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贞观之治”,是否就能掩下曾经“玄武门之变”的喋血屠戮?

记得看剧一些英明伟大的君王经常说:“功过自有千秋后人评说”,下面,本篇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唐太宗李世民。

谈到唐太宗,想必我们都记得初中课本上的“贞观之治”,和番邦奉的“天可汗”之名。不可否认,李世民作为一代君王,不论是开疆扩土,亦或是平定叛乱,或者安邦定国、处理政务都是一把好手。要说文治武功,也不过如此。

一道“贞观之治”,是否就能掩下曾经“玄武门之变”的喋血屠戮?

他平定了隋末乱世的烽烟,重新安定了江山社稷,对于黎民百姓,未尝不是解救于水火之中。而登基之后也是明君做派,重民意,恤民情,不苛捐重税,大赦天下,使得民生一片祥和,歌舞升平。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很美好,没有人再拿他上位时的杀戮诟病、起义,那场在当事人看起来泯灭人性、斩草除根的杀戮,似乎别人都不会在意。

一道“贞观之治”,是否就能掩下曾经“玄武门之变”的喋血屠戮?

也是,天家的事情自然与百姓无关,而一件波及不到自己的事情,谁又会那么在意呢?只要可以造福百姓,那么百姓自然支持,不论这个人是谁,造反还是篡位上来的都无伤大雅,只要不妨碍到自己利益。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李世民是昏君,那么后面自然会有接连的各种起义,曾经他弑兄屠弟、谋父逼位、斩草除根的狠毒事情都会被翻出来作为打击他的罪证,只是李世民从来没有走到那一步,所以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儿子们的死造不成百姓举旗反叛的动力。

一道“贞观之治”,是否就能掩下曾经“玄武门之变”的喋血屠戮?

人性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不止唐太宗李世民,明朝干掉皇帝侄子上位的原燕王朱棣,也一样,因为人有一种“惰性”,那就是对于安稳的向往,不逼到自己头上,没人愿意舍弃。所以,只要这位皇帝不是那种罔顾民生之人,那么没有人会执着于他的“黑历史”,毕竟,功未尝不可以抵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