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印度电影在近几年给了我们太多惊喜,风格从热情洋溢的喜剧风、大型歌舞现场,逐渐向现实主义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悬疑类型上,今年的《调音师》与《无所不能》两部接踵而至,在悬念的设置、铺垫、剧情反转和现实揭露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口碑不俗,扩大了国内观众对印度悬疑片的期待指数,今日上映的《天作谜案》应声而来,依旧没有让人失望。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天作谜案》没有《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多项选择,也不是《致命ID》中未知杀手的神秘诡异。影片给出了两个选项,一位死了妻子的知名作家,一位死了丈夫的少妇,但就是这样AB项选择,却可以让观众和警察德夫迷失在其中,完全被二人带着节奏走,刚建设完成的立场就像塔罗牌一样不断被推到。谎言在天衣无缝的故事中成为了真相,真相在谎言中变成了讽刺。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当然,为了凸显公正,即便是各有50%的概率,警察也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而最主要的证据来源,就是警察德夫与两位嫌疑人的倒叙式情景再现。一场3个人的狼人杀游戏中,警察如何在其中抓住疑点,这非常考验故事也就是剧本的严谨。作家的第一个故事中,他将逃跑归咎于印度警方的惰性执法,巧合的进入少妇家也是慌乱中的行为,进而以少妇家的种种疑点,将少妇置于风口浪尖。而少妇则是另一版故事,她被作家入室逼迫,在老公归来后与作家发生冲突,自己逃跑求救,回来后发现作家杀死了自己的老公。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就故事来说,两人所说的故事都是合情合理,挑不出任何破绽。观众会跟随他们的视角进入剧情,不得不说,这种主观代入视角在道德上有着偏向性,比如跟随作家时,观众会主观认同他的说法与做法,而进入少妇视角时,则会对她表示认同,反而对作家又产生怀疑。这样的故事博弈也是不断升级,应对警察在拿出新证据提出的质问时,也是随时应变格外精彩。比如两人喝过的酒杯,同样是各有说辞,一个是“慈母”心泛滥的暧昧关怀,一个是隐藏慌乱的欲盖弥彰,为后面暴露的情感戏做足了“伏笔”。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规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作为悬疑片,“作案动机”也就成为了观众唯一能抓住的稻草。所以,片中对于人物背后情节的呈现必定是延迟而来,这样前面多回合的故事较量也有着让人强烈探知的欲望。而随着剧情推进,作家与少妇不为人知的故事呈现同样是毫无瑕疵,比如作家把作品原型人物泄露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妻子,少妇则把自己偷情的责任推给了老公。这两个不能见光的点,才是两人编造各种谎言的原因。

当然,最后两人之间必定要分个输赢,警察德夫的“灵光乍现”最终判决了结果。这一场高难度的烧脑戏落幕了。小编看到这里时特意看了一下时间1小时25分左右,相对于整部电影1小时47分钟的时长,小编知道最精彩的终于要来了。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整个观影过程有点心疼的是警察,这种感觉与看《猫鼠游戏》不希望经验老道的警察抓到高智商罪犯不同,这里充斥着人性堕面,谎言、诱惑、杀戮、偷情。虽然结局颇有一番《肖申克的救赎》的味道,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引人反思。

最后,提一下影片的一些巧妙设置,比如天气选择了暴雨。这种极限天气或地理环境的设置与悬疑片果然更搭,在赋予电影悬疑气氛的凝结时,对于案情迷惑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极寒天气电影《暴雪将至》《雪暴》《白日焰火》《冰河追凶》。影片中,正是暴雨给了警察灵感,但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场暴雨也被罪犯精密布置到了自己的故事中。暴雪掩埋真相,暴雨洗刷了罪恶,这场印度悬疑电影又抨击了什么?

《天作谜案》:细思极恐的高智商犯罪,暴雨天气都被TA算计在内


所以,做事情能不能有点效率,不要睡觉,不要拖后腿。警察OS:真心带不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