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鹽城製造向鹽城“智”造轉變

近年來,我市積極搶抓“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機遇,以綠色發展為主基調,推動鹽城製造向鹽城“智”造轉變,引領產業直奔中高端,不斷提升創新和發展能力,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記者現在是在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身邊的這條生產線,專門為上海納鐵福傳動系統有限公司配套生產太陽軸和法蘭軸。根據記者的瞭解,這條生產線是森威公司實施智能化無人工廠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生產過程只需要一人操控。生產出的汽車零配件產品,由於精度高、質量優而廣受客戶好評。

近年來,森威公司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研發,加快培養核心技術人員,走出了一條智能製造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今年,森威公司還將引入絎架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進一步減少物流以及用工成本。其中,新上的冷溫精鍛生產線可形成年產雙離合器變速箱法蘭軸、齒輪等精密配件90萬臺的生產能力。

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衛兵:2016年對於我們森威來說,是一個質量、效益提升年,後續正在進行的一個等速萬向節殼體的一個自動加工線,另一方面我們同時對舊的生產線,無論是機加工的還是鍛造的,也都進行一些自動化的改造。

江蘇豐東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專業熱處理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航空、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2015年5月,豐東公司“無人化智能熱處理工廠”項目正式獲國家認定。目前,這個項目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

江蘇豐東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伯群:現在硬件方面已經基本完成,包括軟件建設、遠程控制,系統集成控制管理,我們現在也是實施當中。2017年底能夠全部計劃完成。

豐東公司堅持走科研成果產業化、產學研結合發展之路,每年拿出佔銷售總額5%以上的資金用於研發,加快提升專業熱處理設備的設計、製造和服務水平,建有行業內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

江蘇豐東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伯群:研發投入(每年)在4000萬-5000萬元左右,每年5-6件專利授權,還有包括國家行業標準、國家標準2-3件。

智能製造,推動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這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今年3月,我市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鹽城行動計劃》,提出未來10年,我市將著力構建具有中高端水平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鹽城製造業由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鹽城製造向鹽城“智”造轉變。

以製造業創新中心為統領,加快構建區域製造業創新體系;著力引進產業鏈龍頭項目和補鏈、強鏈的關鍵項目,建成一批開放式、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引導推動園區發展產業集群,完善服務平臺,增強配套功能,著力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到2020年,全市產業創新“十大工程”緊扣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培育重點,新增10家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10家國家級公共服務研發平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5%;園區製造業佔全市制造業比重達90%。

今年,我市將重點圍繞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服務等領域,全年培育市級企業研發機構100家,創建省企業技術中心15家、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1-2家。重點推進50個以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新產品研發,建設50個具有行業示範效應和推廣價值的智能製造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