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咖多善於運用“風藥”,除了外感,內外婦兒均可用之。

風藥的配伍增效作用

風藥的配伍增效作用,前人有過探索與實踐。清·龍之章在《蠢子醫》中多次指出:“治病須要兼風藥”,“治病風藥斷不可少”,並形象地描述說:“必加此味始通靈,好如熊經鴟顧在眼前;必加此味始有力,好如抽坎填離在心間……但置風藥三兩味,便是盧醫到身邊。”龍氏對風藥增效作用的高度評價,應是實踐得來的經驗之談。現結合個人體會,就幾種常用的增效配伍略加討論。

中醫大咖多善於運用“風藥”,除了外感,內外婦兒均可用之。

1.增效健脾益氣:脾為五臟之一,體陰而用陽,其氣機活動以升為主,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以化生氣血,營養全身。脾病多見清陽不升,水谷失化,氣血生化無源,表現為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腹脹、洩瀉等症。脾氣虛弱不僅宜補,而且應升。李東垣說:“脾胃不足之證,須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脾胃中陽氣行於陽道及諸經,生髮陰陽之氣,以滋春氣之和也。又引黃芪、人參、甘草甘溫之氣味上行,充實腠理,使陽氣得衛外而為固也”。後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脾宜升則健”,“健脾宜升”,“治脾以燥藥升之”等論治經驗,均已得到普遍遵循。據此,可以認為,健脾益氣宜佐風藥,應是東垣用藥心法,亦為歷代眾多醫家實踐所證實。風藥在脾虛證中的運用,不獨適用於氣陷證,亦適用於諸多脾氣虛證。一般說來,風藥並無補益作用,且其性發散,似有耗氣之嫌,但與健脾益氣之品相配合,卻可以增強補藥之力。其機理有三:第一,風藥之性升浮,既能助脾氣上升,又能疏達肝氣,資助清陽之氣升騰,正如東垣所云:“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臟之氣不生·一若用辛甘之藥滋胃,當升當浮,使生長之氣旺”;第二,風藥性燥,有以風勝溼、振奮脾運的功能。當脾運氣餒、溼濁中阻時,在健運脾胃藥中,加人適量祛風藥,可以鼓動中陽,甦醒脾氣,加強健脾藥的功效;第三,風藥引經,能引領甘溫益氣之品上行佈散,更好地發揮其補益肺脾、充養營衛之功,所謂“參術補脾,非防風白芷行之,則補藥之力不能到”。此外,風藥流動之性,還能防止補氣之品甘奎滯運,從而體現方劑的動靜配伍原則。總之,在補氣健脾藥為主的方中略參1-2味風藥,不僅是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配伍經驗,而且符合中醫理論,有其應用依據。如玉屏風散以防風配合黃芪、白朮,七味白朮散以葛根等配合四君等,均屬此類。

中醫大咖多善於運用“風藥”,除了外感,內外婦兒均可用之。

2.增效補腎益精:風藥多辛燥升散,一般認為腎精虧損者不宜,所謂“陰虛於下者不宜升”。然而,眼科領域運用風藥配合補腎益精之品明目卻是由來已久。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明睛地黃丸(生地黃、熟地黃、牛膝、石斛、枳殼、防風、苦杏仁),《蘭室秘藏》益陰腎氣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當歸尾、五味子、柴胡、伏神、澤瀉),《壽世保元》壯水明目丸(山藥、熟地黃、知母、黃柏、菟絲子、獨活、枸杞子、川牛膝、沙苑子、茯苓、川芎、蔓荊子、菊花、黃連)以及至今臨床常用的杞菊地黃丸等方中,所用防風、柴胡、獨活、川芎、蔓荊子、菊花等均為風藥。究其用意,即東垣所謂“肝腎之病同一治,為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此種配伍,近年眼科有學者稱作“益精升陰法”。

中醫大咖多善於運用“風藥”,除了外感,內外婦兒均可用之。

3.增效清熱瀉火:火熱與氣鬱關係十分密切。鬱能生火,火能致鬱。火熱盛則氣機鬱遏,氣機鬱遏又反過來促使火熱更盛,從而形成火愈熾則鬱愈甚、鬱愈甚則火愈熾的惡性循環。因此,火熱病證治療需注重開鬱通陽,尤其在鬱結較甚的情況下,單憑寒涼清洩效果不佳,適當配伍風藥在所必須。同時,祛風藥辛散開洩,還有防止寒涼藥冰伏病邪的作用,故即使辛溫之品亦可選用,少量用之,與大隊清熱瀉火藥相伍,但見其利,未見其弊。《小兒藥證直訣》瀉青丸(當歸、川芎、羌活、防風、梔子、龍腦),瀉黃散(藿香、梔子、石膏、防風、甘草)中所用風藥亦是同樣道理。

4.增效利水除溼:華氏五皮飲以生薑皮與茯苓皮配伍,亦應作如是觀。俞根初《通俗傷寒論》更以五皮飲與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方化裁製成麻附五皮飲(麻黃、附子、細辛、陳皮、生薑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加皮),用治一身盡腫。

5.增效活血化瘀:風藥氣輕味薄,開洩宣通,不僅能祛邪外出,而且善於暢達陽氣,活躍血行,通利血脈,疏通血絡,因而能從多方面增強活血化瘀藥的治療效果。頭面居人體高位,為諸陽之會。前人認為,“高巔之上,唯風可到”,頭部易受風邪侵襲,治療需配合祛風一而風藥多輕清上揚,善走頭部,所謂“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及”,其升發陽氣之功,既能引營衛氣血暢行於頭部經脈,又能引其他藥物土行頭面發揮治療作用。因而風藥在頭面五官血疲病症治療中的增效作用尤為顯著。近代滬上名醫石氏傷科治療腦震盪的祖傳秘方柴胡細辛湯(柴胡、細辛、薄荷、當歸、地鱉蟲、澤蘭),當代四川骨科名家鄭懷賢治療腦震盪如腦震散(羌活、桂枝、細辛、牛蒡子、木瓜、天麻、紅花、當歸、乳香、沒藥、麝香等)、均是以風藥與活血化瘀藥配伍為主,用於臨床效果卓著。眼科治療眼外傷的名方除風益損湯(防風、藁本、前胡、川芎、當歸、熟地黃、白芍)亦是如此。

REF.王明傑,黃淑芬.風藥增效論[J].新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