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流浪大師有精神病,而是我們有病。不接受任何反駁

不管網上給沈魏添上什麼“流浪大師”“國學大師”也好。最刺眼的一句就是“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網友也稱沈先生為行走的百度百科,確實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折服很多網友,同時也反映現在我們太浮躁了,安靜下來看書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大師只不過比我們多讀了一些書而已,沒必要崇拜,追捧。但是唯一肯定的是沈魏是沒有精神病,而是病的是我們,我們在可憐他的同時,他也在可憐我們。

不是流浪大師有精神病,而是我們有病。不接受任何反駁

沈魏為什麼會變成今天的地步,從他的自述說起,他是公務員沒有錯,而且是上海徐彙區審計局的工作人員。但是復旦大學,妻女車禍身亡是謠言。他是這麼說自己的,從小就有撿垃圾去賣,然後買書看,這種習慣一直到了他工作,因為他在單位撿垃圾被投訴,在家父母兄弟姐妹都理解他排斥他,連最疼愛他的外婆也對他冷淡了。後來他還沒來得及去向領導解釋,群眾多次舉報,領導找他談話,讓他回家休養。就這樣病退了。慢慢的和家人關係鬧僵了。後來離家出走了,和家裡徹底失去了聯繫。從這裡分析,沈魏沒有病,因為沈魏是個愛學習的人,讀的書範圍很廣,思想比較活躍,思想觀念超前,垃圾分類回收沒有得到家人朋友,時代的理解和認同。垃圾分類理念比日本還要提前。在當時來說一個大學生,一個工作人員有身份地位去撿垃圾是非常讓人無法理解,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和職業是分“三六九等”,帶有很大得偏見,歧視。導致在那個時代他就是一個“病人”,這也符合了天才和瘋子是一念之間

不是流浪大師有精神病,而是我們有病。不接受任何反駁

來看他的高中同學的印象中,他是一個胸懷大志,滿腔熱血,做一個大官,報效祖國,那時候也因為撿垃圾被同學嘲笑過。後來他也說了一句“官不與民爭利”。他提到去世的父親,就是不讓他看書,而他偷偷的去撿垃圾買書,偷偷的看,後來父親病危的時候,後悔當初不應該阻止你讀書,不該讓你去學不喜歡的專業,做你不喜歡的工作,應該順著你的意願。他小時候父親在家裡是威嚴的,絕對霸權,在家裡沒有任何發言的機會,還沒出口一巴掌就過來了。對於沈魏這種有獨立思想的人是非常鬱悶而且變得叛逆。

或許他不開這個心結,用實際證明自己的思想觀念是正確的。賠上了青春年華,一生的幸福。他唯一的遺憾就是這輩子沒有聽過一生爸爸。他不是想流浪而是撿垃圾經常被趕走,居無定所。但是他的錢全都用來買書看了。他把名利看得很輕,不像現在人,一心追求名與利,讀書都是有目的性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不是流浪大師有精神病,而是我們有病。不接受任何反駁

他認為撿垃圾並沒有什麼可恥的事情,就像他說“我不會因為自己的父母是農民而自卑,反而覺得自己的祖上不是農民,不懂農業知識才是慚愧,只知道吃飯,不知道米飯怎麼來的”這不是諷刺現在城市的孩子只知道米飯,連個水稻都沒有見過,不知道怎麼來的,脫離了了現實。因為糧食是根基。他非常尊重農民,主張“人和職業不應該分三六九等”,同樣是建設美麗幸福和諧的社會。

不是沈先生病了,而是我們現在人病了。他是思想上的為人,確是生活上的弱者。很多批評他的人,這些人都是勢利眼,他們眼中只有發財、富貴、當官的才是成功者,講的話,放的屁才是香的。我們要看的到別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世界不知道是乞丐能救你還是富豪救你。乞丐可以把食物拿出來分享,富豪就不一定了。

沈大師的思想觀念真太超前了,包括網絡,金融,教育,社會,故事,做人等等,大家喜歡的關注,繼續分享大師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