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科普 |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育兒科普 |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寶寶積食的現象。由於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如果在飲食上不注意的話,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導致積食的情況發生。那麼,什麼是積食?寶寶積食有哪些症狀?引發積食的原因有哪些?寶寶積食了怎麼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什麼是積食?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積滯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肚腹脹熱、口氣酸腐、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寶寶積食的症狀有哪些?


育兒科普 |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慾減退、肚脹不適、口臭便臭、兩頰發紅、睡眠不安、易哭鬧等症狀。


1、食慾減退


前幾天寶寶胃口大開,過了幾天卻發現寶寶胃口明顯不好,食慾明顯沒有之前好了。甚至出現厭食的情況。


2、肚脹不適


已經學會說話的寶寶常說肚子不舒服,肚子漲、肚子疼。而這種不舒服排洩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洩,如此反覆。


3、口氣不佳


一旦孩子積食經常會出現口臭症狀。積食比較嚴重的孩子,寶寶張開嘴巴後,媽媽可以明顯聞到寶寶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4、大便酸臭


寶寶排便時比較用力,或者排便後大便呈臭雞蛋味,特別臭。這是由於食物在腸胃裡面長期堆積,不能及時排出,從而與腸道細菌結合就容易出現腐敗、酸臭,因此便會出現酸臭味。


5、兩頰、嘴唇發紅


如果孩子出現積食,一般和上火的症狀非常相似,比如說兩邊腮幫子發紅,嘴唇出現粉紅色,甚至深紅、發紫。


6、舌苔厚白


健康的舌苔是淡紅色、薄白苔,如果舌苔厚膩,一般就是生病了。飯後一個小時觀察寶寶舌苔,如果舌苔厚白,甚至發黃,舌尖又發紅,多半就是積食了。


7、手足心熱


有的寶寶還會手心腳心發熱。


8、睡眠不安


所謂食不好,寢不安。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


9、不明原因哭鬧


寶寶積食常會發生不明原因的哭鬧。


引起寶寶積食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積食在嬰幼兒發病率較高,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


1、由於兒童自身的脾胃功能比較虛弱引起。如果兒童年齡比較小或者屬於早產兒,脾胃功能比較虛弱,稍有飲食不當就會出現積食。


2、家長餵食過多或自身飲食無節制導致。

如果家長給兒童喂的食物過多,尤其是兩週歲以內的兒童,飢飽感不是非常靈敏,對於飢飽的訴說也不能很明確,會造成被餵食過多的情況,會引起積食。或者寶寶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遇到喜歡吃的東西便一直吃不停口,也可能會導致積食的狀況發生。


3、寶寶過食生冷瓜果及難以消化食物引起。也可能會造成食物停滯於腸胃,損傷脾胃形成積食。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有積食時,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寶寶積食了該怎麼辦吧~


一、飲食調理


※ 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製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慾,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 調整飲食結構: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不吃油炸、膨化食品,以免增加腸胃負擔,但可適當吃些魚蝦。


※ 三餐規律,定時定量:給小孩安排一日三餐要規律,最好定時定量,不能飢一頓飽一頓。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否則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以免吃的過飽,造成積食。


二、揉臍摩腹助消化:


寶寶平躺在床上,家長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臍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寶寶的腹部,動作輕柔地做圓周運動,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三、運動療法


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散步。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或是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四、醫生治療


一旦寶寶的症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就要考慮用消食藥了。這時,要及時帶寶寶來院檢查,醫生會對症施治。

專家提示

孩子積食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所有父母都要重視起來,及時發現孩子積食症狀,通過合理方法進行緩解,確保孩子身體健康。嚴重時,一定記得及時來院就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