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區:傳承孝德文化,沐浴文明新風

峽山區:傳承孝德文化,沐浴文明新風

濰坊傳媒網訊 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之本在孝道。孝文化是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磐石,也是塑造社會價值觀的價值原點。“孩子孝順我,村裡還給補貼,真是太好了。”日前,太保莊街道魏家屯的74歲的魏文龍領到2340元孝德基金後心情很激動,“多虧了這個好政策,要不這錢啊,俺也不好意思開口問孩子要。”

魏文龍老人說的好政策,就是峽山區的孝德基金政策。“兒子一個月給150元,一年1800元,政府還給補助30%,一年就補助540元,一年還發六袋50斤的面。”魏文龍告訴記者,他現在手裡有了餘錢,兩口子也能想吃啥買啥了,很知足。魏文龍掰著手指算起了細賬,他的老伴兒陳建英腿腳行動不便,兒子家庭條件一般。自從孝德基金工作開展以來,老兩口臉上的笑容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過的好。

記者瞭解到,峽山區推廣的孝德基金,是各村通過村集體統籌村內資源和各方社會力量設立,由村孝德理事會負責管理。村內老人子女每月拿出一定數額的贍養費,孝德基金根據贍養費數額按一定比例給予補貼,由理事會成員將子女繳納的贍養費及基金補貼費用直接發放到老人手中,鼓勵子女多盡孝心。通過因勢利導、搭建平臺、烘托氛圍的方式,實現“子女盡孝、集體盡力、社會盡心、政府盡責”。

據悉,峽山區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5.3萬人,佔全區人口的23%,7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13萬人,佔全區人口的9.7%,孝德基金通過道德引領、村規民約等形式,充分引導發揮子女孝敬老人的主體作用,引導了“老有所依”的良好社會風氣。活動過程中也湧現了一批孝老敬老先進典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今年活動擴面工作也得到社會愛心企業、人士及各村群眾的一致支持。

“到本月底,我們將集中發放一次養老錢,此後將實行每季度發放一次。”峽山區公共事業局工作人員範會國告訴記者,去年,峽山區在12個村進行孝德基金推廣試點,共募集孝德基金78.66萬元,發放基金55.43萬元,惠及老人582人。今年全區四個街道50%的村莊推廣孝德基金,讓愛老、敬老在峽山區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

由於部分家庭子女贍養意識不強,有些老年人因身體、經濟等原因導致生活水平不高,物質生活跟不上,精神生活也匱乏,如何把子女孝善義務落到實處是個現實的難題。峽山區通過政府財政資金支持設立併發放孝德基金的形式,簽署了贍養協議,讓子女孝敬父母不能掛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到紙面上,變得“有據可查”,養老由“空口無憑”變“立字有據”,形成政府、社會、家庭合力孝老敬老的局面,有效引導激勵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提升老人生活質量、增強老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為了保證“孝德基金”監管更到位,峽山區孝德實施方案從基金的來源、管理、監督進一步明確規定,確保贍養金真正由老人自主使用。

百善孝為先。孝德基金的成立,不僅使老人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也拉近了老人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既有利於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又倡樹了新風尚、傳遞了正能量,促進了峽山區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讓老年人都能度過一個溫馨幸福的晚年。

起於身邊小事,實踐道德之行,孝德之花正在峽山這片熱土上璀璨綻放。(記者 張婷婷 李雅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