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內心有一個主宰,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王陽明:內心有一個主宰,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真正的安靜,需要修行。

真正的安靜並不是外在環境給予的安靜,而是內心的豐富和寧靜,一個人的智慧就是能夠讓自己在身處繁亂之中,能夠守住內心的一片寧靜。

因為“禍從亂中起,福從靜中來”

一個內心清靜的人,能夠避開人生繁亂的心念,人生便不會受到內心繁亂的二次傷害,而喧鬧之人則不同,他的人生被喧鬧所佔有,誤以為喧鬧就是生活,在喧鬧之中雜念叢生,當雜念吞噬自己人生的同時,禍患也由此而生。

所以《道德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外界的“五色、五音、五味”都是擾亂自己心智的根本,心亂了,人生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王陽明:內心有一個主宰,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也在於內心,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真正的安靜並不是外在給予的安靜,而是讓內心有一個主宰,才能守得住該有的清明。

王陽明和他的學生有這樣一番對話,也是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

王陽明的學生叫歐陽德,他問王陽明:“平時做事的時候一顆心忙的要死,有事的時候固然是忙的七葷八素,讓自己找不著北,但是沒事的時候也是百種須索,千般計較,這是何故呢?”

王陽明說:“天地之間生機沒有一刻中斷,所以人活著就是處於不停的活動之中,但是忙中要有主宰,不要做到不慌不亂,不急不緩,縱使外在事物有千變萬化,心中都需要有一個主宰始終不一,寂然不動,有了這個主宰生命才是自己的。換言之,若主宰常在,人便與天地一樣生生不息,雖日理萬機,卻從容自在,若沒有主宰,只是一股氣在奔突放逸,豈能不忙?”

“天地之間的生機,本來就沒有一刻是中斷的”,這句話印證的世界“無常”的道理。

這個世界是“無常”的狀態,一直處在不斷髮展和變化中,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是如此,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不停活動的過程。

王陽明:內心有一個主宰,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如果內心沒有主宰,輕易的就隨著某個事情的變化而變化,那麼你的人生自然是繁亂和慌忙的。

因為在這個世界,我們需要牽扯的事情太多,每一件事情都在發展和變化,如果自己的心輕易的隨著任何的變化而變化,那麼人生如何不忙?

所以想要做到不慌不亂,不管外物怎麼變化,只要讓內心有一個主宰就夠了,內心有一個主宰,遇事的時候便能做到心不動,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根源。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時當喧雜,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前。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

人在喧鬧雜亂之時,平時所記之事會淡然忘卻;當環境清靜安寧時,那麼所遺忘的東西又彷彿浮現在眼前。可見,只要安靜和浮躁稍有分明,那麼渾噩和清醒就會迥然不同。

人在煩亂之時,會忘記平時所記之事,而人在環境清靜之時,平時所遺忘之時又彷彿浮現於眼前,這一切都是因為人的心不靜。

王陽明:內心有一個主宰,便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所以當環境清靜的時候,內心便又雜亂起來,如果心真的能夠清靜下來,無論身居何處,外身的事物都不會驚擾了自身。

在渾噩和清明之中有一個界限,那就是自己的心,喧鬧與清靜的區別看似是外在環境的感受,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映射,根源則是在於自己的心未靜而已。

而“心靜”就是在於自己對於情緒和心念的控制,我們在繁亂的狀態中守不住內心的清靜,就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會輕易的隨著外物而動,當情緒一動的時候,心念便錯亂起來。

所以內心有一個主宰,就是主宰自己的情緒和心念。

情緒與心念是人的本體情感,可以存在,但是不能代替本性的理智作為人生的主宰,明白了這個區別之後,心自然也就靜了。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