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機構所得到底應該收多少稅?有人說得多收稅防止他們亂投資

對於企業來說,經營過程中,產品成本、人力成本等都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支出,但是更關鍵的一點其實是稅收成本,沒有企業希望多收稅。做過企業的人也知道,圈子裡有句玩笑話,不管你企業做的多大,多財大氣粗,到了稅務局依然得當孫子,原因嘛,大家都清楚。所以從2019年開年,我國開始了一輪的降稅減費,就是要給企業減負。

減負減負,誰能減負,誰又減不了負,大家又開始討論了。在創投圈,也有大佬認為,我們支持科技創新、支持創業企業發展,為啥被投企業有的就能享受到高科技企業15%的所得稅,而支持高科技企業的創投需要繳納25%的所得稅?這不公平!要一視同仁,都減負,這樣創投機構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去支持那些創業企業。

創投機構所得到底應該收多少稅?有人說得多收稅防止他們亂投資

一開始,科普君沒有細想這個問題,覺得,如果能降稅減費,確實對於創投企業來說是個重大利好,起碼這些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會提高,但是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讓科普君有了新的想法。

要多收稅 他們推高估值讓二級狗接盤

這位朋友在香港,對大陸的稅收政策不是很瞭解,科普君就開始科普了,講了大陸的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是怎麼算的。這裡插一嘴,確實香港在工資所得稅方面收的比大陸低。因為大家之前都在金融行業幹過,也創過業,就聊到了創投企業的收稅問題。科普君當時秉承主流觀點,認為給創投企業降低稅率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這位朋友說:“幹嘛給他們降低稅率,他們都把一級市場搞亂了,讓我們二級狗接盤,憑什麼?”

這位朋友認為,如果不給他們收這麼多的稅,他們就開始亂投,因為現在創投的邏輯就是拼概率,我投100家,別人投我也投,有領投有跟投,只要最後有1家成為下一個BATJ,我就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怎麼可能每個創新企業都能賺錢的,虧的才是大多數。

雖然說收稅了以後,他們確實叫苦不迭,但是讓他們有成本,甚至成本高一點,他們會有顧慮,會倒逼他們,認真考慮自己該投哪些企業,而不是純粹的用資本去把一家企業硬生生的推起來,然後讓大家去接盤。

創投機構所得到底應該收多少稅?有人說得多收稅防止他們亂投資

不過現在創投機構到底要收多少稅已經確定了,本來2018年8月是說合夥人按最高35%徵稅,不過後來上面開會了以後,決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個人LP從創投基金取得的股權轉讓和股息紅利所得,可以按照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要使創投企業個人LP稅負有所下降、只減不增。所以從2019年1月1日起,對依法備案的創投企業,可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其個人合夥人從該基金取得的股權轉讓和股息紅利所得,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或選擇按創投企業年度所得整體核算,其個人合夥人從企業所得,按5%-35%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上述政策實施期限暫定5年。

核心不是發展創投機構 是培養創新環境

在科普君看來,現在的創投圈,有點倒掛的現象了,就是創投機構太多,錢太多,好項目,不多!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已登記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為14561家,其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6536只,創業投資基金6173只。根據媒體公開報道,2018年6月份左右,我國私募創業投資基金投資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項目數量約5.7萬個,形成資本金約3.6萬億元。

從這個數據上來看,市場確實“不差錢”!

但是創投其實有點類似於P2P,得有人借錢,出借人才能獲得投資收益,沒有好項目,創投機構的錢去哪裡呢?

創投機構所得到底應該收多少稅?有人說得多收稅防止他們亂投資

科普君覺得,給創投機構降稅減費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而已,這些機構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確實,在投資的過程中,推動了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讓好想法成為現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不可否認的是投資的目的是要退出,只有退出才能獲得收益,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到底是讓企業在這種接盤過程發展壯大最終生根發芽,還是僅僅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而已,誰又能說得準呢?

就好像曾估值90億美元的血液檢測創業公司Theranos一度讓硅谷甚至是整個世界為之沸騰,在資本和名人的推動下,創始人Elizabeth Holmes走上神壇最終跌落;神奇百貨的18歲女CEO王凱歆的過山車一樣的經歷。其實神奇百貨這個事情,科普君也私下問了一些人的觀點,大家都認為這就是一次資本的勝利,一個18歲的,按理來說高三學生,能夠hold住這麼多的資本麼,領導的都是一群四五十歲的職業經理人,個個老油條,誰聽她的?心智都還沒發展成熟就在慘烈的商界中搏殺,怎麼可能獲勝?

也有人跟科普君表示,在神奇百貨的發展過程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創投機構,“因為這就是個噱頭嘛,反正給他們創投也投不了多少錢,虧了就虧了,但是這個噱頭所帶來的傳播力和媒體影響力的價值已經超過了投資機構虧損的錢了,如果說投廣告要花那麼多錢,我投一個這樣的企業也能獲得這樣的傳播力,那我幹嘛不投企業,虧了,我還可以賺品牌,萬一成了呢,那還能雙贏”。

還有一個青年汽車研發的“水氫車”,還說技術成熟,2017年8月的時候,青年汽車首輛水氫燃料汽車在浙江金華亮相,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龐青年表示,該款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即可通過催化劑進行化學反應產生氫氣,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轎車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這個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簡直是吹牛不打草稿。

當然,以上這些是創投過程中的一些反面案例,發展創投機構,給創投機構減負的同時幫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得有人去創新創業,拿出真正好的東西,讓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滿意,而不是拿個PPT去騙錢。

(關於圖片版權聲明:所有圖片出自於pixabay等免費商用圖片網站,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到這些網站上面搜圖,並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