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鹿臺下,商軍精銳正與周軍激戰,且戰且退。周軍剛剛在牧野擊潰商朝七十萬大軍,士氣正旺。防守鹿臺的雖是精兵,但人數太少,寡不敵眾。

商紂王在高聳的臺上看到身著白衣的商軍漸漸被吞沒,知道大勢已去,白色實在太喪氣。而黃色的周軍就像沙塵暴,所到之處,席捲一切。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牧野之戰

穿上自己最喜歡的玉衣,和心愛的女人一起上路,也算人生快事。紂王本想先殺死妲己,又於心不忍,他只是點燃了自己,在烈火中追憶過去的榮光歲月。

周武王喘的不行,鹿臺太高,怎麼臺階那麼多。上頭濃煙滾滾,前方傳來捷報,商王自焚而死,抓獲了妲己,其餘敵人都已放下武器。這下可以慢點爬了。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斬下商紂王的頭顱,懸掛在大白旗杆上,姜子牙親自行刑,斬下妲己的頭顱,懸掛在小白旗杆上。延續了近六百年的商朝滅亡。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紂王與妲己

據說,妲己實在太美,劊子手刀都舉不起來,一百多歲的姜子牙親自操刀,也下不去手,只好用面紗遮住妲己的臉,這一刀才砍下去。

商紂王,名辛,“紂”是周朝給他的諡號,意思是殘義損善,是惡諡。史書記載,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就是說辛文武雙全、思維活躍、口才好,還力大無窮,有九牛二虎之力,這不是誇張,是寫實,辛確實能“倒曳九牛”。

辛是商王乙的嫡子,還有個同母的哥哥微子啟。這個微子啟挺倒黴的,出生的時候,母親還沒封后,所以只能算庶子,辛後來居上,成為嫡子,所以說,生得早不如生的巧。

我們曾分析過,商朝是施行“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兩種繼承人制度的,還得出結論,父死子繼要比兄終弟及更有利於政局穩定。商朝早期兄終弟及多一些,到了晚期,父死子繼開始盛行,甚至出現嫡庶之分。

雖然從長遠看,這種變化是可喜的進步,但對於當時來說,動盪在所難免,辛作為既得利益者,必須承擔這種陣痛。

按照舊制,辛的哥哥微子啟,兩個叔叔比干、箕子,都有機會繼承王位,這導致三位至親與辛離心離德,甚至有可能明爭暗鬥。不能得到王族的支持,對君主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更要命的是,貴族階層與辛也徹底決裂。

商政權與貴族的矛盾由來已久,甚至成為主要矛盾,有能力的商王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遷都,比如廢除貴族公議制,這都是治標不治本。貴族階層壟斷了祭祀的權力,完全充當了人與鬼神的溝通渠道,這對一個政權來說是致命的。想要徹底解決,只能釜底抽薪,咱不信鬼神了,行不,看你大巫師有什麼辦法。

去鬼神化從商朝中晚期就有了苗頭,辛的太爺爺武乙為此還搞起了行為藝術。武乙在位時,曾經制作一個人偶,稱之為天神。武乙與“天神”賭博,若“天神”輸了就會被武乙狠狠地侮辱(腦補一下畫面)。武乙還製作了一個盛滿血的皮袋,高高掛起,沒事就射它,這叫做“射天”。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武乙還真是膽大射天,敢公開挑戰老天爺,老天爺直接就把他收了,咣咣打雷劈死。

辛也不含糊,他改革祭祀制度,把一些不合理的程序,尤其是跟敬鬼神有關的統統砍掉,只保留崇拜祖先方面的,他還宣稱“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翻譯過來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思。不僅如此,辛的用人比先人更大膽,寵臣費仲、蜚廉、惡來出身不高,都是外來的逃臣。差點忘了,辛也嘗試遷都,在殷的附近建了一個行都朝歌,所以辛已經盡力了,但努力的結果是他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當時還有一個大背景,商對東夷發起曠日持久的戰爭。商朝對外戰事極多,經過幾百年的征伐,大商的周邊基本平定,尤其是武丁婦好一對猛人將長江中游,也就是現在的兩湖區域劃入大商版圖,荊楚之地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化角度都納入中國版圖。

只有東夷還沒拿下,他們很狡猾,一會戰一會和的,沒個消停。辛幾乎舉全國之力征討東夷,最終將其納入版圖,江淮、江東地區全部劃入中華文化圈。如果沒有辛的征伐,也許就沒有春秋時期的吳國、越國。

前幾天端午節看到一條新聞,臺灣一個女議員認為屈原是楚國人,而不是中國人,按照她的邏輯,除了河南之外,其餘地區都不是中國的,古代帝王們要是知道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她一筆勾銷,還不氣得從陵墓裡爬出來掐死她啊。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這有點扯遠了,辛好不容易平定東方,數十萬戰俘還沒整編完畢,西方戰火又起,只好押著這幾十萬戰俘趕赴戰場。

在商的西方有一個強鄰--周。周的始祖棄和商的始祖契在堯舜時代同殿為臣,棄又被稱為后稷,在農業方面有天賦。棄的後代公劉在豳(今陝西彬縣)建立了豳方國,憑藉著祖傳的農耕技藝,慢慢發展起來,但因為地處戎狄,屢受欺負。

一直到商朝中後期,公劉的後代古公亶父(周太王)實在忍不下去,率領族人從豳遷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北),“復修后稷、公劉之業”,豳方國由此改為周方國。這個名字極為恰當,古文字“周”是上田下口,完美詮釋了周人的優勢所在,可以說周方國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方向,開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此時周已成為商的方國,當時的商王武乙非常信任古公亶父,武乙後來在渭河平原上打獵被雷劈死,我不禁腦洞大開,渭河流域是周的地盤,那時候古公亶父的三子季歷繼位時間不長,會不會是季歷下黑手幹掉了武乙呢?後來季歷被武乙的兒子太丁幹掉,這是不是為父報仇呢?反正這個邏輯行得通,看來商與周既是上下級關係,又是仇敵關係。

季歷的大哥太伯、二哥仲雍為了讓季歷能繼承王位,跑到東南蠻荒之地建立了吳國,這樣周和吳正好對商形成合圍之勢,如此深謀遠慮,商朝滅亡只是早晚的事。

周在季歷的兒子姬昌(周文王)的統治下,繼續發展壯大,不斷征伐各方國,這很像夏末時的商湯,到了姬昌的兒子姬發繼位(周武王),“天下三分,二已歸周”,滅商的時機成熟。

周武王行事非常沉穩,繼位沒多久,在孟津搞了一次閱兵,支持周的諸侯都派兵參加,竟有800家之多,諸侯們認為此時應該立刻進攻朝歌,但周武王此次只是試探,這又和商湯滅夏很像。高手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周武王深思熟慮後,命令全軍撤回。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孟津閱兵

又過了兩年,公元前1046年,此時的辛徹底眾叛親離,微子啟偷偷與周聯繫,傳送情報,周武王獲知朝歌此時兵力空虛,於是集合精兵五萬,進攻朝歌。商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臨時拼湊七十萬大軍,大部分是來自東夷戰場的戰俘,戰鬥力自然是渣渣。商軍幾乎一觸即潰,很多戰俘臨陣倒戈,牧野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周武王在出徵前也和商湯一樣,發表了征討宣言《牧誓》,原文在《尚書》裡有記載,內容主要是宣佈辛的罪狀。

我們逐條分析一下:

一、“惟婦言是用”,聽女人話是頭條罪狀,赤裸裸地歧視女性。本來商朝女性地位就高,想想婦好,還統兵打仗呢。倒是從周朝開始,女人的地位一落千丈,這才是真正貽害千秋的罪過;

二、“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這是控訴辛在祭祀方面的改革,這個前文已經說過;

三、“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是說辛用人不用貴戚;

四、“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這還是在說用人,譴責辛任用外來逃臣。

說句實話,這四條罪狀,在我看來,都不算什麼罪過,放到後世,甚至是偉大政績。不過周武王可能有自己的考慮,這篇戰前宣言是周武王對商朝貴族階層的勸降書,言外之意是趕快棄暗投明吧,你們失去的一切在我這都能拿回來。商朝貴族也很識相,以微子啟為首的一幫王公貴族,屁顛顛地打開大門歡迎周人的到來。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尚書》還提到另外兩條罪狀:酗酒、信有命在天。酗酒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不能算辛個人的罪過,但商朝整個上層社會酗酒成風,很可能成為商朝亡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釀酒需要大量的糧食,商朝的農業不算很發達,為了滿足上層的酒癮,不知多少底層農民傾家蕩產。

辛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論調,體現了他狂妄的性格。夏桀比他更狂妄,自比為太陽,但是老百姓卻詛咒說:“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是中國歷史上小老百姓第一次發聲,豪氣沖天,太陽你啥時候滅亡啊,我和你一起死!

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但不能糊弄人,小姑娘打扮成張飛不合適,和別人撞衫更不合適,你看看史書上描寫夏桀和商紂的暴行,相似度太高,非常不專業,黑的沒水準。

比如夏桀寵愛妹喜,商紂就寵愛妲己;夏桀有酒池肉林,商紂照搬葫蘆,也有酒池肉林;夏桀設炮烙之刑,商紂不甘示弱,要搶炮烙的專利權;夏桀建亭臺瑤室,商紂建鹿臺;夏桀殺忠言逆耳的關龍逄,商紂同樣殺比干;夏桀囚商湯於夏臺,後釋之,商紂囚周文王於羑里,後來也釋放;不一而足。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史官們顯然在描寫亡國之君方面還比較稚嫩,想象力相當匱乏,畢竟這才是第一代、第二代,等以後亡國之君越來越多,他們就輕車熟路、遊刃有餘了。

中國的文人有一個習慣,喜歡把事做絕,把成功者捧上天,對失敗者從來不留情面,這也是一種趨利避害吧。西周人其實沒把商紂王說得多麼不堪,從戰國開始,黑化才越發嚴重,最終紂王成為中國暴君的代名詞。

據歷史學家考證,商紂王的罪惡在《牧誓》中只有六點,到了戰國增加二十七事,西漢增加二十二事,東晉增加十五事,所謂眾口鑠金,紂王看來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夏桀、商紂的平行宇宙

《淮南子》說得好,“桀紂之謗,千古之積毀也!”

尾聲

本文標題中有“平行宇宙”,感覺有點託大。平行宇宙作為天文概念,不甚瞭解,但看多了好萊塢電影,我潛意識裡以為平行宇宙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就是表現同一撥人在不同空間的不同遭遇,這樣說來我用錯了概念,夏桀、商紂的故事在後世還會無數次上演,歷史給人最大的教訓就是從來不吸取教訓,所以這不是平行宇宙,而是無限循環。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商朝滅亡,辛的肉體消失,被冠名惡諡,辛變成紂,從此萬劫不復,“助紂為虐”這個成語對於紂王個人來說,是多麼惡毒的蓋棺定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