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本文由作者太平聊三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塊莖發芽的最適溫為13℃~18℃,莖葉生長最適溫為17℃~21℃,塊莖膨大最適溫,白天為17℃~19,夜間為12℃~14℃,陰天為13℃~19℃,溫度低於2℃或高於29℃時塊莖停止生長。植株不耐寒、怕霜凍,氣溫低於-1℃時受凍、薯塊芽眼死亡。冷涼、短日照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光合產物的積累和向塊莖輸送。馬鈴薯休眠貯藏過程中,前後期要注意防熱,中間要注意防凍。最適宜的貯存溫度是,商品薯4℃~5℃,種薯1℃~3℃,加工的塊莖以7℃~8℃為宜。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需強光照,發芽期需黑暗條件,莖葉生長期長日照、光照強度大有利於葉片生長,結薯期短日照有利於塊莖形成和膨大。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馬鈴薯是需水量較多的作物,在塊莖生長過程中必需供給足夠的水分才能獲得高產。需水敏感期是現蕾期也是結薯期。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是孕蕾至開花期,缺水會影響植株發育及塊莖產量;從開花到莖葉停止生長塊莖膨大最快,對水分需求量也大。結薯期土壤需始終保持溼潤狀態,時干時溼常導致塊莖發芽、形成畸形薯和球鏈薯。

馬鈴薯生長要求富含有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對土壤的適應性廣,要求較高的土壤養分和較多的鉀肥,每生產一噸鮮薯需氮4.4~5.5kg、磷1.8~2.2kg、鉀7.9~10.2kg。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二、栽培季節

1.春季栽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收穫。

2.夏秋栽培。7月上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穫。

三、適宜反季節栽培的品種

菜用地膜馬鈴薯最好選用極早熟品種、早熟品種,要求產量高、品質好,塊莖大而整齊、耐低溫、抗病性強。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1.極早熟品種

有中薯2號、中薯4號,東農303、早大白等。

2.早熟品種

有中薯3、中薯5號、中薯6號、克新4號、春薯5號、鄭薯5號、費烏瑞它(魯引1號、津引8號、荷蘭薯)等。

3.中熟品種

有克新1號、克新2號、克新3號、寧薯10號。食品加工型品種有美國大西洋、加拿大夏波蒂、中薯9931-115、中薯11898-2、美國5號等。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4.優良品種

(1)中薯3號——早熟菜用型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系譜京豐1號X BF67A。 1994年通過北京市品種審定。

早熟馬鈴薯品種,出苗後60天可採收,株高60cm,株型直立,分枝少,莖綠色,葉色淺綠,複葉大,葉緣波狀,生長勢強。花白色而繁茂,易天然結實。單株結薯數3~5塊,結薯集中,薯塊大小中等、整齊,大中薯率可達90%以上,薯塊橢圓形,頂部圓形,淺黃色皮肉,芽眼少而淺,表皮光滑,澱粉含量12%,還原糖含量0.3%,維生素C含量20mg / 100g,鮮薯食味好。休眠期60天左右。植株較抗病毒病,退化慢,不抗晚疫病。春季每667m2產量1500~2000kg,秋季667m2產1000~1500kg。穩產性較好。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2)中薯4號——早熟菜用型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系譜東農3012X 85T-13-8。1998年通過北京市品種審定。

株型直立,株高50cm,分枝數少,莖綠色,基部呈淡紫色,生長勢較強;葉深綠色,複葉挺拔、大小中等,葉緣平展,花冠白色,能天然結實;結薯集中,塊莖長圓形,大而整齊,淡黃皮淡黃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淺。塊莖休眠期60天左右。極早熟,出苗後55天可採收;蒸食品質優,適於鮮薯食用和鮮薯出口。每100g鮮薯含幹物質19.1g,澱粉13.3g,還原糖0.47g,粗蛋白質2.04g,維生素C 30.6mg。較抗晚疫病,抗瘡痂病、 X病毒病、 Y病毒病,生長後期易輕感卷葉病毒病。耐瘠薄,退化慢。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3)東農303——早熟菜用型

是東北農學院農學系於1967年用白翁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雜交,1978年育成。 1986年經全國品種審定。植株矮,葉片寬大,莖稈粗壯,生長健壯。早熟、長勢旺、優質,芽眼淺,黃皮黃肉,商品性好,適口性好。結薯集中,薯塊大,個數少,適宜密植,便於採收。露地栽培一般出苗後60天即可成熟採收。產量高,地膜促成早熟栽培每667m2產量1000~1500kg,高產田塊可達2500kg。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4)早大白——早熟菜用型

生育期60~65天。塊莖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薯塊好看。結薯集中,大中薯率(商品率)高達90%以上。品質好,適口性好。該品種適應性較廣,我國南北方均可栽培,適於高水肥栽培。每667m2產量1500kg,高產可達4000kg以上。採用脫毒種薯,播種前曬種催芽。每667m2種植密度4500株為宜。由於該品種結薯集中,薯塊大,產量高,因此,種植技術上要掌握深栽、淺埋、多次覆土的原則,生育期間要注意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

(5)克新四號——早熟菜用型

早熟品種,生育期70天。塊莖扁圓形,黃皮、淡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極耐貯藏。幹物質21.4%,澱粉12~13.3%,還原糖0.04%,粗蛋白2.23%,維生素C 14.8mg / 100g。植株易感晚疫病,但塊莖對晚疫病有較高的抗性。蒸食品質優,加工品質好。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6)費烏瑞它——早熟菜用型

費烏瑞它(魯引1號、津引8號、荷蘭薯),是早熟高產馬鈴薯品種,生育期60~65天,幹物質17.7%,澱粉12~14%,還原糖0.03%,粗蛋白1.55%,維生素C 13.6mg/100g。塊莖長橢圓形,大而整齊,商品薯率極高,芽眼淺,表皮光滑,淡黃皮,薯肉鮮黃色。品種較抗馬鈴薯Y病毒,對A病毒和癌腫病免疫,植株易感晚疫病,塊莖中抗病。具有生長勢強、莖粗壯繁茂、葉片大、早期擴展迅速、塊莖形成早、膨大快、結薯集中的特性。食用品質極好。具有明顯的早熟、高產優勢和優良的品質,頗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普遍喜愛。

該品種耐水肥,適於水澆地高水肥栽培。每667m2產量1500kg,高產可達3000kg以上。

(7)大西洋——食品加工型

美國品種,中熟,生育期95天。株形直立,生長勢中等,分枝數中等,莖稈粗壯,莖基部褐色,葉綠色,複葉大;花淺紫色,花冠淺紫色,開花多,天然結實性弱塊莖圓形或長圓形,表皮光滑,芽眼淺而少,淡黃皮白肉,塊莖大小中等而整齊結薯集中。休眠期中等,耐貯藏。澱粉含量17.9%~20%,還原糖0.03%~0.15%幹物質23%。品質優,適宜全粉加工,是目前我國主要採用的薯片品種。該品種對PVX免疫,中抗晚疫病。對青花葉病毒免疫。每667m2產量1500kg,最高可達2500kg以上。

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喜溫不耐熱,在栽培時要時刻主要生長環境

(8)夏波蒂——食品加工型

夏波蒂為加拿大品種,中熟,生育期100天。薯形長橢圓形,白皮白肉,刀切不變色,品質優,表皮光滑,芽眼極淺且突出,結薯較晚,結薯集中,薯塊大。幹物質19%~21%,還原糖含量較低,特別適於油炸加工,是馬鈴薯薯條加工的理想品種。適於栽培條件較好的地區種植。一般每667m2產量1600kg,最高可達3000kg以上。該品種易感病退化,對晚疫病敏感,因此,種植密度不可過大,並注意防治晚疫病。種薯多采用脫毒種薯,密度2800~3500株/ 667m2為宜。生育期間加強水肥管理,在薯塊形成期和膨大期分次中耕培土。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講到這裡,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轉發、評論和分享,我們下期見,拜拜。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太平聊三農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