣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人們稱自閉症患者為“星星的孩子”。這個優雅而美麗的媽媽,完全不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在女兒身上。

當時四歲的小坦普還不會說話 ,醫生提醒說“她可能永遠沒法說話,而且恐怕沒辦法治療。”並推薦要把孩子送去專門的寄宿機構。

當問及原因的時候,醫生解釋“可能因為缺少和母親的聯繫,在至關重要的階段,當孩子需要愛撫的時候 ,母親表現的冷淡冷漠”。母親的眼淚溢出眼眶,她解釋並沒有與別的孩子區別對待,但是事實已然如此。

後來,坦普的母親盡心盡力地培養坦普,到她能自如地說話,到可以上學。這期間,不知道用了多少的辛苦和努力。


坦普的母親葛蘭汀太太與所有愛孩子的媽媽一樣, 她不想讓孩子被關到寄宿學校。她認為那是拋棄孩子的另一種方式,她更不想失去跟孩子在一起的機會。應付著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所有混亂的狀況,突然暴躁的脾氣,不知什麼時候的發作,無法正常的溝通和接觸。那樣的狀況下,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承受著更大的艱辛和內心的自責。

對於星星的孩子,每一個看似尋常的行為動作,可能是努力了很久才能做到的。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世界不同,過程的艱辛,外人很難理解。人們對於不同於自己的人和事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排斥。

坦普在中學和大學裡都遭到同學的嘲諷、欺負和不公平的待遇。尤其中學時,別人先動手欺負她,結果她卻受到懲罰,甚至曾被退學。

就算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稍微與別人不同,就會受到排擠和嘲諷,更何況有自閉症的坦普。坦普懼怕那個如同隨時會落下的斷頭臺的自動門,她慌張躲避的動作,引起同學們鬨堂大笑。

她渴望被擁抱的感覺來讓自己平靜,在農場她見過牛被夾住時的安靜。她找來木板,給自己做了一個“擁抱器”,那會讓她感覺很放鬆。新來的室友看到坦普把自己夾在一堆木板做成的機器裡,被嚇跑了,後來還來了一句 “變態”的評價。

這個怪機器更是遭到了老師的強烈反對,並強制地給扔進了垃圾桶。坦普半夜想把它撿回來,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人砸爛。當看到她在那個機器裡,莫名地心酸,那些星星的孩子,到底忍受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痛苦。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所以,那句“我是坦普'葛蘭汀”, 簡單的宣言,是她突破了無數的障礙越過了說不清的坎坷才得來的自信。

有人在抱怨生活太苦,人間不值得的時候,看看他們,單單正常地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 02 你不是不正常,你只是“與眾不同,而不是不如他人。”


在坦普高中被退學,母親痛苦的時候。好在有個教科學的老師發現了坦普的獨特。那是個超有愛的老師,帶著溫柔堅定的眼神告訴坦普媽媽:“與眾不同,而不是不如他人。”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科學老師是坦普的伯樂,他發掘了坦普的特殊才能。坦普幾乎過目不忘,課本上的字,她看一眼就記得所有的內容。因為她已經像拍照一樣把內容做成圖片存進了自己的大腦,她記得見過所有馬的樣子,鞋的樣子。她用圖形來思考,當人們說到打鳴的雞,她腦海中裡就是人和雞都在打鳴的樣子。感到熱時看到的就是火焰, 聽到說牛簽字,腦海中就是牛用它的蹄子握著筆在辦公桌上寫字的樣子。她擁有多麼神奇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坦普對科學的鑽研精神更是讓人欽佩。她不顧及形象,不管別人怎麼看,只專注自己的思考,在擺滿資料的地上工作,用各種材料來做模型實驗。尤其是當她把一個錯視覺原理的房間建模成功的時候,所有之前嘲笑的同學都為她鼓掌。


科學老師教給她得要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她的思維方式很特別跟別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她還可以上大學,去學自己想學的專業,做自己想做的事業。

坦普並不想,因為她害怕跟人接觸。老師告訴她,將大學想象成一扇門,“一扇將為你開啟一個全新世界的門,你需要做的就是決定走進這扇門。”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老師的話一直都在鼓勵著坦普,她也努力做到了很多之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她順利地爭取到了把擁抱器留著宿舍的機會,在擁抱器的呵護和盲眼室友的理解下,她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放鬆和接納。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對於他人生的影響真的很大。睿智的老師,耐心偉大的媽媽,善解人意的姨媽,還有溫柔善良盲眼室友的理解,這些都幫到了坦普,坦普對自己的特殊性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才能也更加地有信心。她順利地畢業,取得了畜牧學理學碩士的學位。在畢業典禮時,坦普大聲地發表演講並高聲歌唱。令人沉醉更讓人心碎的歌聲讓全場落淚又歡呼,這是怎樣的勇敢和勝利,令人感動。

心理學上有個羅森塔爾效應,就是說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被別人肯定會激發人潛在的強大力量。有時,一句話的激勵就是一種動力。老師的肯定和激勵,母親的包容,姨媽的尊重,都在一種程度上激發了坦普的心理能量,才取得了讓人激動落淚的成績。

社會對於一個人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重要。所以,

對於一些特別的人,我們更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前路上,總有恐懼和不確定性的門阻礙著我們,考驗著我們的勇氣和信心,而很多門也是虛掩著的。門後的世界存在著未知,也藏著一個精彩的世界,只要我們大膽地走近它,推開它,你將走上一條嶄新的路。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 03 人人都期望被接納,更渴望被愛和擁抱。


坦普從小無法與人有擁抱的親密接觸,就連自己的母親也不可以,要完全要融入社會,獨立工作,她還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

在農場期間,溫柔善良的姨媽,也是難得的少數支持坦普的人之一,她微笑默默地理解、支持著坦普。坦普不同於其他女孩子對於男孩子的迷戀,她甚至不理解別人的情感。不懂得正確地使用表情。姨媽幫她打印出自己的面部表情圖,告訴她這樣的表情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理解了情緒,但是她還無法理解感情,尤其是如何面對死亡。

當她看到心愛的小慄馬死亡時,她問它去了哪裡?當看到被屠宰的牛失去生命,她呼喊:它們去了哪裡?當聽到“肉加工廠”的回答時,她不知所措。為什麼剛剛還在這裡的生命,瞬間只變成了肉?

在老師的葬禮上,她想起老師說過的話,小慄馬死了,但是它仍活在人的腦海中。老師去了,他也活在自己的腦海中。與媽媽暫別時,她主動讓媽媽抱她了,媽媽的雙手小心翼翼地靠近坦普的後背,雖然只有一小會兒淺短的擁抱。媽媽也早已等了太久,她激動得難以置信。

後來,坦普已不抗拒身體接觸了,但是她的自閉症並沒有治好。其實,不一定要治好,只要我們去接受,學會與它共存,與不完美的自己的一方面和諧相處,就不會阻礙到我們。

她勇敢地執著地越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門,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新世界。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 04 內心燃燒的火焰 ,推動著坦普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安妮寶貝曾寫有句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坦普因為自己的自閉症,她更理解被人逼迫關住的感受,她對於動物的理解比其他人都深刻。

有思想的人不想自己的思想跟著自己的生命消失,來了,就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大自然可以殘酷,但是人不能殘酷。”就是算它們以後會變成一堆肉, 但是在那之前它們仍然是一個個值得尊重的生命,她在替動物們吶喊著。

雖然她歷經了種種困難,但是她沒有哭泣,沒有後退,與阻撓她的人堅決地鬥爭,最後她天才般的設計,大大提高了屠宰率且讓牲口受到更為人道的對待方式。

跟電影《一呼一吸》的主角一樣,他們勇敢又努力,用自身的行動和演講來激勵了更多類似處境的人們,實現了更大的人生意義。

有個心理學家曾這樣告誡他的學生:“即使你再羸弱,再貧窮,再普通,你仍然擁有別人羨慕的優勢。”

坦普雖然與眾不同,但是她也有她的優勢。那就是她有自己內心的執著,有比常人更細膩的感受,她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真正地幫到了動物,也成全了自己的成功。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05 值得反覆品味的勵志好電影。

《自閉歷程》是導演米克·傑克遜在2010年拍攝的作品。由著名女演員克萊爾·丹妮絲主演,她也因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獲得艾美獎及金球獎。

本片是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天寶·葛蘭汀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天寶·葛蘭汀四歲時被確診為自閉症。這部影片並沒有在聚宣揚在天寶·葛蘭汀的不幸上,而是,把更多的鏡頭聚焦在天寶的努力和專注上。

她對科學充滿渴望,積極研究,努力進取,用她獨特的思考方式和異於常人的執著,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功。


《自閉歷程》據真實故事改編:雖然我與眾不同,但我並不比別人差


這部影片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有的時候上天不一定會絕對公平,有時,給予每個人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在某些地方失去的,可能會在另一個方面補回來。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就是自己最真實的本質,然後看到和展現自己的優勢。

就像勞倫斯的名言: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相同的自我和一個與眾不同的自我,只是所佔比例不同。每個人內心都有著與別人區別開來的火焰,就看我們敢不敢讓它燃燒。

與眾不同,並不是比別人差。或許,還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