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通訊員吳立金 汪苗 記者羅瀚

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每個人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感,可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工作隊隊長楊法亮的心是為扶貧工作而跳動,五年前,他卷著鋪蓋,拿著鍋碗來到柘木鄉肖橋村,便與村民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村民建立了水乳交融的親情關係,譜寫了一曲脫貧攻堅的奉獻之歌……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一路兩橋 急難之處顯身手

肖橋村由原池口和肖橋合併而成,有村民小組11個,人口4600人,耕地面積7000多畝,雙水雙綠面積5000多畝,全村有黨員63人,貧困戶129戶347人。2015年,楊法亮受命於危難之際,來到柘木鄉肖橋村,擔負起該村扶貧攻堅的重任,在村支部書記謝新明和村委會一班人的積極配合下,入戶走訪,傾聽村民呼聲,一個多月時間,終於發現路難行、水難取、農產品難賣這“三難”問題成了很多村民致貧的根源。他在走訪中得知,因為路難行,一斤稻穀市場上可賣到1.2元,可收購老闆下村只出價1元;因為溝渠阻塞,一水難求,不少農田成了“望天收”,一畝水稻收穫稻穀僅六、七百斤,還不夠種田的成本,養蝦效益低下,目睹村民這一惡劣的生存狀態,看到村民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萬籟俱寂的夜晚,楊法亮轉輾反側,難以入睡。第二天,他便寫出專題材料,來到五十公里外的縣城,找局領導彙報情況,想為肖橋村池口轄內修3公里通村公路及兩座橋,這一報告引起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局在財力吃緊的情況下毅然做出決定,壓縮公共支出,機關幹部獻愛心,共籌措資金50多萬元。2017年7月開始,工程正式啟動,楊法亮又當指揮長,又是質量監督員,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一路兩橋終於全面竣工。村民們騎上三輪車或電動車,沐浴著徐徐清風,上街購物辦事或接送孫子上學,心中格外愜意,比以前快捷方便多了,大家打心底感謝扶貧工作隊,更感謝隊長楊法亮。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一路兩橋完工後,楊發亮又幫老百姓做起小農水的文章,4組前面一條排引水溝,由於年久失修,早已雜草叢生,全部淤積,幾百畝蝦池無處取水,有的就在田頭地角打井,必竟杯水車薪,難以滿足蝦池用水需求,農民的養蝦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楊法亮獲悉這一情況下,立馬跟局長冉軍垓彙報,得到冉局長的大力支持,楊發亮親臨現場,指揮挖掘機施工,花了兩天時間,終於將1000多米的荒溝疏洗暢通,把河裡的水直接引到田頭。為了讓該區域整個水系暢通,楊法亮又同村幹部商量,重新疏挖該地渡水溝、埋上涵管、修建抽水碼頭,光這一次,又花費資金8萬多元。村民易兵清前年蝦池缺水,導致蝦苗發病,大面積死亡,虧損1.8萬元,去年自從有了活水,蝦池再也沒出現死蝦現象,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他逢人都要把楊隊長誇獎一番,稱他是農民的“耿朋友”。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竭力扶貧 一枝一葉總關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楊法亮這位農民的兒子,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對弱者常懷撕心裂肺的同情。一組村民郭顯軍是一位智力低下者,老婆王華容也是一位智障殘疾人,育有一女郭南妹,智力也有問題,像這一家人在農村種田,一缺本錢、二沒技術,三缺勞力,4畝責任田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一家人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楊發亮決定把他家作為扶貧承包點,盡最大努力幫助這一家走出困境,第一步是各方爭取資金,為其修建房屋。第二步是落實低保。他從瞭解中得知,王華容和女兒郭南妹均無低保,於是,他帶著母兒倆到市權威醫院進行醫學鑑定,後又到本縣相關單位為她們辦了殘疾證,然後將有關材料報至民政部門,經過楊法亮的不懈努力,如今一家三人的低保及生活補貼每月900多元。第三步是鼓勵他農閒找點副業,為他買回捕鱔魚器具,郭顯軍在荒廢溝港篩野生鱔魚,每天賺幾十元錢。一家人一年各種收入加起來兩萬多元,如今,郭顯軍家完全擺脫了貧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村民袁小蘭可謂命途多舛。前幾年,他愛人因病去世,丟下兩個小孩。不久他的父母也先後離世,由於憂鬱過度,他自己精神上出現問題。楊法亮得知他家不幸遭遇後,首先從解決他家的住房入手,除政策幫扶以外,還多方為其籌措建房資金。房子建好後,又貼腰包帶著他到市進行精神病鑑定,最後辦到殘疾症,拿到低保。生活有著落了,袁小蘭的病一天比一天好,又開始操持家務及農活了。九組貧困戶周壯雄,因患肝硬化腹水反覆入院治療,每次住院,楊發亮都抽時間陪同,費用結算都是楊發亮出面,除了物資金錢上的看望,還給了更多精神上的安慰,周壯雄打心底感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產業幫扶 上下求索鑑真情

肖橋村有“雙水雙綠”面積5000餘畝,貧困戶養蝦面積達600餘畝,怎樣讓貧困戶從養蝦中獲得更大的利潤,楊發亮同村委會一道,首先從扶智入手,從縣請來水產專家和本地養蝦土專家來到田頭地角現身說法,傳經送寶,積極鼓勵他們發展小龍蝦養殖,嚴格按獎補政策落實到位,實行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貧困戶羅時坤在楊法亮的鼓勵下去年養龍蝦4.5畝,獲純利1.5萬元,他逢人便說:“政府為我挖蝦池買單,如果再不努力賺錢,也對不住政府,更對不住楊隊長。貧困戶孫松是一名上門女婿,家裡老幼俱全,負擔較重,他抓住養蝦戶日益增多、面積不斷擴大的實際,遂萌發了辦一個地籠子廠的想法,正在為建廠資金日急夜愁的時候,楊發亮上門來了,在對孫松的家庭情況詳細瞭解後,楊發亮冒起膽子做出承諾:“小孫不急,缺貸款我出面,爭取把廠搞起來,為村貧困戶帶個頭。”就為一句承諾,楊發亮三天倆頭往銀行跑,又是寫證明,又是做資料,手續比較麻煩。2018年,楊發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為其貸款十萬元。地籠廠裡建起來後,楊發亮又開始為其招聘人員,通過“牽線搭橋”,讓15個貧困戶進廠務工。當年產銷兩旺,實現了“雙贏”目標。貧困戶楊新愛倆口子進廠務工,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地籠廠受到衝擊,效益不佳,孫松又萌發了辦育秧工廠的想法,正愁缺投入,楊發亮又上門來了,二話不說,又幫忙為其貸款5萬元,孫松購買耕整機、插秧機,極大方便了當地老百姓種田,同時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瞭解,因發展蝦稻連作和各個方面的幫扶,全村已有116戶323人脫貧,其中有56戶步入致富之路。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扶貧濟困,義薄雲天;行善積德,高山仰止。五年時間,1800多個日夜,楊發亮像一條只知耕耘的老牛,為扶貧工作發光出力,他像腳下的泥土質樸無華,像在門前的松柏,保持著濃郁的生命之綠。

衙齋臥聽蕭蕭竹——記監利縣水利和湖泊局扶貧隊長楊法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