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地下人間

陽穀縣有個叫姜畢的書生進京趕考,途中走得乾渴,就走進路邊一家茶亭買茶喝。店小二將茶送來,他端起來剛要喝,旁邊一個喝茶的姑娘走過來說:“等等,茶裡有異物。”說著拿起桌上竹筷,探入姜畢茶碗中輕輕一挑,將一隻芝麻粒大的飛蟲挑出,而挑出的飛蟲竟毫髮無損,振翅飛走了。

姜畢為姑娘的細心所感動,一問才知姑娘名叫林小翠,同為陽穀縣人,更巧的是林家也是書香門第。

從京城回來後,倆人偷空就在一起,一起寫字,一起讀書,如此你來我往,姜畢覺得已經離不開小翠了。“蹬一支雲梯,我能將天上月亮摘下來給你。”姜畢向小翠說完,便正式請了媒人,前去小翠家提親。

“有辱書香門第,你們這是私訂終身!”林老先生不知則已,一聽不禁雷霆大怒,他沒想到女兒競揹著爹孃做出這等事來,“你讓林家顏面何存!”

小翠一聽羞容滿面,淚水漣漣,卻仍堅定地說:“女兒沒有辱沒林家書香,女兒只是喜歡姜畢。”

聽女兒如此針鋒相對,林老先生更加氣憤:“那我就讓你們竹籃打水,水中撈月!”硬將女兒關進深宅大院,不許邁出大門一步。

姜畢再也見不到小翠,開始茶飯不思,書也讀不下去,人也日漸憔悴,口中天天只是叨唸:“我答應給小翠摘月亮的,我答應給小翠摘月亮的……”

父母含淚相勸無果,這天,父親真就給他搬來一架竹梯。一見那竹梯,姜畢眼睛驀然一亮,明白了父親的用意,搬起竹梯就要去小翠家,他要翻院牆去見小翠。誰知剛要邁步出門,卻發現小翠神情慌張地出現在門前,額頭上還有一道血跡。

“小翠,是你!你這是怎麼了?你怎麼出來的?”小翠卻比姜畢更為急迫,反問起他來:“你腿腳怎麼樣?快讓我看看有事沒有?”問得姜畢莫名其妙。看過姜畢腿腳完好,小翠這才說道:“我夢見你蹬雲梯上天去給我摘月亮,不慎跌落下來摔了腿,我再也顧不得了,就爬竹梯翻牆越宅來找你,跌落牆下摔著了。你腿腳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姜畢被感動了,這回連媒人都不請了,他和小翠一起來到林家,向林老先生跪求不起。

聽女兒和姜畢敘過“竹梯救緣”一節,林老先生輕嘆一聲,他知道再也攔不住這對年輕人了,他們已是心有靈犀啊!可林老先生夫妻都已年過半百,膝下只有這個獨生女兒,視若掌上明珠,自然對姜畢要百般挑剔。

林老先生問姜畢:“你鍾情於我家翠兒到何等地步?”姜畢脫口而出:“地下人間!”林老先生聽罷,臉“刷”的一下就白了,即刻答應了姜畢,還囑咐姜畢往後不要再發這種“陰陽誓”。

原來陽穀縣有句俚語:“生女不做金蓮氏,賭語不發陰陽誓。”人們認為陰陽誓定及前世後代,管著五百年的執事,人發過的誓稍有差池,世代便不得再翻身,所以人們寧可發天打雷劈的毒誓,也不敢發陰陽誓。

姜畢卻不覺得陰陽誓有啥可怕,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說。見林老先生答應了,他高興不已,回去後選下吉日,做好準備,就等花好月圓這一天了。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忽然這夜林家不慎走了火,水火無情,一家三口連同老屋灰飛煙滅,竟被燒了個乾乾淨淨。

然而,姜畢卻不願接受這個事實:“燒死了為啥不見小翠的屍骸,她一定在什麼地方等著與我成親呢,我定要找到她!我定要找到她!”

於是他天天夜裡出街人巷,不停地呼喊:“小翠,小翠,你在哪裡?你在哪裡……”

剛開始,人們為他這痴情所感動,可時間一長就受不了了,姜畢的哀叫夜夜讓人睡不安生,攪擾得很,怎麼勸他也不聽,最後忍無可忍將姜畢告上衙門。

王縣令以幹練公正著稱,在任多年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被人稱作“斷事準,一口定”。他是個慈悲善良之人,聽過此事也唏噓感嘆一番,決心要救救這個年輕人,便派衙役將姜畢帶進縣衙。

見姜畢已瘦得脫形,神情恍惚,王縣令問姜畢:“你很鍾情小翠姑娘,是嗎?”

聽見有人提及小翠名字,姜畢眼睛驀地放光,脫口回道:“地下人間!”竟是聲如洪鐘,震得大堂都嗡嗡直響。

王縣令說:“可是小翠她人已經死了。”

“她沒有死!”姜畢搶著大叫,彷彿叫晚了小翠真的要死去似的,“她只是出了遠門,我要喚她回來,總有一天她會回來的。”

王縣令見他執拗,便板起了面孔:“就因為你夜夜呼喊,攪擾了許多人的睡夢,本縣要判你個騷擾鄉里罪。”

姜畢淡定回道:“若能喚回小翠,坐牢殺頭我都認,我願服罪,但是要我不呼喚小翠,不行!”

王縣令越聽越來氣,走下大堂來到姜畢跟前:“本縣現在正式告訴你姜畢,小翠她的確是死了。”

姜畢臉上顯出詫異的神情:“死了,那她屍首呢?我沒見到屍首呀。”

“她的屍首已被大火燒成灰了。”

姜畢一聽頓時大叫起來:“火!火!你說她燒死了!你咒她,要是她死了,我也不活了!”說著跳起身一頭撞向大堂廊柱。

王縣令大吃一驚,急喊道:“快攔住他!攔住他!”幾個衙役一齊衝上去,及時拉住了姜畢。

王縣令一臉灰敗,哀嘆一聲道:“人若執迷不醒,十頭牛也拽不回頭啊。唉,退堂吧……”

金石為開

被譽為“斷事準,一口定”的王縣令,沒有拿下姜畢這件痴案,頭一次栽了跟頭,在鄉民們面前丟盡了臉面,可更讓他難堪的事還在後邊。時間過去快一年了,這天,姜畢紅光滿面,像換了個人似的,喜氣洋洋地跑到衙門,告訴王縣令小翠被他找回來了——

那天夜裡,他禁不住又來到街上呼喚小翠,嗓子都喊啞了。忽然,小翠就像是從月亮裡走出來似的,一下子出現在姜畢面前,他一眼便認了出來:“你是小翠!”“你是姜畢!”小翠也一下叫出他的名字!姜畢擔心自己是不是眼睛看花了,又開口問道:“你真的是小翠嗎?他們說你讓火燒死了,我不信。”小翠說:“他們還說你讓水淹死了,我也不信啊!”

王縣令呆住了,真的是姜畢的真誠將小翠召喚回來了嗎?他忍不住跟著姜畢回到家裡,果然看見一個姑娘端坐堂前,臉上還帶著笑。“她,真的是小翠?”他問姜畢父母。

姜畢父母點頭回答道:“沒錯,失蹤時啥模樣,回來還是啥模樣。”

“她的眼睛咋了?”王縣令像是發現了什麼,他問姑娘話,姑娘回答時眼睛卻只看著一個地方,一動不動。

姜畢眼裡淌出淚來,說:“你們告訴我小翠死了,害得小翠空等了我這麼長的日子,你還不讓我呼喚她,她迷失出走後,日夜惦念我,生生把一雙眼睛哭瞎了,她這都是為了我啊!”

王縣令看著小翠,又看向姜畢,脫口說道:“她眼睛都瞎了,你還願意娶她嗎?”

姜畢想都沒想,連忙回答道:“眼睛看不見了,可她仍是小翠。地下人間!”

在場的人都在看著王縣令,彷彿在說:你栽了跟頭還不算,還險些壞了一樁良緣。

再看王縣令,微笑著對二人說:“上天都感念你們的真誠,本縣令要親自為你們主婚。”

堂堂縣令為一對草民證婚,這在陽穀縣還是破天荒之事。那天婚宴上王縣令喝得高興,有些醉了,直至臨走才慚愧地說出一句:“往後,大家都不要再叫我‘斷事準,一口定了啊……”

死也不棄

王縣令是個性情中人,從這以後,便與姜畢一朋友走動起來,對姜畢小夫妻倆更是格外關照。剛開始姜畢一朋友還有些拘束,後來見王縣令如此禮下,也就不把他當縣令了。

這一天,王縣令辦完公務,天已經很晚了,他帶上隨從拎著酒菜又來到姜畢家。坐下來幾杯熱酒下肚,眼睛直盯著姜畢小夫妻,嘴上有些收不住了,說道:“你們夫妻日子過得如此美滿欣悅,看來當初本縣這件事是做對了。”

二人一怔,聽出話中有話,不由同聲問道:“當初、當初怎麼回事?”

悉知內情的姜畢父母,見王縣令突然說起這事,在一旁急得直朝王縣令使眼色。可是王縣令視而不見,又喝下一杯酒,像是對姜畢夫妻,又像是對他們父母,繼續說道:“一對有情人如此相好,不打緊,早晚也得讓他們知道真相。罷了罷了,今晚我便都說出來吧,實在忍得人難受。”

原來一年以前,一次王縣令赴府中議事,遇見好友青果縣的呂縣令,寒暄過後,呂縣令無意間說起青果縣的一件痴事: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眼見得雙方父母就要為他們成親合房,哪料男子到河中戲水不慎淹死。女子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天天夜裡上街呼喚男子,說總有一天要把郎君呼喚回來,誰勸也不聽,生生將自己一雙眼睛哭瞎了。

王縣令聽著心裡“咯噔”一下,這與姜畢那件痴事簡直如出一轍!

自從在姜畢事上栽了跟頭,王縣令一直把這事放在心上,他急切地跟呂縣令來到青果縣。更巧的是,這女子長相竟與姜朋友描述的小翠極為相像,王縣令一見便激動地問女子道:“你叫什麼名字?”

姑娘說:“小女名喚秀怡,郎君名喚方成。”

王縣令說:“聽說你在等郎君回來和你成親是嗎?”

秀怡說:“他們說他落水淹死了。可是我不信,我家郎君多強健,水多溫軟,溫軟的水怎能淹死人?我要等他,死也不棄。”

這真是一個補鍋,一個鍋補。王縣令告訴姑娘道:“金石為開,上天都憐惜你們這片誠心。你夫君我們已經找到了,他的確沒有死。”

“真的?”

“真的,本縣還要為你們做紅媒。不過你夫君他現在不再叫方成,他已改名叫姜畢了,考慮到他此時狀況,你也得暫時改掉秀怡的名字,往後你叫小翠,你能答應我嗎?”秀怡不假思索地回道:“答應,答應。只要能與方成在一起,我什麼都答應!”

於是,王縣令將姑娘帶回陽穀縣,找來易容師對她稍加修飾,便有了姜畢與小翠月下相見那一幕。原來這一切都是王縣令安排的。

姜畢和小翠——現在是秀怡了,聽後都大吃一驚,沉默良久,姜畢突然叫道:“她不是小翠,原來你們在騙我!”

秀怡也嘶聲叫道:“你們欺我眼睛瞎,他也不是方成!”

人夜,小兩口關門閉戶,秉燭痴語。秀怡說:“我還說死也不棄呢,原來你不是方成。”姜畢說:“你原來叫秀怡,我也發過陰陽誓的……對不住,我放不下小翠。”“我也放不下方成!”“對不住,都對不住,哈哈,哈……”當天夜裡,屋子就失了火,天亮後,姜畢父母哭天搶地在灰燼中扒找兒子和兒媳,就算燒死也應該留下個屍骸吧?“不必找了。”聞訊趕來的王縣令一看,就明白姜畢秀怡倆去了哪裡,不由仰天長嘆,“過頭的話,不要去說,做不到的事,不要去做,可我為維繫一己斷事準的浪蕩虛名,把兩個執迷人強扭在一起,結果害了兩個痴人。我是個渾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