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兩大邪惡軸心


普魯士精神

以現階段的理解,普魯士精神其實普魯士王國或者條頓騎士團的核心,而之後的德意志帝國只是將其繼承了下去。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鐵血宰相俾斯麥幫助德國統一了全國

普魯士精神最開始代表著英勇,服從,不懼犧牲的騎士精神,不過因為普魯士是一個移民國家,原本土居民早已被同化或者屠戮,所以後來掌握普魯士地區政權和經濟的容克貴族就將該精神視作了民族精神。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1933年希特勒拜會德國總統興登堡

但最初這種精神只是傳承在貴族和軍隊,等到了上世紀初,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繼承者德意志帝國將普魯士精神逐漸向民眾灌輸了下去,而在一戰失敗致使納粹趁機走上政壇後,強大的宣傳機器啟動,並且納粹為了更好的統治,將普魯士精神偷樑換柱,讓德國人誤認為忠於納粹就是忠於國家,這也導致了二戰末期也只有少數德國人去反抗希特勒,並沒有發生德國的大規模叛亂。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正在反猶示威的納粹青年


戰後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要求下,美英蘇達成共識,將東普魯士併入蘇聯領土,以此徹底消滅普魯士精神,而德國經過深刻反省後,早已沒有了該精神。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概念最早誕生於9世紀的日本,當時天皇權力衰落,貴族藤原氏主政,私人武裝開始盛行,不過直到16世紀的德川幕府時代,武士道才真正意義上的出現。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武士刀(網圖)

而武士道精神最初也是代表尚武,忠義,榮譽等等一切積極的事物,並且如有違背就應切腹謝罪,不過在甲午戰爭勝利後,日本徹底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同時為了加強對國民的統治,日本帝國將武士道精神強行灌輸給兒童和青少年。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接受軍事訓練的兒童

而在戰火的刺激下,武士道精神開始畸變,只剩下了“忠於戰爭”和“大和民族最高貴”,到了戰爭白熱化的階段,日本士兵已經不是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了,而是高喊“天皇萬歲”開始盲目送死了,並且因為瞧不起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和漠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日軍所到之處盡是慘案。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經典的“神風敢死隊”士兵照片

在二戰結束後,因美國的庇護,日本沒有遭到大清算,軍國主義餘孽保留了下來,而隨著戰爭遠去,這群人也深刻的反省了失敗原因,認為武士道精神對戰局毫無幫助,並且受到西方的改造,現在日本的中青年一代早就不知武士道是何物。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現代的右翼分子也只剩下作秀了


兩者的異同

雖然都是軍國主義和法西斯制度的幫兇,但普魯士精神和武士道精神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還是比較看重自身生命,不會盲目送死,而後者完全是失去理智的“野獸”,多次在戰場上毫無意義的自殺式衝鋒。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面對美軍強大的火力,自殺式衝鋒只能讓日軍死的更快

另外在戰爭末期時,德國人已經不想打了,但迫於希特勒還活著只能盡力而戰,可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如果不是天皇強行投降,“一億玉碎”多半會實現,而且在天皇公佈前,少數日本軍官還發動了政變,從這裡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已經不是忠誠於皇權了,而是完全忠於戰爭。

普魯士和武士道——兩種極端思想大碰撞

德軍一直堅持到了希特勒自殺後才投降,也算夠意思了

不過普魯士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在民族“高貴”上還是相同的,都是自己的民族最高貴,而這兩個法西斯軍團在其他民族的土地上都做出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但蒼天饒了誰,最終都被打死在了歷史的塵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