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柴紹以醍醐灌頂教導李世民,九歲的李世民終究一人扛下所有

小說:柴紹以醍醐灌頂教導李世民,九歲的李世民終究一人扛下所有

楊廣殺功臣的確讓很多人寒心,包括這位還沒有成年,卻夢想想要當大將軍的小世民。

可是,在看到楊廣連上柱國,曾經的十二大將軍之中的高穎和賀若弼都殺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自己將來要是真當了大將軍,是不是也要落得和高穎以及賀若弼一樣的下場?

那這個大將軍當的還有意義嗎?

柴紹給李世民倒了一杯清茶,說道:“這就是權力的另外一種解讀,自古以來為何梟雄都要成為九五至尊。因為天下大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他想要殺誰,就可以殺誰。看誰不順,誰若是頂撞了他,又或者是受到了奸臣的讒言,殺了忠臣,都可以歸罪於皇帝手中的權力。

你剛剛是不是也在不忿,陛下為何殺了功臣,殺了對大隋王朝有功,而且功勞還不小的高穎和賀若弼?”

李世民喝了一口清茶,然後點點頭,眼神中顯然還是有些憤憤不平。

“是啊,我還想當大將軍呢!可是見到陛下妄殺忠臣,還是我比較敬佩的兩位將軍,心中不痛快!”

楊廣的這種做法,的確是寒了很多人的心。

一個上柱國,曾經跟隨了隋文帝的老臣,在楊廣這一代,說殺就殺了,沒有一點兒迴旋的餘地,更沒有人敢出面說情。

都說國之將亂、妖孽橫行,一切都不過是那種至高無上的權力激起了人的野心。

“既然如此,今日就以這個為主題,談一談,殺忠臣的對與錯。”

李世民不解,“姐夫,殺忠臣,還有對的嗎?”

柴紹深不可測地笑了一笑,說道:“自然有。”

看了五千年的歷史,還有現代各種理論以及百家講壇等等,對於柴紹來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殺死忠臣,也不完全就是錯的,就比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是忠臣嗎?那自然是,可是這個忠臣就和趙括紙上談兵一樣,平日裡看似聰明機警的一個人,一旦上了真正的戰場,那就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

這樣的忠臣,只能當一個參謀,卻不能掌兵,因為他不懂用兵啊!當然,斬馬謖那是因為他犯了錯,殺了這樣的忠臣,自然也是應該。”

只不過,楊廣的做法就和一個暴君無疑,不用調查、更不用審訊,一道聖旨,便直接殺了兩位大隋王朝的柱國。

這種事情,對於皇帝而言,自然是錯誤的,還是大錯特錯,可是,對於別人而言,那完全就是一場政治上的勝利。

李世民似懂非懂,畢竟一個九歲的孩子,再怎麼早熟,其眼界還是有限度,並不是一個生而知之的人,最起碼,對柴紹的話,算是似懂非懂,卻也記在心裡面。

不過幾天,三人又開始討論關於大隋王朝新頒佈的《大業律》,這是大隋王朝現在的正式律法。

裡面的一些懲罰,也比之上一代實行的律法,要減輕了很多。

這也算是楊廣做的比較正確的一件事情了,減輕了一些刑法,讓本來就是小過錯的犯人,有了改過的機會。

當然,對於一些對皇權或者是說世家大族還有皇公貴族的刑罰,更要寬容,這種刑法,還是缺少了其作為律法的真正公正性,也就失去了百信的信服力度,更沒有太大威望可言。

但是一個國家,也不能沒有一套現行的律法作為刑罰依據。

“商鞅變法強秦,而後,秦以法治國,二世而亡,漢以儒治國,以法輔之,延綿百年之久,這就說明,一個國家的確不能沒有律法,但是也不能太過於依賴嚴苛的律法來約束所有人。

真正想要使一個國家更加強大,不僅需要律法、儒學,還需要武力、經濟、商業、生產製造、農業、道德禮儀誠信等等。”

柴紹把後世的一些理念,一股腦全部講出來,也不管小李世民能不能消化,反正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這些內容對於他來說,絕對新奇,也絕對吸引他內心的對於知識的求知慾。

李三娘子在一旁問道:“商人重利,柴兄為何會看中商業一道?很多富商在有錢之後,都會做出些為富不仁的事情來,再加上,他們太過於看中眼前的利益,反心很重,不值得完全信任。”

“商人不重利,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柴紹解釋道,“但是一個國家想要繁榮昌盛,就離不開商人,這就要從貨幣開始講起。”

柴紹直接給李三娘子和李世民講了一下貨幣形成的階段和意義,然後接著說道:“貨幣方便了所有人的交易,不再是以物易物那麼繁瑣,其次,貨幣也方便國家的管理,發放軍餉的時候,直接用錢幣就可以了,難道還要問清楚每一個士兵需要什麼,然後再給他們發放軍餉嗎?

而錢幣出現之後,就有了一個概念,那就是錢幣的流通,這一點非常深奧。”

李三娘子來了興趣,在李世民之前問道:“那何為錢幣的流通?”

“錢幣的流通,簡單一點兒,那就是我手中有一萬錢,這一萬錢,要怎麼到你的手中,而你手中擁有的錢,又怎麼回到我的手中,從而實現我們雙方都會有需要的東西,還有錢幣。”柴紹指著桌子上的茶具,舉了一個例子。

講完了貨幣的流通之後,柴紹則繼續將,錢生錢的道理。

“想要一個國家繁榮昌盛,那就需要這天下的錢財不斷的流通,流通的速度還要快,這樣一來,那些沒有錢財,只能以物易物的農戶或者是貧苦者,多少會有一些錢財,這個錢財就是他們的收入,當天下的富戶多了,那他們佔用的錢財就會加速流通,以前不敢買不想買的東西,現在可以買了,如果錢財的流通達到了一定的速度,那這個國家基本上就能實現繁榮昌盛。”

李世民已經懵了,沒有想到,就簡單的一個茶具,一壺茶葉,就能夠關乎天下百姓的民生,這裡面的道理,可比兵法還要深奧百倍、千倍。

李三娘子多少是懂了一些,對於柴紹這種匪夷所思卻蘊含著非常大的道理的言論,深感震撼,對方的才,超乎了她的想象。

“看來,想要實現一個繁榮的國家,真的很難。”

李世民竟然有一些理解楊廣了,他感覺如果以柴紹的言論,自己是楊廣的話,可能做得還不如他好。

“說難也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想要很好地管理一個國家,建造一個盛世王朝,其實不僅僅要靠一個聖明的帝王。還需要人才,各種各樣的人才,一起來管理這個遼闊的疆土,大家各司其職,各自做著各自分內的事情。

然後制定一個基本國策,比如一年制定一次,或者是三年制定一次,又或者是五年制定一次,今年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三年之後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五年之後,能不能讓天下百姓吃飽穿暖?有了這樣一個目的,再製定相應的計劃或者是政令,大家一起朝著這個目的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柴紹孜孜不倦地教導。

這李世民是似懂非懂,可是李三娘子卻突然感覺,自己等人討論的內容,似乎有一些大不敬。

可是看著柴紹的神色,似乎,他是真的在教導,至於到底想要做什麼,她一時半會兒,還看不透,對方的才能讓她感覺就像是看著一位隱世高人,當代縱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