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更療心

(文稿/李家泰)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把護理拆分三個方向看,其中包括技術護理 、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然而心理護理佔據“七分護理”中很大比例。在技術護理到位的情況下加上心理護理,通過一些觀察、話語、量表調查以及專業的心理學指導干預能讓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信任,儘量消除患者對疾病以及陌生環境的恐懼,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治病更療心


治病更療心

作為手術室護士,不僅要做好手術,手術前的訪視工作也十分重要,其中就有一項心理護理。48歲的王女士,半年來反覆咳嗽咳痰,痰中帶血,近一個月加重,診斷為支氣管擴張收治我院,經過外科醫生討論,決定經手術治療。手術前一日訪視時發現病人沉默寡言,打不起精神,眼中也帶有淚花。在詢問家屬才得知,患者住院這幾天情緒低落,對自己疾病擔憂,更是思念家中不到1歲的兒子,時常在夜晚獨自流淚。得知自己明日就要進行手術時,更是惶恐不安。

為了消除王女士的不安情緒,我們給她介紹手術的注意事項、大致流程和手術的成功案例,陪她聊天,聽音樂等。我們還鼓勵她給兒子發視頻,並對她說,你看,寶寶正等著媽媽回家陪他,你一定要積極配合我們治療,放鬆心情,不要有負面情緒。經過我們一翻開導,王女士豁然開朗。第二天手術非常成功,用時3小時28分。術後,我們也一直堅持訪視,不久患者便順利出院。

治病更療心


治病更療心


其實人的內心都是很脆弱的,尤其是病人。我們在與病人的交往中,應該愛心多點,耐心好點,責任心強點,對病人熱心點,護理精心點,動作輕點,考慮周到點,態度認真點。患者良好的心理是康復的一半,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們治病救人的同時,也要暖心呵護每一位患者!

治病更療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