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這幾年,“極簡”一詞刷爆朋友圈。但很多人誤解了極簡,以為極簡就是扔東西。

其實,真正的極簡,是明白我們身邊99%的事情都沒有意義,從而把時間和精力傾注在1%的美好的人和事物上。

極簡主義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排除一切多餘的東西,只選擇必要的東西去生活的生活樣式。

1

餘秋雨上《開講啦》時提到一件事:有幾年,他忙著尋訪世界古文明遺址快走完的時候,一家傳媒老總很感動,對餘秋雨說:“最後一站,我來陪你吧!”

“好啊!”餘秋雨答應了。

尋訪古遺址,餘秋雨相當於離開了社會,又不能看電視,又無法看報紙,他完全不知道這幾年世界發生了什麼,於是對傳媒老總說:“給我補補課吧。”

老總只花了不到十分鐘,就把這幾年世界發生的事情講完了。

餘秋雨問:“就這一些?”

老總說:“就這一些。”

餘秋雨問:“那中國呢?”

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中國這幾年發生的事,老總只講了五分鐘。

老總看著餘秋雨失落的樣子,說了一句:“秋雨,絕大部分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我就連再講一遍的興趣都沒有了。”

餘秋雨聽著這句話,心裡暗自慶幸:“我這幾年不管不顧,看來並沒損失什麼啊。專注於喜歡的事情,反倒收穫了很多快樂。”

其實,真的就是如此:我們身邊看似每天都洶湧著各種人事物,其實99%的信息都與我們無關,99%的人物都與我們無關,99%的事情都與我們無關。

但我們卻把很多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了這99%與我們無關的人事物上,而忽略了那1%我們最該認真對待的部分。


2

到底是什麼是真正的極簡?

擺脫複雜的關係,和無用的桎梏,開啟新的生活。

極簡,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其實,在千年前的宋人,早就領略的極簡的精髓。

大唐如牡丹,富麗明豔,宋朝似幽蘭,淡雅文靜。

他們不愛雕琢與奢華,更在意天然,迴歸本真,以墨入畫,燒單色釉瓷器。

宋徽宗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於是有了冷暖適宜的天青釉,打破陳規舊俗,在繁複之中,提出素樸,優美挺秀,過目難忘。

難怪有人說,宋朝的美學,領先世界一千年。

其實,極簡生活與宋朝美學一樣,並不是讓我們無慾無求。

而是讓我們在這人生的有涯之地,看清自己的需求,明白真正的自我,珍視每一個重要的擁有。

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3

2015年,德國評選年度惡詞,排名第一的惡詞竟然是——好人。

奇怪吧?其實不。

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因為我們平時最常遇到的麻煩,往往都來自於好人。他們的口頭禪就是:

“我是為你好”。

“你不要再跟那個人來往了,他那麼討厭。”

“你不要穿這種衣服,難看死了。”

“你應該看有深度的書,這些全是垃圾。”

“離婚?為了小孩,你就再忍忍吧!”

當你張口解釋時,他們立刻回覆:

“我是為你好,換做別人,我才懶得管他。”

如此好人,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或者,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好人。

我們總喜歡把自己的價值和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我喜歡的東西,你也該喜歡。我討厭的東西,你也應該討厭。”彷彿不到別人的生活裡指手畫腳、不去別人的世界裡指點江山,我們的人生就不完整似的。

但其實:別人的生活,關你屁事。你既耗費精力,還不討好,何必。

連嶽有句話說得好:對他人的私事不關心不介入,允許他人的道德觀、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將消除世上90%以上的煩惱。

不要隨意介入別人的生活——這才是極簡。


4

楊絳曾說:

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但平凡可以。

精神的極簡,是撥開繁華後鏡子前的自己,那個無比真實、平凡的你。

做回自己,才是真正的極簡人生。

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瞭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寫作、畫畫,還是跳舞,然後努力去做,不盲目地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

有舍才有得,不圓滿的生活才圓滿。

莊子的淡泊、陶淵明的閒適皆是如此,簡化慾望,簡化生活,一切都適時、適量,順應天道,不求過多,亦無需過多。

內心簡單通透的人,會散發出迷人的氣質。

任憑窗外風吹雨打,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5

作家李尚龍寫過一件趣事:他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給一個很大的報社投過稿,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一年後,他的書意外大賣,那家報社的創辦人竟親自來找他約稿。如今他們關係很好,因為一個需要賣書,一個需要好稿。

有人問:你為何和這家報社的關係那麼好?

他說了一句話:等價的交換,才有了等價的友誼。

李尚龍自己也是如此,上大學時,他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就會去打個醬油。看到誰,就逮住誰留存下電話。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幫忙時,打遍了電話,也沒人願意慷概相助。後來,他終於成為名人後,遇到什麼事打電話就應者雲集了。

這時他才懂得:只有關係平等,才能互相幫助。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

很多人經營人脈時,習慣往外求: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但到頭來,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真正聰明的人,習慣向內求:放棄99%的無用社交,轉而全力提升自己。

因為他們懂得:人脈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變強大,才能獲得有用的人脈!

放棄99%的無用社交——這才是極簡。

極簡,是另一種極奢

美國埃默裡大學教授馬可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我們應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1%的美好人事物上。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99%都是無用的,聰明人只過1%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