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致富带头人 荒山摇变成“金山​”

“勇”做致富带头人 荒山摇变成

“金山​”

客家新闻网 赖永星 见习记者欧艳芬

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原先是个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贫困村,现如今已是青山绿水、林木葱茏。这一转变和黄小勇息息相关。

黄小勇是坳背村“全村的希望”。6年前,他从深圳回乡创业,投资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勤劳致富。

最近几天,黄小勇特别忙,他每天穿梭于葡萄园,和几名贫困户一起给40亩葡萄树打杈、掐尖,做好施肥、浇水、中耕松土等工作,为实现葡萄今秋丰产打好基础。

“我见证了小勇把这片荒山野岭变成了绿水青山,我在他的园区工作了5年,实现了脱贫。”珠坑乡竹溪村村民陈南昌说,他在黄小勇的培养下,从一名普通的村民变成了葡萄园里的管理人员。

经过几年发展,黄小勇创办的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已经流转农户闲置土地6000余亩,其中9户是贫困户。“我们通过土地流转让村民增收,吸纳贫困户在项目点上务工,他们还能在年底进行分红。”黄小勇说。

目前,该园区已建成1000亩水果精品采摘园,成为集生态治理、科普宣传、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被评为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

“勇”做致富带头人 荒山摇变成“金山​”

图为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

“一园”崛起,周边跟着受益。周边的村民也借机开起了农家乐,养起了葡萄鸡、葡萄鸭,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珠坑乡依托该园区制定了“一带两区五园”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建成了寿光蔬菜、蓝海草皮、丰岛菊花等14个类别20多个产业基地。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黄小勇还牵头成立了普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果蔬抚育及采摘等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性劳动岗位112个。同时,通过传授脐橙、葡萄等种植技术,合作社带动136户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

32岁的屏山镇长江村贫困户张金亮就是受益者之一。张金亮家庭贫困,父母年迈多病,加上缺技术,务工收入低。从2017年开始,黄小勇安排张金亮到园区的脐橙园务工,同时,聘请脐橙种植专家指导他学习脐橙种植技术。在黄小勇的帮扶带动下,张金亮成为350多亩脐橙园的管理负责人,同时还在长江村承包了40亩山地种植脐橙,成立了石城县明辉专业种养合作社。该合作社帮带10名农户增收,其中4名是贫困户,户均增收1.2万元。

“我在这里学到了脐橙种植技术,也实现了脱贫致富。”4月20日,张金亮忙碌着修剪脐橙果树。经过他的精心培育,园区的脐橙果树今年开始挂果,这将是一个丰收年。

在珠坑乡,像张金亮这样从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的村民还有许多。黄小勇以麒麟山农业观光园为平台,打造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帮扶乡村青年创业,辐射带动更多人致富增收。

黄小勇通过经验座谈、现场交流等方式,已经与700多名学员分享创业经历,交流乡村旅游开发经验。几年下来,他先后孵化创业致富带头人4名,辐射就业农户28名,其中贫困户14名,户均增收近5000元。麒麟山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基地已先后7批次承接石城县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观摩活动。

“疫情期间,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主动扛起责任,通过捐钱捐物、代销代购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渡过难关。”黄小勇说。为解决疫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难题,珠坑乡引导创业致富能人、合作社和社会贤达组建抗疫产业联盟,通过订单稳产、电商促销、加工抗险多渠道构建起内部的产供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民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将转变发展理念,计划成立产业联盟,建设‘薯汉传奇’红薯产业主题园区,带动全乡群众发展蜜薯产业。”黄小勇说,他致力于将麒麟山农业观光园打造成为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区,并且组建以蜜薯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合作社,通过优化种植品种、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储销售等,推动蜜薯及果蔬产业提质增效,带领乡亲共走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