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能賺兩千元 農忙時節無人機飛手“很忙”

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從小喜歡玩航模,長大了便拿起遙控器幫助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民伯伯解放雙手。今年39歲的陳利傑是植保飛機“駕駛員”,算是近幾年眾多轉行加入植保無人機飛手中的一個。2019年,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聯合發佈了13個新職業信息,無人機駕駛員從此有了專業的身份。近兩年,植保無人機市場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了職業飛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接受這種新的植保方式。陳利傑表示,農忙時節,農戶需要排隊預約無人機植保作業,每架飛機的日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

每天能賺兩千元 農忙時節無人機飛手“很忙”

無人機飛手。通訊員 樊路民 攝


農忙時節農民伯伯需排隊預約作業

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一望無際的麥田裡,一架無人機正在麥田上空“勞作”,頭戴遮陽帽的陳利傑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遙控器。“無人機每天可以完成五六百畝地的農藥噴灑工作,而人工的話可能只能完成20畝左右。”

陳利傑最初是做玻璃加工行業的,轉行做植保無人機飛手純屬偶然。

“當時在新聞裡看到有人用無人機進行植保等作業,覺得挺新鮮、挺有意思。”五年前,陳利傑剛入行的時候,無人機植保還算是個新鮮事兒,至少在他家周邊,他算是率先“吃螃蟹”的人之一。

陳利傑剛入行的時候,一臺無人機價格在10多萬,這對他來說不算小數目,但相比投資採購無人機,農戶們對植保無人機的認可更讓他犯難。

為了打開市場,陳利傑第一年完全是用無人機免費給農戶們進行植保作業,第二年也是讓農戶們先試用,效果好再結賬,就這樣一點點打開了市場。

短短5年時間,農戶們看到了效果和實惠,陳利傑也就越來越忙。從最初免費送藥、送服務到現在農忙時節,農戶們需要排隊等候,無人機忙完了上一戶家的植保作業才會到下一戶去。

從純手動駕駛到進行精準智能作業

客戶越來越多,當然“戰友”、“競爭對手”也就越來越多。

“招聘無人機飛手、學徒20名”,這是陳利傑微信朋友圈中的一段話,從最初和三個夥伴一起創業,到現在組成了數十人的小團隊,飛手已經成為熱門新職業之一。農忙時節,一些無人機飛手會全國各地跑,陳利傑基本不太外出,家周邊的田地就足夠他忙活好一陣。

生意之所以紅火,因為老鄉們都認可陳利傑的駕駛技術。同樣一臺無人機,不同飛手操控,植保作業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剛入行時,陳利傑憑藉學生時代玩航模的經驗,相對輕鬆地上手了。

每天能賺兩千元 農忙時節無人機飛手“很忙”

植保無人機。通訊員 樊路民 攝


當然,除了技術,手裡的設備也是非常重要。五六年前,無人機還是稀罕物,平均價格都在十幾萬元,而且是純手動模式,作業效果如何,完全靠飛手技術經驗,5年時間,無人機不斷更新換代,從純手動飛行、定點定航線飛行、可以手動設定障礙物、電腦程序自動識別障礙物,到現在可以精準地識別障礙物並避讓,一代比一代先進智能。無人機設備本身更新換代的同時,配套服務保修政策等也都在逐步完善。

記者查詢發現,植保無人機“身價”也從幾年前的十幾萬元降到了幾萬元不等。

雖然飛機價格便宜了不少,但更新換代的速度上去了,飛手們換設備的資金也註定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不過,包括陳利傑在內的多位飛手都向記者坦言,忙的時候,一架飛機的日均收入過萬,除去人工成本等,每架飛機每天可以掙2000元左右。在網絡上檢索“無人機飛手”就會發現,近兩年關於無人機飛手的新聞不算少,高收入背後的各種辛苦也有講述到。

無人機讓不少農民解放了雙手

每架飛機日掙2000元,對於飛手們來說收入還算可觀,對於農戶們來說,其實也是划算的。“如果是人工作業,每天僅工人的工錢就要七八十元甚至100元,每天也就幹20畝地。無人機每天能完成500畝地的作業,連藥帶機器每畝不過25元。”陳利傑稱。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無人機植保就是“完美”的,相較於人工作業, 無人機在撒藥時對於一些邊邊角角處理沒有人工精細,需要飛手精湛的技術進行二次“修補”。

陳利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田間地頭勞作的辛苦再清楚不過。他說,他一頭扎進農業不想出去,是因為植保無人機飛手這個職業讓他找到了存在感。“農村裡生活的大多是老人、孩子,因為植保無人機及飛手們的存在,解放了鄉親們的雙手。”陳利傑稱。

根據人社部2019年年中發佈的一份《無人機駕駛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目前無人機駕駛員的就業領域以影視航拍、農林植保、電力巡檢、航空測繪為主,這四大領域的從業人數超過總數的55%,這些領域也是無人機駕駛員從事的熱門行業。

《報告》還顯示,中國作為農業大國,18億畝基本農田,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員從事農業植保作業。無人機飛防是加速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植保無人機、飛防員、農藥構成了飛防體系的三大要素。日本是無人機飛防最成熟的國家,目前在田間作業的無人機有3000多架,飛防員14000多人。中國的飛防作業面積是日本的28倍,預計到2020年,中國植保無人機需求量是10萬架,無人機植保從業人員需求量是40萬人。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