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去敦煌,安营扎寨住下来,搞不出名堂,不回头!”

1941年3月,张大千率弟子和家人离开成都,远赴敦煌,临走前,他信誓旦旦的留给了老友熊佛西这样一句。

那么,敦煌之行,面壁三年,张大千画风到底有什么改变?回答这一问,要按最通俗最简单的来说,就是变得更美也更贵!

当然,画的贵和人的贵都一样,多是因了颜值够高,画功够彪!下面,我们就以今秋香港大拍,各大拍行推出的大千先生敦煌佳作为例,看看一路西行,取得真经后的大千先生,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惊艳?


1、临 摹 壁 画

首先,我们来看大千敦煌归来后最惊艳的画风——临摹壁画。按后来的统计说,张大千共临摹壁画大小共276件,目前藏四川博物院的有183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62件,包括莫高窟和榆林窟的作品。

另有张大千临摹这批壁画的200余幅线描稿也保存在四川博物院。这些壁画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有佛说法图、佛传图、本生图、菩萨图、经变图等,其中最突出者为菩萨造像作品。比如如下这件菩萨立像——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张大千 临敦煌观音像

设色绢本 镜框1943年作

189 x 86 公分 苏富比香港

估价:HK$ 1200万 - 1800万

2018苏富比香港秋拍 10月2日

这尊观音像写于「癸未三月」,即1943年4月初至5月初,张大千正结束石窟研习,倚装将离敦煌之时。我们说,大漠苦行,生活环境本就恶劣,再加上成天在洞中临摹,不见天日,那份工作的艰辛劳苦,非常人能想象和坚持。所以,对大千先生来说,临摹所得,皆自珍甚,非轻易赠人。而此巨制,大千先生却是特别为一个保安司令绘制。他们之间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机缘呢?

这位受赠人就是谷正伦,贵州安顺人。早岁负笈东瀛,入陆军士官学校,期间加入同盟会,后返国随黄兴参加革命,辛亥鼎革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要职,曾任宪兵中将司令、宪兵学校中将教育长,故有「现代中国宪兵之父」之誉。先后主政甘肃、贵州,又曾掌粮食部。1949年赴台,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谷正伦 (1889-1953)

一个是军界名人,一个是艺术圈大咖,张大千与谷正伦最初是怎么相识的呢?说大千个性爽朗,擅结交朋友,无拘身份,故逗留敦煌两年余间,与当地绅商,军政界人士,甚或来访之政府代表团相处颇融洽,虽当地物质条件困乏,但亦因此人际关系,屡获协助。

1940年,谷正伦出任甘肃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执掌陇省军政大权,虽未见其与艺文界人士紧密过从,而大千敦煌居停期间,各处动乱,大千所处没有受到滋扰干预,即使他受人构陷,诬告破坏文物,谷氏虽致电报指问此事,但也并未追究。

后来在大千准备离开敦煌,1943年8月中旬在兰州三青团礼堂举办画展时,谷氏与当地军政大员出席了主持开幕仪式,可见两人未有因上述构陷之事致生嫌隙。而张大千也为报其照拂之恩,遂以此厚礼赠予谷正伦。

关于此画的重要性,一方面行方也申明:本幅亦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四川省博物馆珍藏外,少数流传于民间之张大千敦煌时期临摹壁画之代表作。

另一方面,大师本人也有提及。画上题「莫高窟第二百七十七窟」(即敦煌研究所编第二零一窟),据大千自撰《莫高窟记》有写,此窟属盛唐、晚唐、窟内南壁北壁,各有观音菩萨一区,其一具「高四尺六寸」。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说完其来龙去脉,接下来一起看看此画细节呢。菩萨见九分开脸,头束发,戴宝冠,后有顶光,手腕佩戴钏环,斜穿天衣,长帛外披,盘绕双臂,下垂及地,璎珞披身,腰结束带,下穿朱红罗裙,一手拈柳枝,一手置净瓶,双足立于朱红莲花座上。

笔下开脸饱满丰腴,弯眉丰鼻,两耳垂穿环,庄严法相中见慈祥之色。眼、颊、颈以至身体各部皆晕染,色深浅不同。身上之钏环、璎珞、束带以至发髻宝冠等,则以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填盖,色沉厚亮丽,得唐画之古艳华丽。

服饰层层叠盖,以颜色深浅现其层次,突出衣褶叠曲转折的折痕,加强质感之表现,形像更呈立体生动。画中线条沉稳,运笔熟练,细节描绘精准,尤以菩萨脸部神情、眉宇间,流露慈悲济世之怀。十指或曲拈,或平伸,其姿婉转,见柔韧之态,刻见细腻传神。

2、动 物 画 像

大千远涉敦煌,除开带回来堪称一绝的佛像壁画,在甘肃、青海等地,因为多有骑马的亲身体验,早年又深入研究过《相马经》,再加上临摹壁画时,对时代风格所呈现的画迹,观察入微,他曾说:『 北魏喜夸张,画多夸大,西域新疆出良马,北魏画马,多以西域,马蹄较常马大两倍,其夸张于此概见 』。

由此可见,大千先生对马之体态神情,了然于胸,自然笔下所绘之马,也非凡物,堂皇中见素雅,为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形成艳丽与清雅风格并具的典型风格。

下面不妨来看看这件《韩干双骥图》吧,既是大师临古精笔力作,也是嘉德香港秋拍重磅拍品之一: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张大千 韩幹双骥图

130×63.5 cm 1947年作

嘉德香港2018秋拍 10月3日

此作绘黑白双骏,丰腴圆润,四肢纤细,皆类唐人笔。画作中马蹄硕大,当正是取法敦煌北魏壁画。此作也正值大师复笔重彩风格逐渐成熟时期,色彩妍丽高雅,黑马更是于结构关键处复笔描金,富贵堂皇。总而言之,此幅既可见大千先生一路上溯血战古人,又可见笔其墨技巧至臻至精,极为珍罕。

同时,苏富比香港秋拍,同样也释出了大师另一匹汗血宝马图,如下: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张大千 东丹王人马图

设色纸本 立轴1953年作

60 x 73.5 公分

估价:HK$ 1280万-1600万

东丹王乃五代契丹人耶律培,辽主耶律阿保机子,获封东丹国王。投后唐,赐姓李,更名赞华,以善绘胡族人马题材闻名,传世作品包括《东丹王出行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及《骑射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再看画中骏马,结实壮硕,通体雪白,扬首迈步,气度高昂,神情动态,自是日驰千里之材。可见,此为大师师法高古,摄唐宋画马之丰神,复揉画家笔下人物之造型面相,实是融汇贯通下再行创作所出。至于描划工致,用色淡雅具古意,则是他敦煌归来,博采众长,又为我所用后,笔墨造诣达炉火纯青之体现。

插播条画外音:1953年5月,大千先生应邀赴台湾举行画展,期间,往台中雾峯北沟参观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名迹。本幅题曰「顷于故宫博物院得观真迹」,即指此事。

3、仕 女 图 更 摩 登

敦煌归来,张大千笔下的仕女图也发生巨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色彩,线条圆润,突出庄严感,而且衣着时髦,一派摩登气象。按美术家总结所说,造型上渗透有敦煌供养人的仪容,用笔则如吴道子的飞动飘逸,已经超越了明人情调,向唐人追踪而去。这里也有一张美人图,共赏之呢?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张大千 折柳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117 × 40.5 cm

嘉德香港2018秋拍 10月3日

我们说万里西行,取得真经归来后的张大千进入更高段位,那么,参悟天地众生,了悟技法笔墨之外,他又是如何看自己的呢?最后请欣赏,大千笔下的自画像和他的爱宠——


敦煌之行,成就了怎样的张大千?︱香港秋拍惊现大千腕底乾坤


张大千 自画像与黑虎

176 x 96 公分 估价待询

苏富比香港2018秋拍 10月2日

俨然一幅出世得道高僧的模样,有木有?

最后小结下。纵观大千整个艺术人生,可以说,敦煌之行成就了张大千,使其磨砺成器,终成借古开今一代宗师。而当时光走过半个世纪,我们来追思大千先生投荒面壁之艰辛,更觉其勇气可嘉,精神可叹。所以说,这些画作,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背后埋首艺术的那份魄力来讲,都时无价之宝!感兴趣的亲们,盯紧喔~

还有小播报:香港秋拍在即,无法身至现场的亲们,“掌上易拍”助您随时随地与现场同步竞价参拍噢。如需委托代拍,我们的拍卖管家团队,也随时驻扎一线,如有代拍需求,请随时打call → 400-111-8258

易拍全球(ePaiLive.com)

亚太区首家及最大的全球古董艺术品在线拍卖平台

全球5000家拍行实时上新的奇珍异宝

我们随时为您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