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現在說起戴森,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熟悉還是那個設計超前沒有風葉的電吹風。把一個百十來塊錢的吹風機買到幾千元,只有這個品牌做到了,戴森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電吹風行業的龍頭企業。就是這麼一家企業在小家電行業摸爬滾打了36年的英國企業,在2017年9月對外宣佈自己的造車計劃,戴森創始人(James Dyson)也發出內部信表示工程師利用巧妙地設計方法,製造一款神奇地汽車。顯然戴森是想把在小家電行業的成功帶到汽車行業中,奈何市場和行業並不允許戴森的fantastic car。

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當初戴森滿懷壯志地進入汽車行業,曾豪言砸入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21億)完成造車夢,現如今卻草草收場。同樣還是戴森的創始人(James Dyson),宣佈了25億英鎊的造車計劃終止。2019年10月10日,在其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宣佈了項目的部分終止,也透露了公司早就準備為這個2017年的"新生兒",尋找合適的下家,但是依舊沒有成功。即使項目宣佈停止,戴森常使人依舊錶示,工程師按照最原先的想法已經設計出一款非常棒的電動汽車,但是這款汽車在商業上是行不通的,無法進行商用。不能實現量產、無法商業化,一切的設計和創意都是紙糊的老虎,放棄也是迫於市場壓力。

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戴森宣佈進軍汽車行業之後,先後在英國和新加坡建立了汽車工廠,作為本土企業在英國建廠毋庸置疑,在新加坡建廠顯然是瞄準了中國的市場。戴森的汽車項目,一開始就決定了戴森的汽車產品只能是電動汽車,而其品牌的調性也決定了戴森電動汽車的售價。仔細想一想,一個把電吹風都能溢價好幾倍的企業,其製造出來的汽車怎麼會便宜。隨著戴森在亞洲市場的迅速崛起,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這個新興市場,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規模早已破百億。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讓戴森在汽車這個新項目中,依舊選擇了中國,但是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原先畫在PPT裡的汽車,已經開始量產,特斯拉在上海投資新建的工廠也即將開工生產,戴森未來的汽車在中國毫無贏面。

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放眼全球來看,各個汽車市場的情況都差不多,很少能見到逆勢上漲的市場,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儘管汽車的新能源化是必經之路,但是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還不足以達到和傳統燃油車一樣的水平,無論在哪個市場,現階段都處於培養用戶接受程度的階段。一個造車新勢力,上來就想盈利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美國的特斯拉還是中國的蔚來汽車都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已經成為了常態。戴森造車計劃,定位應該是和特斯拉們一樣的,都瞄準了高端電動汽車。有了前者的造車艱難,加上創始人(James Dyson)對於設計的追求,以及市場的連續下滑,戴森的造車計劃終歸是需要停一下。

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戴森作為一個傳統制造業的龍頭企業,涉足一個全新領域,對於企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外部環境不允許的情況,捨棄一個新興項目太正常不過,但是對於純電動汽車廠商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畢竟戴森這樣的企業是拿著自己的資金來涉足汽車行業的,而目前的造車新勢力們還在靠外部的融資存活,接下里的艱辛才剛剛開始。未來汽車企業對於資金的渴求會越來越旺盛,而一味的靠融資存活的造車企業,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終究會成為歷史。

吹風機巨頭戴森放棄造車夢的背後,是特斯拉們的消退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戴森對於自己的造車夢是投入真金白銀的,這次的撤出並不能說,戴森完全放棄了汽車市場,也許還在期待下一次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