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一次在北京的一个小店里,看到柜台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算盘,从那发黑的框架和算珠能够看出来被用了好多年了。忽然一阵感怀,很想听听那种在计算的时候,噼里啪啦的算珠声。于是在这间小店里买了不少的东西,本以为可以找回儿时那种清脆的感觉,却没想到,开店的老太太一把从柜台下面拽出了一个计算器,瞬间我就失落了。

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算盘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因为它的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在古代的商店里它总是被放在最显眼、最醒目的位置上。由于它被古人赋予了招财进宝的文化含义,并且有着精打细算的鼎鼎大名。因此,它成了古代嫁妆中的六证之一,成为了人们祝福新人生活富足的陪嫁。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算盘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00多年,历史非常悠久。在当时,古人将算珠组合起来放置于框架之内,用以方便计算,当时被人们称为算板。与算盘同时出现的工具还有一种是算筹,就是在小木棍上刻上刻度,用以辅助计算,由于算筹的使用不如算盘方便,因此在后来就逐渐被淘汰掉了,只剩下了算盘。

中国使用算盘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的,到了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画的赵太丞家的柜台上就摆放着一个算盘。算盘的四周是围框,中间用一个横梁将上下隔离开来,横梁上面放置算珠两个,每个算珠代表五。下面放置算珠五个,每个算珠代表一。运算时以手指播打,辅以口诀进行计算。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我们能看到算盘最早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的著作《数术记遗》。作者徐越在其中有一句话:珠算控制四时,经纬三才。到了明代和清代以后,算盘的使用更是到了巅峰。已经不单是作为一种计算的工具了,算盘的制作不仅更加的精巧奇妙,更是成为达官贵人,皇室贵族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算盘已经从单一的计算工具变成了一种兼具计算与艺术品的结合。

能工巧匠们所设计的算盘不仅更加的美观,甚至设计出了能够戴在手指上的戒指算盘。而为了能够满足计算的需要,清朝更是设计出了一种1512个算珠,共计九层的巨型木质算盘。这种巨型算盘不仅能够提供计算,还带有种种账目汇总的功能,已经有了现代计算机所具有的概念。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尤其是很多江湖侠客更是脑洞大开,将算盘制作成了一种奇门兵器,有铜算盘、铁算盘、银算盘、金算盘等。这种兵器端的事阴人的利器,不知道的人谁会想到算盘珠子还能利用机关发射出去,瞬间取人性命。

而算盘对于新中国的建立,更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为了在冷战中保证国家的安全,毛泽东下令全力研发“两弹一星”。但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科技上还是比较落后,唯一的一台计算机根本不堪负荷。但是困难并没有让我们退却,硬是用算盘打出了蘑菇弹的数据。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用计算机模拟爆炸的过程,但是所谓的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些电子、手摇计算器再加上算盘而已。”

它曾是中国的骄傲,为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却濒临消失

​还记得年幼的时候,学校里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准备一个算盘,每天都要背诵那些复杂的珠算口诀,练习那些能让人手指抽筋的珠算指法。然而,在如今电脑技术的应用下,算盘这种传统的计算用品却日渐消亡。

也许再过几年,算盘将彻底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们再也听不到那清脆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再也听不到那抑扬顿挫的珠算口诀了,不得不说,算盘的逐渐消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