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創業致富後貪心越發變大,創維的格局或許不是現在這麼大

提起國產電視品牌創維,就無法繞過其創始人黃宏生。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海南人,他高中一畢業就被下放到了臨近的一個漁村。那裡叢林密佈,氣候潮溼,日子久了,年輕人最初的熱情被消磨殆盡,剩下的只想要離開這裡。這期間,一部分人靠著關係回到了城市,而黃宏生直到國家恢復高考,才終於走出這片村落。

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無法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這六個字背後的意義。帶著必勝的信念,黃宏生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的無線電工程專業,後來與他並稱為華南理工三劍客的TCL的李東生和康佳的陳偉榮也畢業於此。在完成了關於黑白電視設計的畢業論文之後,黃宏生被分配到了電子部的下屬公司上班,3年後,他升職為常務總經理,28歲成為了無數人羨慕的副廳級。此時的黃宏生看似人生圓滿,但是理想難平。畢業時,他對自己的老師說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創造出像索尼、松下一樣的公司,如今吃喝不愁,昨日的誓言在暗夜中襲來,讓他難以入睡。

若不是創業致富後貪心越發變大,創維的格局或許不是現在這麼大

於是,1988年,迎著所有不解的目光,黃宏生放棄了一切,來到了香港,並創建了創維。在香港的前三年,對當時的黃宏生來說是噩夢般的存在。他先是代理電子產品,但是因為不熟悉香港的環境以及複雜的貿易流程,大量貨物堆積倉庫,造成了嚴重虧損。當時開始香港流行Nicam麗音廣播,黃宏生帶領團隊研發一款專門接受麗音信號的解碼器,等他做好,麗音廣播已經無人問津。這次創業讓黃宏生感到絕望,他選擇了回到老本行,但是等他拿著自己做的電視去參加展覽的時候,因為造型和功能的落後,現實反饋給他的,又是無情的嘲笑和債臺高築。

跑回老家的黃宏生咽不下這口氣,他一邊工作還錢,一邊繼續尋求機會。直到1991年,香港電子公司迅科由於高層內訌將要拍賣,黃宏生想盡了辦法,以分給技術人員股份的方式,收編了這家公司。9個月後德國的電視展上,黃宏生收到了一筆2萬臺的訂單。那一年,創維年產量40萬臺,銷售額達到5個億。很快,從絕境中走出的創維於2000年在香港上市,籌集資金高達10億港元。

皇天不負有心人,此時的黃宏生大權在手,背後是金山銀山。他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於是陷入了患得患失的境地。一家銷售額突破70億的上市公司,連一萬塊的業務,黃宏生都要親自過目,這種對於權力和金錢過分的掌控,導致了手下一批人的強烈不滿。最終,忍受不了對於福利和薪水過度剋扣的銷售經理,上市的功臣之一陸華強出走,成了創維的死對頭,他的離開也導致了24區的11個銷售經理離職。

至此,創維的銷售網絡幾乎全面崩塌,在上市的短短五個月後,創維市值暴跌80%,大廈眼看就要傾倒。

若不是創業致富後貪心越發變大,創維的格局或許不是現在這麼大


2004年,如今看來對創維來說不知究竟是福還是禍的事情發生了。因為與他人做生意時挪用了公司的資金,黃宏生和其弟弟被警察帶走,判處六年監禁。入獄後,黃宏生徹底失去了在創維的實權,就在他以為公司在失去了領袖即將完蛋的時候,卻收到了創維連續兩年保持年收入呈兩位數增長,股票翻了十倍的消息,這對他是沉重打擊,但也令其幡然醒悟。

在他缺席的這幾年裡,創維以電視產業第一集團軍"領隊"的姿態,掀起了中國彩電業的數字革命風暴。2004年,創維數字成功推出機卡分離機頂盒、IP機頂盒及雙模機頂盒。此後的兩年間,創維液晶生產線正式開工,首款國標手持數字移動電視在創維誕生。2006年,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酷開公司成立。其於2013年推出酷開TV品牌,主力產品分為A、U、K三大系列,代表機型A55、U55、K50等,都是當時最具性價比的智能電視。

在大眾視野中消失多年後,2009年7月4日,黃宏生保釋出獄,此時的他年過半百,牢獄生活也讓他謙卑了不少。據悉,在他出獄後的第二天,創維股價漲幅一度接近20%,雖然仍有很多人期待著黃宏生的迴歸,但是此時的他深知與創維的緣分已經告一段落,為了證明自己,他選擇了進入客車行業。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還未明朗的形勢下,黃宏生拉來廈門金龍和南京東宇汽車集團,組建了南京金龍客車製造公司。前兩年,公司虧損了4000萬,當大家都覺得昔日電子產業大佬氣數已盡的時候,2014年的青奧會上,南京金龍用600輛純電動客車服務了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其55億的收入位居行業第二,再次證明了黃宏生的商業價值。

沉寂的四年裡,腳踏實地專注於產品,是黃宏生成功的關鍵,在此期間,創維也於2012年聘用其為公司的發展顧問,負責提供建議但無權參加管理和決策。不過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是,這只是黃宏生迴歸創維的第一步。根據公告顯示,黃宏生和妻子林衛平共持有創維數碼34.17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隨著黃宏生和其弟弟的同時迴歸,創維又將進入"黃宏生時代"。


若不是創業致富後貪心越發變大,創維的格局或許不是現在這麼大

在重新拿回主導權後,黃宏生宣佈了創維數碼間接全資子公司創維-RGB借殼上市的重組方案。借殼完成後,創維旗下的機頂盒業務將正式與集團分家,在A股另立門戶。

將創維三分上市,這是他早在2004年就規劃好的路徑,最終目標是將創維送進"千億俱樂部"。儘管因為他的入獄,此計劃被一度擱淺。但如今,創維的千億計劃再度啟動,三大彩電上市公司的角逐將繼續上演。

然而在這場互相追逐的利益戰中,創維最近的業績卻下滑嚴重。公告顯示,這家公司在2017-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超過60%。管理層將原因歸於面板和芯片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根據數據來看,這一解釋有其合理性。但它的最大對手海信在同一情況下卻完成了利潤同比增長44%,另一家競爭對手TCL的增幅也達66%。

自2016年以來全球面板價格上漲以來,彩電業感到了沉重的成本壓力。為了防止進一步的價格上漲,創維採取了積極囤貨的辦法。一旦面板價格下跌,對創維來說會非常不利。

除了在原材料上大量購入的冒進舉動,創維大規模進軍OLED市場,也有可能讓它身先士卒,成為這一領域的"犧牲者"。其實國內彩電市場爭搶背後實際反映的就是廠商對於QLED和OLED兩種不同顯示技術路線的選擇,一方的代表是選擇OLED的創維,另一方則是穩中求變的海信。

雖然顯示效果更佳,但是成本過高的OLED屏也導致了電視機的售價過高。長久以來,市場出現了令商家頭痛的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而且這種顯示技術的產能受限,目前僅LG一家能夠大量生產大屏幕的OLED屏,在成本控制上來說,QLED更方便操作。迫於形勢,創維對產品售價做出調整,但這種忽高忽低的產品定位,依然無法讓消費者滿意。

2016年,在新任董事會主席賴偉德的帶領下,創維以994萬的銷量,位居國內彩電第一品牌,市場份額接近20%。而一年後,形勢急轉直下,創維累計國內銷售彩電數量僅為781萬臺,如何挽救品牌影響力,對創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不過,對於創維在OLED技術上的大膽突破,我們也應該對這種具有顛覆性的嘗試給予稱讚。戰略轉型本來就意味著要放棄多年來形成的舒適環境,如果沒有"向死而生"的勇氣,就不會有一個又一個新生。希望創維在發展智能化生態體系的同時,不要重蹈樂視的覆轍。搬起的石頭究竟是扣開阻礙前路的高牆,還是砸了自己的腳,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