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風采】十年如一日,銀髮黨員用愛心澆鑄“初心”——記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羅東娣

福建省扶貧基金會、扶貧開發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員)大會隆重表彰了全省扶貧“兩會”系統的“扶貧濟困先進集體”、“扶貧濟困先進個人”。其中,一位來自老區連城縣的八旬銀髮老人,接過“扶貧濟困先進個人”獎牌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她,就是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羅東娣。


退而不休 灑餘熱

羅東娣1940年出生在閩西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964年參加工作後,一直在連城這片紅土地上工作,教過書,當過文化教員, 1996年,她從縣法院院長退職後,退而不休,先後擔任縣關工委副主任、縣老促會副會長、縣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會長等涉老社團的擔子。此後,她便奔波在連城鄉間田野上,在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經常有她滿頭白髮的身影,這樣一干就是二十餘年。甚至在丈夫去世、自己大腿骨折住院期間還心繫困難農民,都沒把協會的工作落下。2015年,連城發生百年不遇的“7.22”特大洪澇災害,協會幫扶的專業合作社也遭受巨大損失。災情發生後,她就不顧年邁且生病剛治癒的身體狀況,帶領協會工作人員踩著災後滿目瘡痍、泥濘溼滑的道路,連續幾天深入田間地頭瞭解災情,指導災後生產自救工作。好心的同志曾經勸說她:“羅會長,你為了啥?勞累了一輩子,又是一名女同志,退休了就該含飴弄孫、享清福了,何苦還去幹這個一無工資、二無回報的苦差事。”她回答說:“一名黨員幹部不可能終身當領導,但可以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發揮餘熱,一輩子當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桑榆風采】十年如一日,銀髮黨員用愛心澆鑄“初心”——記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羅東娣

7.22洪災後,羅東娣會長不顧自家受災和山體滑坡,第一時間趕到赤嶺村淡水魚養殖基地看望貧困戶魚塘,指導生產自救。

精準“滴灌” 真扶貧

連城縣是全省23個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脫貧攻堅、扶貧開發的任務十分艱鉅。2008年,羅東娣接手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會長後,深感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她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扶貧開發協會這個平臺,拓寬社會扶貧渠道,助力黨委、政府“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在認真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她認為扶貧工作必須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進行“精準滴灌”幫扶,才能扶出成效。

紅心地瓜乾產業是連城的傳統特色農業產業,曾經有“一根地瓜富了半個縣”的美譽,但長期以來,受制於品種單一,附加值不高,價格也賣不上去,造成連城地瓜產業一直做不大、做不強。羅東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說外省有種植紫色地瓜,營養成份高,鮮地瓜都可以賣到二塊多一斤的價格。她立即與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取得聯繫,對引進種植紫地瓜開展實地考察及可行性研究,並由扶貧開發協會出資支持在林坊鄉引進試種良種選育基地,邀請國家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和省、市農科院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她的精心“呵護”下,經過兩年試種、改良取得了成功。2019年9月,連城縣獲評“世界地瓜之都”榮譽稱號,地瓜種植面積10萬畝,地瓜全產業鏈產值近80億元,年銷售量約佔全國地瓜幹消費量的80%以上。地瓜產業成為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娃娃”。 

【桑榆風采】十年如一日,銀髮黨員用愛心澆鑄“初心”——記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羅東娣

羅東娣會長到朋口偏僻的林家坪村看望慰問因大雨導致房屋倒塌五保戶餘仰武

廣闢渠道 辦實事

在連城縣城東郊,有一個叫做“赤嶺背”的美麗山村。隔山相望是冠豸山十里畫廊,綠樹掩映著一棟棟農家別墅,佔地6000平方米農民公園,400多畝的優質淡水養魚基地……這一切,交匯相融,好一幅恬靜優美的田園畫卷。

誰曾想到,這原先是個一貧如洗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2014年,縣扶貧開發協會掛鉤赤嶺村,羅冬娣便帶領協會“一班子”人進村入戶搞調查、定方案,興產業、辦實事。針對村民有淡水養魚的傳統,她積極爭取省、市扶貧“兩會”和縣裡有關部門的扶持,高標準改造建設30畝水產養殖示範基地,並把電網接進基地、把水泥路鋪進基地,引進加州鱸魚、超雄王桑魚等名特優淡水養殖魚種,帶動全村400多畝淡水養魚產業的轉型升級。經過幾年的幫扶,村民人均收入從4775元增加到12600餘元,村財收入從原來的空殼村到現在的20萬元,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掉了“貧困帽”, 被列入省級“千村整治、萬村示範”美麗鄉村試點。赤嶺村支部書記黃如德深受感動地說:“老會長年紀這麼大了,還為了我們村的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不辭勞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桑榆風采】十年如一日,銀髮黨員用愛心澆鑄“初心”——記連城縣扶貧開發協會原會長羅東娣

在羅東娣的牽線搭橋下,廈門市一家新媒體公司向我縣32個貧困村捐贈價值近100萬元的多媒體終端設備,羅東娣聯繫企業技術人員對受贈各村骨幹進行設備使用培訓工作。

創新模式 重實效

羅東娣會長非常注重科技扶貧和智力扶貧工作,她經常說扶貧工作的目的就是必須要從“輸血”改變為能“造血”。

近年來,在她和同事們的努力下,省、市、縣扶貧部門共投入80萬元資金,舉辦鮮切花、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培訓227期,13500餘人次,許多人成為種植大戶、“土專家”、致富能手;省扶貧“兩會”為連城縣32個邊遠山村(社區)安裝多媒體終端設施;省教育廳關工委為全縣15所中小學建立“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覽室”;“連城旅臺同鄉會”等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籌集獎教獎學和助學金100多萬元,資助1000多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一串串數字,一件件實事,凝聚著羅東娣辛勤和汗水。她用心血點亮老區貧困群眾的致富明燈,她用真情譜寫著自己無悔的人生,她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對黨永遠的忠誠。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來源:連城縣委老幹部局、閩西離退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