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致富帶頭人 荒山搖變成“金山​”

“勇”做致富帶頭人 荒山搖變成

“金山​”

客家新聞網 賴永星 見習記者歐豔芬

石城縣珠坑鄉坳背村原先是個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的貧困村,現如今已是青山綠水、林木蔥蘢。這一轉變和黃小勇息息相關。

黃小勇是坳背村“全村的希望”。6年前,他從深圳回鄉創業,投資建設麒麟山現代農業觀光園,把昔日的荒山變成了“金山”,帶領村民在家門口勤勞致富。

最近幾天,黃小勇特別忙,他每天穿梭於葡萄園,和幾名貧困戶一起給40畝葡萄樹打杈、掐尖,做好施肥、澆水、中耕鬆土等工作,為實現葡萄今秋豐產打好基礎。

“我見證了小勇把這片荒山野嶺變成了綠水青山,我在他的園區工作了5年,實現了脫貧。”珠坑鄉竹溪村村民陳南昌說,他在黃小勇的培養下,從一名普通的村民變成了葡萄園裡的管理人員。

經過幾年發展,黃小勇創辦的麒麟山現代農業觀光園已經流轉農戶閒置土地6000餘畝,其中9戶是貧困戶。“我們通過土地流轉讓村民增收,吸納貧困戶在項目點上務工,他們還能在年底進行分紅。”黃小勇說。

目前,該園區已建成1000畝水果精品採摘園,成為集生態治理、科普宣傳、鄉村旅遊、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園,年產值1200萬元以上,被評為省級4A級鄉村旅遊點、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園。

“勇”做致富帶頭人 荒山搖變成“金山​”

圖為麒麟山現代農業觀光園。

“一園”崛起,周邊跟著受益。周邊的村民也藉機開起了農家樂,養起了葡萄雞、葡萄鴨,當地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珠坑鄉依託該園區制定了“一帶兩區五園”的農旅融合發展思路,建成了壽光蔬菜、藍海草皮、豐島菊花等14個類別20多個產業基地。

為了讓更多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黃小勇還牽頭成立了普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果蔬撫育及採摘等方面,為當地村民提供穩定性勞動崗位112個。同時,通過傳授臍橙、葡萄等種植技術,合作社帶動136戶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以上。

32歲的屏山鎮長江村貧困戶張金亮就是受益者之一。張金亮家庭貧困,父母年邁多病,加上缺技術,務工收入低。從2017年開始,黃小勇安排張金亮到園區的臍橙園務工,同時,聘請臍橙種植專家指導他學習臍橙種植技術。在黃小勇的幫扶帶動下,張金亮成為350多畝臍橙園的管理負責人,同時還在長江村承包了40畝山地種植臍橙,成立了石城縣明輝專業種養合作社。該合作社幫帶10名農戶增收,其中4名是貧困戶,戶均增收1.2萬元。

“我在這裡學到了臍橙種植技術,也實現了脫貧致富。”4月20日,張金亮忙碌著修剪臍橙果樹。經過他的精心培育,園區的臍橙果樹今年開始掛果,這將是一個豐收年。

在珠坑鄉,像張金亮這樣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的村民還有許多。黃小勇以麒麟山農業觀光園為平臺,打造成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基地,幫扶鄉村青年創業,輻射帶動更多人致富增收。

黃小勇通過經驗座談、現場交流等方式,已經與700多名學員分享創業經歷,交流鄉村旅遊開發經驗。幾年下來,他先後孵化創業致富帶頭人4名,輻射就業農戶28名,其中貧困戶14名,戶均增收近5000元。麒麟山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基地已先後7批次承接石城縣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培訓觀摩活動。

“疫情期間,這些創業致富帶頭人積極主動扛起責任,通過捐錢捐物、代銷代購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渡過難關。”黃小勇說。為解決疫情造成的農產品滯銷難題,珠坑鄉引導創業致富能人、合作社和社會賢達組建抗疫產業聯盟,通過訂單穩產、電商促銷、加工抗險多渠道構建起內部的產供銷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民的損失。

“接下來,我們將轉變發展理念,計劃成立產業聯盟,建設‘薯漢傳奇’紅薯產業主題園區,帶動全鄉群眾發展蜜薯產業。”黃小勇說,他致力於將麒麟山農業觀光園打造成為農業產業扶貧示範區,並且組建以蜜薯為主導的綜合產業合作社,通過優化種植品種、統一種苗供應、統一生資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收儲銷售等,推動蜜薯及果蔬產業提質增效,帶領鄉親共走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