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碳中和”如何影響未來?青年熱議低碳生活

圖片

劉宗岱

圖片

樊驍斌

圖片

邸宏宇

圖片

張丁元

圖片

張博奧

圖片

王宏博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我國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同時,“十四五”規劃已經明確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有分析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地方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新興領域前瞻性投資,更與個人消費觀改變等多方面問題緊密相關。

在青年群體眼中,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什麼?他們又能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怎樣的青春力量?

從身邊小事做起 節能減排其實觸手可及

中國人民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 劉宗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伴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全員參與,人人有責。在我看來對於人們而言,碳達峰、碳中和說到底是一個意識問題。例如,在生活中隨手關燈;在清理打掃時進行垃圾分類;在外出通勤時選擇公共交通。每個人的付出都會變成生活中的美好收穫。

另外,減少碳排放還需要創新與智慧。對於企業來說,綠色與環保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詞。高質量、高性能是產品的“加分項”;低功耗、低汙染是產品的“合格線”;可回收,可降解是產品的“基本面”。

減少碳排放不需要走極端,而是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自然從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保護環境並不能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需要身體力行的實踐。節能減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以身作則 守護綠色家園

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 樊驍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承諾2030年要實現碳達峰,2035年在碳達峰後淨排放量要逐步減少,2060年要實現碳中和。這體現了我國對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

在我看來,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有很多行業將迎來改變。例如,一些高碳排放量的行業,如水泥、玻璃、有色行業等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些行業要想適應未來的碳排放要求,必須將控制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當作重要任務。其次,節能產業以及新能源產業一定會得到更好發展。

提起節能和新能源,與我們關係最大的莫過於交通出行了。早在2016年,山西太原就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純電動出租車的城市,這讓身為太原人的我備感自豪。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代替了傳統燃油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汽車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產生了明顯成效。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節能和新能源的技術一定會更大規模的應用於交通出行領域。

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青春力量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邸宏宇

碳達峰、碳中目標的提出勢必會給相關的各大行業帶來巨大變革。依靠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企業首當其衝。因此,我注意到了國家電網大力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時,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行業表現出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當然,碳排放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雙碳”目標的達成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能只靠國家、政府、各大企業的努力,更需要我們全社會動員起來,讓節能減排深入人心,讓綠色低碳成為共識。

例如,從個人做起,自備餐盒、手提袋,拒絕一次性用品;隨手關燈,讓節約用電成為習慣;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真正做到綠色出行,這一些都是我們為降低碳排放應盡的責任。

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們還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他人,藉助新媒體平臺積極宣傳、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持續引導,以擴大碳達峰、碳中和的社會影響力。

“雙碳”目標下 汽車企業應走在前列

大連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 張丁元

作為車輛工程專業的學子,在我看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汽車產業大有可為。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涵蓋七大常規領域和四大特殊領域,實現了“7+4”佈局。其中,“7”為私家車、出租車、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築物流、環衛車;“4”為倉儲、港口、機場、礦山專用車輛。完善的產品佈局和推廣讓人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多個場景下的市場潛力。

除此之外,不少企業也在不斷積極推動碳排放的降低。例如,奧迪已經停止了下一代內燃機的研發,並且承諾將在2025年前推出20款全新電動汽車,並在未來十年內將主要的車型系列全面電動化;MINI計劃於2025年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並於2030年實現全系電動化。

有理由相信,汽車行業將成為“雙碳”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用點滴積累完成綠色夢想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張博奧

在我看來,碳達峰、碳中和涉及的領域很廣,而個人消費者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相應責任,從生活的每一個點滴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例如,我們需要順承“光盤行動”的優良品質,將節儉之風踐行至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在家中,在工作時,注意節約用電,減少個人的能耗;出行時,儘量選擇自行車或者公共交通的方式,為延緩化石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作出努力。

總而言之,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儘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些微弱的力量經過數量的積累,一定會為我們遠大的目標凝聚決定性的力量。

挖掘電動汽車減排潛力還需著眼“全生命週期”

北京電影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王宏博

在我看來,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影響中國綠色經濟復甦和高質量發展,還將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方向以及改善全球氣候環境。

在一個北方孩子的眼中,與碳達峰、碳中和息息相關的便是供暖與發電,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在我看來,對於電動車,除了應該關注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外,還需要關注生產、回收等環節上的碳排放,推動技術創新,不斷降低電動車全生命週期的總能耗與碳排放量。

程鴻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