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情繫中華”大會上,丁肇中先生髮表了演講。這篇演講稿後來入選人教版八下語文教材,題目為《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何許人也?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響徹諾貝爾頒獎大廳的中華之聲

1974年11月12日,丁肇中和裡奇特分別發現了J/ψ粒子。這一發現,被國際高能物理學界譽為物理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兩人也因此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雖然多年生活在美國,卻深深眷戀著祖國。參加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前,他向瑞典皇家科學院寫信,要求用中文發表演講,然後再用英語闡述。而根據規定,獲獎人應以本國語言演講。但大會組織者最終同意了他的要求。

於是,在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頒獎大廳裡,第一次響起了中國人的語言——漢語。丁肇中登上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學巨匠站立過的講臺,用中文發表了演講。他是繼李政道、楊振寧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物理學家。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一次意外,他竟然改變了國籍

1936年,丁肇中父母在美國進行學術訪問,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中國,沒想到,丁肇中迫不及待地來到人世間——他提前出生了!因為這個小意外,丁肇中成了美國密歇根州的一位公民。出生二個月後,丁肇中隨父母回到中國。

回國後,正值抗日戰爭爆發,丁肇中的童年在兵荒馬亂中度過。他隨父母過黃河,越長江,從日照到南京再到重慶,一路顛沛流離。在缺醫少藥的重慶,丁肇中差點被病魔奪走生命,但他還是一次次從死神的威脅下解脫出來。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丁肇中歷經磨難,果然不同凡響。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在家學習,能有前途?

童年時期的丁肇中,隨父母四處輾轉。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發生,丁肇中全家都在重慶,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防空洞度過。正因為如此,12歲之前,丁肇中都未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而由父母在家教育。

丁肇中父親是重慶大學的教授,母親是四川師範大學的教授。他們從未給孩子壓力,卻總是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他們不像許多中國父母那樣,強求子女得到好分數。

後來,無論是丁肇中轉系,或者休學,父母都未乾預,而是尊重他的選擇。父母任他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對其日後的科學研究之路影響很大。

父親是丁肇中科學道路上的啟蒙老師。他常常向丁肇中講述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如法拉第、牛頓、愛因斯坦等,這些偉人的成就以及父親談起他們時勢神態給丁肇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45年8月美國轟炸廣島以後,父親給丁肇中講解了什麼叫原子,以及它的運用在世界歷史事件中的含義。這一切,都激勵著丁肇中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母親眼裡的丁肇中:沒有天分

丁肇中在東南大學訪談時講到,當初他選擇從理工科轉到物理系,母親並不贊同,委婉地勸告他:“學物理的人要特別有天分才可以。”丁肇中回應母親說:“一個人在世界上只走一次,要靠自己的興趣向前走。”

母親雖然並不看好他,認為他缺少學物理的天分,卻沒有阻止他,認同了兒子的選擇

丁肇中的母親王雋英於1960年病逝,長眠於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一個公墓中。丁肇中對母親的感情很深,因此他選擇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尼文斯實驗室工作,不僅僅為了工作,更為能和母親待在一起,重溫母親的教導。丁肇中的人品由此可見一斑。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興趣+勤奮=超越

丁肇中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學霸,他的求學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1948年,因為國共內戰,丁肇中全家輾轉遷入臺灣。12歲的丁肇中才正式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

初中時,他成績中上,他認為,考試名次對於一個人將來的發展沒有多大意義,學習的意義主要在於瞭解前人做過什麼。

高中時,他特別喜歡數理化,刻苦鑽研,他的同學曾在畢業紀念冊上留言:“你的理科可以說在班上無敵手,我希望你集中全力向理科進攻,發明幾個丁氏定律!”。成績優異的他,畢業時被保送至臺灣省立臺南工學院。之後通過聯考,考進臺南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後又以志趣不合為由休學

丁肇中真正對讀書感興趣,是到了美國密歇根大學以後。1956年9月,20歲的丁肇中遠涉重洋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根據個人興趣發展,他選修了數學和物理。“身無半文”的他靠著獎學金一路苦讀,僅用6年時間便拿下了常人10年才能拿下的數學學士和物理博士學位。一時間,丁肇中在密歇根大學成了一個具有神話般色彩的名人。

在一次訪談中,有記者丁肇中先生至今還堅持科研的主要原因,他毫不猶豫地說是因為興趣。興趣+勤奮=超越,這一公式準確地詮釋了丁肇中成功的原因

母親說他缺少天分,40歲就獲諾貝爾獎!華裔科學家有熾熱的中國心


虛心求教,廣交科學家朋友

就在丁肇中潛心研究物理學時,楊振寧和李政道榮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傳來。楊李二人,瞬間成了丁肇中心目中最耀眼的中國明星。

丁肇中慶幸自己選擇了物理系,也堅定了成為物理學家的信念,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學業之中。在後來的科學生涯中,丁肇中還與兩位大師級物理學家建立了深厚友誼。楊振寧70壽辰上,丁肇中熱情洋溢地作了演講,談到了楊振寧教授對物理學界的影響以及兩人的友誼。

丁肇中大學畢業時,各大學和研究所都向他伸出了招聘之手,他們紛紛拿出十二分的誠意來吸引這個密歇根優等生的加盟。

丁肇中最後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尼文斯實驗室。這裡聚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實驗物理學家,他們在物理學界聲名顯赫。

丁肇中抓住所有機會,向他仰慕已久的物理學大師一點一滴地學習、積累。如華裔女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博士,她被譽為"世界物理女王""中國的居里夫人",同根同族的情懷,讓丁肇中覺得這位前輩格外親切,和她交流的時間也特別多。

丁肇中的努力沒有白費,他不僅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得到了大師們的讚美與鼓勵,他們都對丁肇中的實驗能力表示肯定。

多年來,丁肇中還和宋健、朱光亞、路甬祥、陳佳洱、張存浩、嚴東生等科學家都很熟悉。廣交科學家朋友,讓丁肇中的科學研究更加如魚得水。

丁肇中說:“認識物質世界,發現大自然的奧妙,這種基本的知識是無涯的,超越年齡、時代和國界的限制。”為了科學的進步,他探索的腳步不願停歇。讓我們祝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生命之樹常青,科研之路暢通!

@輕輕鬆鬆學語文,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關注我,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