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秋来,凉风至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之后,虽然暑气未褪,仍有“秋后一伏”,但阳气收敛而阴气增长,天气慢慢转凉,是迈入秋收冬藏的过渡时分。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一出盛夏渐行渐远的离歌。


宋时立秋,宫内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到,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民俗民愿,祈丰收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农业社会里,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立秋前后农作物生长旺盛,若此时受旱,会给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随着果蔬成熟,各地进入了晾晒农作物的旺季,被称为“晒秋”,非常有诗意。


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成了当地的“盛典”,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赏秋拍摄。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秋忙开始,农村还有“秋收互助”的习俗,既不违农时,又能让颗粒归仓,和谐而圆满。


“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部分地区在立秋这天,有吃西瓜或香瓜的习俗,此外,还有吃秋桃,“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等。抒发的,不仅是迎秋之意,也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阳消阴长,养收为先

顺应四时养生,就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立秋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人体也开始出现阳消阴长。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要避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生命美学馆实拍美图


起居调养,“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饮食调养方面,《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秋季人体内的阳气,呈现出内敛及下降的趋势。加上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身体免疫力下降。


立秋艾灸,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固摄津液,润肤抗衰,在季节转换时增强身体阳气,防止将夏天的湿气带至秋季,延至冬季。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花开福田·上合元艾灸实拍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3穴位——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太白穴:通过艾灸,补脾经经气的不足,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关元穴: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立秋|叶落报秋意,莫让凉意浸到了身体里

花开福田·上合元刮痧实拍


天气转凉,湿气容易郁闭经络,外寒内热,出现头昏脑涨、心烦郁闷、全身酸胀等情况。此时刮痧,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之邪,让人神清气爽。


同时,刮痧对因寒邪或湿邪引起的各种关节疼痛,如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颈椎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立秋时节,仍在三伏之中,盛夏余热未消,希望我们都能抓住三伏调养的好时机,让身心状态如天气般“秋高气爽”,去迎接秋收的福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