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上週末去我親戚家送中秋,談話時不經意間說起了我一個表妹,我那親戚抱怨當初真不該在她失意的時候幫助她,現在就是個白眼狼,一點也不懂知恩圖報的道理,就不知道過節送禮感謝一番,越說越有勁,越說越憤怒,我也插不上話,幹聽著。估摸著說了得有1個多小時,實在是不願再聽下去了,就找了個藉口出去了一下。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她這種心存憤怒、抱怨的人活的很辛苦,其實我表妹那時因為高考沒考上,於是被我那親戚接到家裡邊開導邊伺候她吃喝,歷經一年的努力付出,最終考取了一所比較好的大學,那幾年我表妹逢年過節的就去我那親戚家送禮感恩,後來因為工作、結婚生子來的次數明顯少了很多,確實也屬於人之常情,但我那親戚反而不樂意了,不管誰去她家,她都會拎出這事說道說道,弄得其他人無所適從只能隨著她附和。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她陷入了憤怒、抱怨和自憐的沼澤內,對著早已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荒廢著大把的光陰,無視周邊的美好,一味的和自己過不去,這種人生雖然同情卻又很不值,蹉跎了歲月,狼狽了自己。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幫助別人 勿求彙報 內心會更平靜而快樂

薩姆爾強生博士曾說過:“感激別人的恩惠是良好教育的結果,這很難在一般人中找到。”

試想一下,在醫院裡醫生會救死扶傷,會把病危的病人從死神手中搶過來,但是又有多少人會主動的說一聲謝謝呢,你可能會覺得肯定很多人都說而且會給這些可親可敬的醫生們送上錦旗,逢年過節的送點土特產,我只想說那只是你的臆測,通過以下數據我們見證一下。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裡博維茲在擔任法官之前,是一個有名的刑事律師,他曾救過 78 個人的生命,使他們不必坐上電椅被處死。你想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感激裡博維茲呢?猜猜看,有多少?說實話,一個也沒有!耶穌曾在一個下午為 10 個麻風病患者治好了病,可是,這些人中有幾個向他道謝了呢?只有一個。當耶穌轉身問他的門徒“那 9 個人在哪裡”的時候,他發現那 9 個人連“謝謝”都沒有說一聲就走了。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人性總是在不經意間展示它的醜陋

梅豔芳在去世之前為她的母親精打細算,甚至連生活費精算到每一個月,就是為了能夠讓她母親安享晚年,她希望她的母親能夠平安快樂的終老,相反的,她的母親不僅一點也不感恩反而覺得梅豔芳一點也沒有孝心,怨恨每個月的生活費太少,甚至一度在網上拍賣梅豔芳的私人物品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也許你會說這只是個例,這種人太少了,那麼請接著往下看:

安德魯卡內基就曾做過這樣的事。可是,如果安德魯卡內基能夠從墳墓裡爬出來,死而復生的話,他一定會吃驚地發現他的那位親戚正在咒罵他。為什麼呢?因為卡內基捐給了公共慈善機構 3.65 億美元——這使得他那位親戚怪他“只給了區區 100 萬美元。”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當你施恩之後 不要祈求你會取得比耶穌更多的感謝

曾統治過古羅馬帝國的那個聰明的馬爾卡斯阿理流士就認清了這個現實,他曾在日記中寫道:“我今天就要去見那些多嘴多舌的人——那些自私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絲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對此既不吃驚,也不難過,因為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這種人的世界將是什麼樣的。”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一個人總是埋怨別人不感激自己,那你該怪誰呢?是怪人性如此,還是怪我們不瞭解人性呢?其實,當我們施恩時,如果我們偶然得到了別人的感激,那是一種意外之喜;如果我們得不到這種感激,也不必為此而難過。

立即付出 不求回報 你會收穫意外之喜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施恩的時候就想著回報,那不僅會讓你心生怨恨還會影響到你的生活,相反的,你能獲得愛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即付出,不求回報。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是不是聽起來很荒謬,很不切合實際,很理想化,我們不是聖人怎麼可能無私奉獻呢,可是,如果你認真的從這篇文章讀下來,你會平靜的認清這個事實,當然這更是讓你我快樂的唯一方式。

古有“子不孝,父之過”;“父母不慈,兒女不孝”;“上樑不正下樑歪”......很多人的傳統意識裡養兒防老,但是為什麼有的家庭和睦美滿,歡聚一堂;有的家庭雞飛狗跳,罵聲不斷;是因為忘記恩德是人類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樣;而感恩卻如玫瑰,必須給它施肥澆水,給它教養、愛和呵護。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如果我們的子女忘恩負義,那該怪誰呢?也許要怪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從來不教他們如何感激別人的話,我們又怎麼能希望他們感激我們呢?

子女的行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

有一個鄰居大爺,家中有5個孩子,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他老婆就去世了,留下了他自己又當爹又當媽的伺候著孩子,好不容易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當所有的人都以為他苦盡甘來時,我這鄰居將卻在自己年齡漸長身體不靈便時遭受了子女的嫌棄。究其原因就是當孩子們在要生活費、各種需求時,這位父親總會故作輕鬆的說這是我應該的,並將所有的辛苦和不容易咬牙堅持下來,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訴苦過,最終造就了孩子們認為我們都是欠他的,做的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

在孩子們走上人生道路時,是我的鄰居給孩子們灌輸了全世界都欠他們的觀念,造成了孩子們自私不孝順的一面,這是非常危險的;在這些孩子們的童年時代,如果就懂得了愛心的溫暖,那麼現在情形相反了,他們也能付出愛心,這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記住,要教育出感恩圖報的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先懂得感恩,然後,培養他們這樣去做。

當然,要想獲得平安和快樂,也不要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憂傷,而是要認為這是一件自然的事。

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是否一直惦記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