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權臣高歡日益膨脹,導致孝武帝西附關中宇文泰,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宇文泰整合鮮卑貴族、關隴漢族豪門和漢化五胡等勢力,建立起“關隴貴族集團”。

這一集團成為西魏、北周、隋和唐的領導力量,掌控時局長達300多年。

關隴集團的成功並非偶然,它為什麼能做大做強呢?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北魏(386年—534年)


  • 時勢造英雄

北魏立國之初,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侵擾,拱衛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安全,設立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等六鎮。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後,六鎮的存在感日漸式微。北魏遷都洛陽後,六鎮終成時代棄兒。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六鎮戍卒發動叛亂。各路豪強借機紛紛擴充勢力,幾經轉手,六鎮大部由東魏高歡鯨吞,少部歸附西魏宇文泰。宇文泰所得軍力對外無法與高歡掰手腕,對內不能對關隴本地豪強形成壓倒性優勢。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


宇文泰針對不利局面,一面著手推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促進鮮卑和漢族的融合,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面以八柱國為代表的政治高層實行文武合一政治制度。通過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西魏逐漸站穩了腳跟。

西魏初期,“從武帝而西者不能萬人”,軍隊僅有區區數萬。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東魏高歡親率二十萬人馬進擊關中,宇文泰力排眾議,帶領不足萬人的騎兵,輕騎急進,在沙苑一舉破敵,殺敵一萬,收降七萬。經過收編整訓,西魏的軍事實力突破十萬,宇文泰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實力,關隴集團取得初步勝利。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


  • 關中形勝 隴地神馬

關隴集團的勢力範圍包括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等地,兩地具有一“靜”一“動”兩大特點。關中平原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東起潼關,西至寶雞,長約300餘公里的平原,面積約有3.6萬平方公里,此地在渭河、涇河和洛河等河流的滋潤下,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利於農業生產。周公曾評價關中平原:“被山帶河,沃野千里,天下形勝,莫過於此。”可見,關中平原的“靜”在於地利。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坦言:“關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他認為只要守住武關、大散關和蕭關等三關,以東面的潼關制衡中原勢力。關隴集團佔據關中平原,利用地利優勢,彌補了兵力的不足。西魏軍隊“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關中四塞(東面是潼關、西邊是散關、北面是蕭關、南面是武關)


再看隴地,它有“動”的資源。秦人先祖贏非子善於牧馬,“好馬及畜,善養息之”,周孝王認為他牧馬有功,“分土為附庸”,命他在秦(今甘肅清水縣秦亭附近)定居放牧。隴地位於西部邊陲,水草豐茂,冬暖夏涼,地勢空曠,當地以馬為主的畜牧業就此起步。

西漢文帝在西北和西部設立了30餘處牧場,從事牧馬的官婢多達三萬多人。《史記·貨殖列傳》指出:隴地“畜牧為天下饒”。漢武帝出於戰爭的需要,格外重視馬匹的繁育。在他的大力提倡下,“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他對產自隴地的代馬讚譽有加,認為“神馬當從西北來。”至北魏太武帝,僅隴地一處牧場,“馬至二百餘萬匹,橐駝將半之,牛羊則無數。”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南北朝時期重騎兵


有了馬匹的助力,西魏、北周建立以騎兵為骨幹,步兵為主力的軍隊。沙苑之戰中,西魏60名重甲騎兵將十多萬人的東魏大陣一斬兩斷,實力可見一斑。出身關隴集團的楊堅,仰仗騎兵的威力,擊敗了突厥達頭可汗。

隋煬帝即位後,全國僅具裝重騎兵軍團就有24個,據《隋書》記載:每軍擁有“騎兵四十隊。隊百人置一纛。十隊為團,團有偏將一人。”也就是說隋朝僅重裝騎兵就多達9.6萬人,其中離不開隴地精良馬匹的貢獻。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


  • 府兵制下的門閥政治

北魏分裂和坐擁關隴不過是戰略格局中的“天時”和“地利”,“人和”才是關隴集團成功的關鍵。西魏大統年間,宇文泰受形勢所迫推行了“府兵制”,“人和”最終醞釀而成,湊齊了關隴集團的發展壯大的最後拼圖。

軍事制度的革新,牽涉到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調整,是一個漸進式的全面改革。大統八年(公元542年),宇文秦開始對軍隊進行整編,將歸附的六鎮軍人和關中鮮卑諸軍組成六軍。南宋類書《玉海》記載:當時“六柱國共有眾不滿五萬。”次年,西魏遭遇邙山之敗,元氣大傷。為了補充和擴張軍隊,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將當地豪強列入府兵體系的將領。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玉海》是一部規模宏大的類書,編撰者是南宋的王應麟


為了配合府兵制的實行,西魏按貧富狀況,將農民分成九等。據《鄴侯家傳》介紹:“初置府兵皆於六戶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郡守農隙教試閱。兵仗衣馱牛驢及糗糧旨蓄,六家共蓄,撫養訓導,有如子弟。”處於六等以上的農民,有三丁的家庭,抽取一名男丁當兵。服兵役的家庭免除賦稅。農閒時,由當地郡守組織府兵訓練,打仗時,府兵自備馬匹、兵器、糧食和服裝,入伍備戰。

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宇文泰參照拓跋鮮卑八部制度,建立起以八柱國為核心、以十二大將軍和二十四開府為主體、以府兵為基礎的軍事組織系統。府兵系統的高層將領,構成了關隴集團的主體。府兵制在西魏初具雛形。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


歷史學家陳寅恪深入研究關隴集團,發現了它的兩大特徵:一是“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二是集團成員“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這一集團尤以八柱國最為重要。《新唐書》指出:“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柱國家,當時榮耀,莫與能比。”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高祖李淵確定了43位初唐功臣,有18位出身關隴集團,約總數的41.86%。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李世民再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關隴集團成員佔據了9人,超過總數37.5%。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關隴集團為何能成為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上圖_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關隴集團形成了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集團。他們將府兵制和土地相互捆綁,鞏固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在關隴集團內部,成員相互通婚,增強了集團的凝聚力。關隴集團建立唐朝後,將中國歷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武則天即位後,著力打壓瓦解關隴集團,推行平民政治,從此以後,中國再無貴族出現。


文:計白當黑

參考資料:《史記•貨殖列傳》《隋書》《玉海》《鄴侯家傳》《新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