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破除30年“藥荒”尷尬,小細胞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根據病理類型,又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的15%-20%,是一種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

小細胞肺癌,被認為“曾經全球肺癌醫生和患者的至暗時刻”,直到近來,曙光初現。

一場主題為“生命之間”CSCO小細胞肺癌大會近日通過網絡多地連線的形式舉辦。大會上,全國肺癌領域頂級專家共同聚焦中國“小細胞肺癌”,分享免疫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生存質量和更多創新成果。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肺癌年發病78.7萬人,死亡63.1萬人,肺癌是中國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在肺癌診斷中,如果確診是“小細胞肺癌”可要提高警惕,因為這類肺癌的惡性程度高,它身上的標籤往往是進展快、易復發、生存時間短。小細胞肺癌若不及時治療,中位生存期僅為2個月~4個月。目前化療是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臨床治療方案,但僅有20%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療後會出現症狀完全緩解,往往很快又出現耐藥,5年生存率極低。

相比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不斷取得新進展,30年來小細胞肺癌進展緩慢,一直面臨“藥荒”的尷尬局面。

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介紹說,全球科學家一直在針對小細胞肺癌進行各種創新藥物研究。自1970年以來,全球有40項針對小細胞肺癌的三期臨床試驗,但絕大部分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些失敗也是今天成功的基石,對於小細胞肺癌的探索全球及中國從未止步。“對於晚期腫瘤患者來說,即便生存期能延長几個月,對他們的意義都是無比重要的,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享受更長時間的親情與關愛,對未來長期生存的改善和獲益都是很明顯的,今年2月阿替利珠單抗的獲批也意味著中國小細胞肺癌進入了免疫治療時代。”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女性和青少年的吸菸率在逐年增加。這讓肺癌特別是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率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儘早戒菸,治理大氣汙染、儘量減少烹調油煙的刺激、加強職業接觸中的勞動保護、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等措施都是預防肺癌的建議。

專家建議,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齡在45歲以上、吸菸史在20年以上,有肺部疾病史、有腫瘤家庭史,這些肺癌高危人群更需要定期體檢,使用胸部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使用胸部CT做肺癌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早期肺癌,並能夠降低20%的死亡率。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